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根据这样的教材理解,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与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我的教学重难点是: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二、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故事导入、图文对照、读想结合、朗读训练等方法。 三、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先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有一次,他要考考他的三个徒弟,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课件演示]结果,小徒弟只画了两只骆驼就胜出了,受到画师的称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想知道吗?…… [故事导入,采用悬念的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因此引出课题。]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 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词。交流理解生词后,在借助课件朗读生词。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读与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扫清课文障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能够锻炼口才,学会概括课文内容。] (三)、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抓住重点句子。] 2、了解大徒弟、二徒弟各画了什么? 理解他们是怎么构思的? [利用课件,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无论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出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都没脱出俗套。是最简单的,常人一般的画法。] 3、知道小徒弟是怎么画的?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画师的话。 [利用课文插图和画师的话,图文结合,知道小徒弟的画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是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事,这就是课文题目《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有创新。] 4、如果让你画,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四)、广泛思考,课外延伸。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有创新意识,想别人没想到的。其实,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和听过的故事及日常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你还记得吗?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课下作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小徒弟 群山 两只骆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