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修行”,在这句话里含有深奥的五行玄机,佛教中成为“话头参”,很多东西无法用常规的道理解释清楚。 至于“积阴德”,很多人都挂在嘴边,但到底什么属于“积阴德”,可能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很多人认为烧烧纸钱、做做好事就是积阴德,但并不准确全面。 “阴德”是个佛学名词,在佛学里认为是和“善”相关联的;善有阳善与阴善(即阴德),一个在明,一个在暗。行善而为人知的事,是为阳善。行善而不为人知的事,是为阴德。真正懂得行善的人,是行阴德,而不是阳善。《淮南子·人间训》:“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积有“阴德”之人,他的后代或后世能得上天赐予厚福。 阴德就是面对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视,心不罣碍;阴德就如《赵氏孤儿》里舍身救赵武的公孙杵臼,以及牺牲亲生儿子的程婴,他们扶忠除奸不求回馈的阴德,令人称扬。 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分粥赈饥是积阴德;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都是积阴德。 北宋《司马温公家训》云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间,为子孙长久之计。”阴德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会有收获一的天。 阳善有个极大的危机,是会受盛名之累。古人劝人“无使名过于实”,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世上有名望的很多名大于实,这些招人所忌的往往就会招来横祸。 所以“阴德”是属五行之木,悉心地培植成长,不会立竿见影。这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积德,后人得福”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