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虎下山 势不可挡” 原一汽集团厂长耿昭杰

 张勰 2015-03-15

“老虎下山 势不可挡” 原一汽集团厂长耿昭杰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6月22日报道 翻开一汽集团的大事记,1985年至1995年的十年间,是一汽集团改革创新求发展的关键时期,这10年不仅仅是一汽的第三次创业期间,对国内汽车行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发展时期。这段时间里,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开创合资汽车公司,一汽在曲折艰难中进步着。在回顾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有一个名字难以绕过,他就是一汽集团第六任厂长——耿昭杰。

陈祖涛(右)与原一汽厂长耿昭杰
陈祖涛(右)与原一汽厂长耿昭杰

耿昭杰,1954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随即进入了刚刚创建的一汽。从此后,耿昭杰展开了一段延续近半个世纪的车业传奇。他分别在一汽技术处、工艺处、中央设计室、机械处、机电分厂等部门任职。后又担任一汽副厂长、铸造厂党委副书记和汽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1985年,49岁的耿昭杰成为了一汽的第六任厂长。

在熟悉耿昭杰的一汽老员工眼中,耿昭杰的人格魅力是最让人难忘的。在一汽集团内部的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1986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那天,北风呼啸,耿昭杰领着全厂员工站在刻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白玉基石前,耿昭杰掷地有声地和所有职工庄严宣誓:“愚公移山,背水一战,万无一失,务求必胜!” 】

这并不是什么作秀,当时耿昭杰刚上任不久,身上就肩负着二次创业的大任:解放换型和上轻轿。而这对于当时技术不足、资金不足的一汽来说,二次创业的艰难绝不亚于30年前的建厂期。

当时,适逢新型解放CA141准备投产,与此同时,工厂改造也迫在眉睫。1986年2月,耿昭杰做出坚定的抉择:工厂改造与新车投产同时进行。在此之后,轿车3万辆先导工程正式拉开序幕,而在早期的谈判中,一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一系列大项目的不断推进,耿昭杰冷静、沉稳、有远见的表现不仅让一汽人见识到了这位厂长的魄力,连与之谈合作的大众董事长哈恩博士也表示::“他是位真正的企业家,不但在中国,在世界也是一流的。他是我们大众真正的对手和伙伴!”

轿车先导工程的成功对日后的汽车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源于耿昭杰的当机立断。早在1984年,一汽为引进轻型发动机,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多次接触洽谈,并于1987年8月正是签定了购买该公司488发动机生产线合同。这一发动机即可用在轿车上,实际上已为一汽上轿车打下了伏笔。国家批准一汽轿车立项后,世界各跨国汽车公司,如美国通用、日本三菱、德国大众等都来角逐这一项目,表示与一汽合作的意向。因从美国克莱斯勒已经引进了发动机项目,继续探求在车型、车身技术转让上工作最合适。

为此,1987年9月22日10月19日,耿昭杰派出以李治国第一副厂长为首的8人代表团赴美,但美方以为胜券在握,表现傲慢。谈判过程中,在转让车身的专用模具和夹具关键问题上美方表现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而且技术转让费用要价很高,给双方合作投下了阴影。

“老虎下山 势不可挡” 原一汽集团厂长耿昭杰

恰在这段时间的前后,西德奥迪公司副总裁斯瑞皮西先生率代表团来一汽,将奥迪100车型介绍给一汽,寻求合作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耿昭杰的判断十分重要。一边是已经有合作经历的克莱斯勒,一边是初次接洽的德国大众。在这种谈判博弈中,稍有差池产生的后果就截然不同。

这个过程,在哈恩博士的在回忆中记录到:“耿昭杰表示,如果与奥迪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克莱斯勒的发动机放到奥迪100中去。耿厂长随后中断了谈判。我们后来才知道,他是去打电话阻止他在底特律的代表团签署已经准备好的克莱斯勒合同。当时他当然没有向我们透露,只是暗示说他已经有一款2.2升的克莱斯勒发动机和相关生产设备。这份发动机合同显然是在他的电话之前签的,随后就要签署生产轿车的合同了。前后只差几分钟。”

“老虎下山 势不可挡” 原一汽集团厂长耿昭杰

在最后一刻,耿昭杰在几分钟间作出了影响一汽20多年的正确抉择。在哈恩博士再次到长春参加奥迪总装线剪彩仪式时,耿昭杰厂长送他两条织着老虎纹样的挂毯。哈恩问,中国的典故特别多,这两只老虎也有说法吗?耿昭杰回答了八个字:老虎下山,势不可挡。

也正是这份雄心,在轿车先导工程正式拉开序幕后,一汽的后续发展再次领跑国内汽车行业。1988年,一汽轿车工程全面铺开;1990年11月20日,一汽与大众公司合资建设15万辆轿车项目的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1991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1996年,历时五年的十五万辆轿车工程终于全面建成。

“老虎下山 势不可挡” 原一汽集团厂长耿昭杰

时至今日,耿昭杰这位一汽的老厂长最关系的事情仍然是一汽的自主轿车发展。早在引入奥迪100时,耿昭杰就埋伏了另一个用意,就是通过先导工程入手,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奥迪先进技术,加速形成自我开放能力,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同时建立起一套符合一汽模式的产品技术文件,来指导产品的国产化生产。1995年,奥迪轿车国产化率达到了60%以上,1996年,奥迪轿车车身匹配上一汽CA488-3发动机、016变速器以后,成为小“红旗”轿车,创出了中国轿车唯一的民族品牌,知识产权完全归属一汽。

许多采访过耿昭杰的老记者也对这位汽车界的改革者敬佩不已,据他们的回忆,老人日常最关心的还是一汽的红旗、解放和奔腾事业,他经常和身边的人说:“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一汽换型改造,这个梦想基本实现了。另一个是轿车梦,这个梦只实现了一半。我们引进了很多国外知名品牌,与大众合资,引进马自达的技术,都干得很成功,但这只成功了一部分,在民族品牌方面如果也干好的话,那我的轿车梦就算圆了。”

一汽第六任厂长:耿昭杰

时间:1985年7月~1998年9月

简介:

    安徽巢湖夏阁人,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器自动化专业,在第一汽车制造厂技术处、工艺处、中央设计室、机械处、机电分厂等单位担任过技术员、设计师,然后又担任第一汽车制造厂秘书处副处长、铸造厂党委副书记,第一汽车制造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兼汽车研究所所长,最后任一汽厂长,1992年,一汽改为公司制,耿昭杰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后又兼任党委书记,前后在一汽的帅位上干了14年。

    耿昭杰这样说过:“我是一汽第六任厂长,就像接力赛跑到了第六个100米,我要不顾一切地拿着接力棒往前跑,总成绩是六棒加在一起。” ,1986年他刚刚上任厂长不久,就挑起了换型改造和上轻轿两件大事。自耿昭杰主持中国一汽工作以来,在不停产、不减收的情况下进行产品换型,解决了老解放牌车三十年不能换型的难题,使一汽从单一的中卡生产厂发展成为中、轻、轿全面发展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跻身于全国500家最大企业。在这位老帅的带领下,一汽成了国内中型车、轻型车和轿车最大生产基地之一,奥迪、捷达、红旗、大解放、小解放、佳宝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产品纵队,并且大批量地开出国门,为发展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做出了深远的贡献。

    耿昭杰在一汽人里尤其是工人队伍里的口碑非常好,他经常深入工人中间,了解职工需求,解决职工困难。耿昭杰担任厂长期间,14年工资连涨,将近6万名39.5元的“二级工”变成了月薪千元的“准小康”,收入增加了20多倍;二生活区(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三生活区(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近4万套“经济适用住宅”,让几乎所有员工都有了“家”的温馨。

    一汽轿车(1997年上市)和一汽大众(1991年成立)是耿昭杰在位期间成立的。

 

一汽历任厂长

血管里都燃着汽油--一汽耿昭杰(图)

作者:陈瑶
血管里都燃着汽油--一汽耿昭杰(图)



  这位“血管里都燃着汽油”的老帅,主掌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集团长达14年,开创了一汽的一段大唐盛世—耿昭杰时代

  耿昭杰,1935年生人,祖籍安徽巢县。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器自动化专业,同年8月被分配到第一汽车集团,并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1971年,耿昭杰分别在第一汽车制造厂技术处、工艺处、中央设计室、机械处、机电分厂等单位担任技术员、设计师;1971年~1981年,出任第一汽车制造厂秘书处副处长、铸造厂党委副书记;1981年~1985年,又任职第一汽车制造厂党委副书记、副厂长兼汽车研究所所长。

  1985年,时年49岁的耿昭杰接过一汽的舵把,成为一汽第六任厂长。  上任伊始,正值由一汽完全自主设计研发的新型解放CA141载重汽车准备投产的关键时刻,耿昭杰必须在工厂改造和新车投产的先后时间上,作出一个合理的安排。1986年2月14日,耿昭杰带领一汽作出了坚定的择:工厂改造与新车投产同时进行。背负着巨大的风险压力,一汽仅用2年时间,在国家财政仅拨款2.3亿元的前提下,向世人成功地展示了141中型5吨载重汽车、6102汽油发动机以及一个工艺水平与制造能力全面提升的工厂,中国的卡车产品与制造技术水平也因此被提升了30年。

  耿昭杰十分看重汽车界的一句箴言:“干卡车是小学水平,干轿车的才是大学水平。” 为了能让一汽拿到这张“大学文凭”,耿昭杰发起了一场空前规划的“学习运动”,10万职工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新知识的营养,希望能将民族的轿车工业推向新的发展。

  1989年5月27日,轿车之战的序幕拉开了。在汽车界的老领导、企业的代表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的讲坛上,耿昭杰作了关于轿车起步目标、起步分工、起步规模、起步方式的发言,并响亮地提出“挡住进口”的口号。

  同年6月,李鹏总理和邹家华、黄毅诚、叶青等领导同志来一汽视察,耿昭杰把38张大图表摊在地毯上,向中央领导汇报一汽对轿车项目的设想和具体部署。就在这次汇报之后,一汽形成了由3万辆先导工程滚出15万辆轿车基地的初步方案。 8月份,一汽被列为全国三大轿车生产基地之一。

  为了挑选一个理想的产品,耿昭杰对六个汽车工业大国的20多种成功车型,逐一进行反复比较。由于之前引进的轿车发动机正是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道奇”,因此在整车技术引进上,多数人都倾向于继续沿用该款车型。但美方苛刻的商务条件,却使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

  就在这个时候,与上海合资生产桑塔纳轿车的西德大众公司董事长哈恩博士一行,来到了一汽。事实上,大众生产的轿车“奥迪”,曾经是一汽开始挑选产品时首先选中的车型。后因发动机的原因才不得放弃它。这次哈恩的来访,使耿昭杰重新想起了奥迪。在他看来,如果趁哈恩来访机会,双方达成引进奥迪车身的默契,是再理想不过的事了。

  一汽的参观给哈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礼节性地会晤也变成了实质性的会谈。1988年8月,耿昭杰来到狼堡,与哈恩一起在协议书上签字,达成引进奥迪车身的共识。

  三个月之后,当数以千吨计的图纸资料由狼堡发到长春时,一汽3万辆轿车先导厂的设备已开始安装,15万辆轿车基地开始了前期准备,第一批组装的奥迪100新车也开出了总装配线。

  哈恩高度评价耿昭杰:“他是位真正的企业家,不但在中国,在世界也是一流的。他是我们大众真正的对手和伙伴!”

  耿昭杰和他的同事们执着地推进着一汽的发展战略,几年之后,一汽成了国内中型车、轻型车和轿车最大生产基地之一,奥迪、捷达、红旗、大解放、小解放、佳宝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产品纵队,并且大批量地开出国门。

  1999年2月28日,这位一汽历史上任职最久的统帅,因病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