分享

满族说部——宏大的叙事口述的历史

 春风花 2015-03-14



迎关注微信订阅号:满族文化网

(微信mz_whw

主打满族文化和东北文化,打造最接地气的生活微信。

传承久远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脉和植被,是多元同归与多元互补的整个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北方民族百科全书”的满族说部,就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族源可追溯至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的满族,同其他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源流,其口头遗产“说部”即是满族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说部”,是满语“乌勒本”(ulabun)的汉译,为传或传记之意,是从满族先民传承下来的民间说唱形式,多为长篇,间或有由若干短篇连缀成“部”的,早年用满语讲述,至清末,随着满语渐废改用汉语夹杂一些满语讲述,“乌勒本”这一称谓也便意译称之为“满族说部”了。

满族及其先民,是繁衍于白山黑水一带、历史悠久的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文化并有慎终追远、求本寻根的传统。满族先民自“无文墨,以语言为约”之古代就有“讲古”的习俗,各氏族、部落通过“讲族史”“说家史”“唱颂根子”的活动,将“民间记忆”口耳相传地世代传承。据《金史》载,金初,“女真未有文字,祖宗遗事未尝记录”,然而,世宗及群臣皆参与“唱颂根子”的活动,吟歌祖宗创业之事迹,在民间更是“行歌于途”“自叙家事”,可见,在金代女真就已经盛行“讲古”的习俗。据《爱辉十里长江俗记》中记载:“满洲众姓唱颂祖德至诚,有竞歌于野者,有设棚聚友者。此风据传康熙年间来自宁古塔,戍居爱辉沿成一景焉。”这足以说明,在满族族群中讲唱“乌勒本”已成民风,历久不辍、范围广泛。吉林省长白山是满族发祥地,满族及其先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建功立业,积淀着深厚的满族文化底蕴,当然也承载着传统满族说部流传的历史。

满族在争战、崛起、鼎盛、衰落的漫长历史中,孕育和创作了满族说部。其题材庞杂,气势恢弘,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史实为宗,荦荦大端均言之有据,而具体叙事在民间流传中自然有所裁量、取舍以至编排、演绎,从而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说部塑造了各色人物,情节错综曲折,情景古朴奇特,内容广泛,它包罗天地生成、氏族聚散、古代征战、部族发轫兴亡、英雄颂歌、蛮荒古祭以及民间奇闻轶事、古代生产生活知识、北方民风民俗等。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窝车库乌勒本,俗称“神龛上的故事”,即神话、传说;二是包衣乌勒本,即氏族史、部落史、家史;三是巴图鲁乌勒本,即文治武功显赫的英雄传记;四是给孙乌春乌勒本,即说唱故事。它们在采集、积累、传扬的过程中,吸收了众人谈资,以集体智慧不断被丰富、修饰、润色,形成具有口头文学的生动性和感人魅力的说部艺术,堪称北方的民族民间口碑文学宝库。

说部是以口述形式产生和传承的,讲唱者全凭记忆,随着社会发展,氏族中文化人的增多,才有了萨满祭祀时赞颂祖先业绩的“神本子”和讲述者简写的提纲,一直没有形成文本。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社会、政治等原因,各种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民族民间文化在时移世易中不断消失,而辛亥革命的爆发使满族文化首当其冲。“民国成立,说是‘五族共和’,其实,满族作为一个民族在革命之后的近半个世纪里,整体性地承受着‘共和’带给他们的身份歧视,纷改汉姓,人口剧减”(沈洁:《革命之后:“五族共和”的另一种叙事》,载《读书》2012年第7期),与之相伴随的是满族文化遭受冷漠以至鄙弃,加之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对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这种情势使满族传统说部渐渐销声匿迹,只在满族聚居地区仍断续地流传着,及至“文革”已濒临消亡。

吉林省抢救满族说部的工作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精神指引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重新受到重视,原省社会科学院科研人员、满族富察氏家族祖传说部传承人富育光同志,冲破“左”的思想束缚,率先提出抢救满族传统说部的问题,得到了时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东北史》主编、历史学家佟冬先生的支持,并具体组织实施抢救工作。于1981年起,我省几位社科工作者奔赴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北、四川等满族聚居地区进行调查,寻访说部传承人,他们经过艰辛努力,了解了满族说部在各地流传情况,并对一些传承人讲述的说部进行了录音。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使这项工作中断了。

事隔十余年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支持、关怀下于2001年8月吉林省文化厅重新启动了这项工程。2002年6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吉林省中国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编委会。抢救与保护满族说部这一项目,于2003年8月被批准为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课题,2004年4月被文化部列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与这项工程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搜集了500余盘已故传承人遗留的讲述说部的录音带,寻根探源查访仍健在的说部传承人,了解每部说部的传承谱系并请其讲述,忠实地进行记录、整理。经过数年努力,于2007年12月、2009年4月,先后分两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计28部,1200多万字。

丛书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有关专家的肯定和赞许,民族学、史学、民间文学、地域文化学、民俗学等学术界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含有丰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满族说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在各学术报刊发表了大量论文,迄今,已汇编出版了《金子一样的嘴》、《满族古老记忆的当代解读——满族传统说部论集(第一辑)》两部研究满族说部的论文专集。有的学者将对满族说部的研究立为专项科研课题,如大连民族学院郭淑云教授,将说部丛书之一、流传于满族先民东海女真人中的萨满史诗《乌布希奔妈妈》作为研究课题,其成果36万余字的《〈乌布希奔妈妈〉研究》已被收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还于2011年成立了满族说部学会,举办了多次学术研讨活动,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编辑部、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和吉林省满族说部学会,于2013年4月在北京共同主办了“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满族说部”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从满族说部的文化特性、不同类型、产生的历史情境等方面进行了文本解析,对抢救、保护满族说部这项工程的重要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

十余年来,吉林省文化厅虽经领导班子人事更迭却一直将抢救、保护满族说部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从未放松,在丛书第一、第二批书稿出版后,继续扩大线索、深入发掘、审慎认定,积级组织实施说部第三批书目的抢救工作。又经过五年的努力,现在,满族说部第三批书稿已全部完稿,交付吉林人民出版社。至此,抢救满族说部工程完满收官。

满族说部丛书第三批书稿计25部,900余万字,其中有窝车库乌勒本《女真神话》等三部;包衣乌勒本《泾川完颜氏传奇》等五部;巴图鲁乌勒本《两世罕王传》等十五部;给孙乌春乌勒本《莉坤珠逃婚记》等二部。

这第三批书稿,同样如前所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

其中的三部神话,包含创世神话、星辰神话、司职神话、动物崇拜神话、祖先神话和萨满神话等,讲述远古人对自然界、人类自身的朦胧理解,讲述天神下界指点人们定居、繁衍后代,教给人们御寒、觅食等生存本领,以神秘性的思维方式进行叙事,通过荒诞不经、离奇古怪的故事,表达了神灵战胜妖魔、善良战胜邪恶、从愚昧走向开化的追求精神,反映了满族及其先民信奉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古老的文化基因。

说部是口述史,不同于典籍、文物和史学著作,而是以民间记忆的形式提供了认识历史的一个维度。如《雪山罕王传》(又名《北巡记》),是富察氏家族祖上传下来的说部。其内容是讲,自清乾隆时期对黑龙江以北至“苦兀”(库页岛)广大地域采取封王、联姻措施以固边,但因鞭长莫及,管辖日益松弛,终于被沙俄所占据的一段历史,其中关于清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紧密关系以及后来国运日衰丧权失地的故事,特别是由第一代雪山罕王传承至第十三代的具体谱系等史料,补充了正史的不足。又如《依将军传》,讲述了出生于吉林伊通州的依克唐阿将军参与勘测中俄边界维护国家主权和在甲午战争中英勇抗日的故事。一提起中日甲午战争,人们大都只知甲午海战,其实甲午陆战也十分激烈,辽东地区是中日双方较量的主战场,本卷说部对甲午陆战的战役、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及结果都有具体、翔实的记叙,生动地讲述了东三省军民在惨烈的甲午陆战中留下的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主人公依克唐阿将军就是一位身先士卒、百折不挠、誓死抗敌的光辉将领。

有的说部演绎的色彩较浓,其中难免带有不同讲述者、历代传承人“理想化的丰富”,而其故事的发生、发展有其根脉,与有据可查的史实相吻合,仍不失其可信性。不必把说部完全当作信史,也不要把这样的说部看成是“八卦”。

有的说部题材看似一般,但因其故事与一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便显示出“以小见大”具有历史感的含义。如《莉坤珠逃婚记》,讲述的是满族名门望族的女儿莉坤珠被骗嫁到傻儿家所遭遇的苦难,后逃出虎口与汉族青年结婚的故事。逃婚的故事多得是,这一故事的独特处在于开了满汉通婚的先例。为保持自身的民族文化特性,满族及其先世女真人历来禁止

与汉人等外族通婚。莉坤珠的故事发生于清顺治初年、大清王朝取代前明定鼎中原之时,并惊动了皇室。孝庄皇后认为,此时的皇上不再只是满洲的皇上,已是诸民族的圣君,主张各族融合,因而使莉坤珠受皇封与汉族青年喜结连理,从而打破了“旗民不交产”的禁忌。

无所避讳是民间口述史的特点。如《松水凤楼传》,讲述的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东北三省土地按八旗驻地和战功大小悉数分给了八旗官兵,后由于旗军驻防的变动、各地官员的易职、八旗子弟的绵延罔替等原因,兼并、霸占土地归属乱象纷呈的故事。那些为土地归属、租种问题争斗不断,官宦富豪贪得无厌、阴险狡诈,贪腐势力盘根错节、横征暴敛、以强凌弱、民不聊生、官逼民反以至互相倾轧、火并械斗的混乱情况,“在大清王朝的正史中是不讲的”,因为“辽东乃满洲龙兴之地,家丑不可外扬”。

说部以其细节真实、叙述细腻显示了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的魅力。它情景生动、绘声绘色地反映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北方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守土戍边的家国情怀、古朴的民风民俗、英雄人物功勋业绩、官场忠廉与奸腐之间的斗争、民间底层的市井万象。这两千多万字的满族说部构成了宏大的叙事,口述的历史,是以语言为媒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北方少数民族集体记忆的复现。

满族说部抢救工程的收官值得祝贺。当然,在抢救过程中难免有所疏漏,对其成果学术界也会见仁见智,留待专家学者研究和读者品评吧。

(本文作者为《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