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厚德载物乾 2015-03-16

有一句古诗说得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庄稼由茁壮成长到颗粒饱满,无不得宜于农夫们精耕细作、细心培育的那片生长它的肥沃土地;如果没有那片肥沃土地的培育,庄稼就可能枯萎凋亡。古人通过取象比类把人的脾胃归属于“土”,正说明了脾胃的重要性,它是人赖以发育生长的厚土。也可以说脾胃是生命的根本,如若没有脾胃的健运,人的生命就会衰亡。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整个消化系统,是生成营养物质以供给五脏六腑活动的能量源泉。它就像土地一样,孕育着万物,供养着生命,离开了它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历来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脾胃作为人出生后的根本、根基,应时刻得到维护,一旦变损,首先使气血津液和六腑失于充养,继之五脏无以禀受,进一步则由五脏所主的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出现病理表现。故而,养生首先要养好脾胃。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辣的食物、烧烤的食物、膨化的食物、搀假的食物、带防腐剂的食物、不洁的食物及肥甘厚味让人们的胃口大开。“爽口物多终作疾”,正如《黄帝内经》上所讲:“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因为“肠胃为市,无所不受,无物不入”(《脾胃论》),最易为饮食所伤。饮食首先伤胃,由胃及脾,脾无所禀受,从之而病。脾胃既病,则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均无所充养而俱病。



《黄帝内经》中讲“食饮有节”是现代人应遵循的很重要的一条养生原则,对健养脾胃颇有益。平时,我们应少吃多餐,饭只吃七八分饱,这就是所谓的“要想活到九十九,吃饭时候留一口”。上午911点(巳时)是脾经经气最旺的时候,因此早餐对脾胃很重要;早餐之前喝一杯温开水来冲洗肠胃,是有效的保洁肠胃的方法。同时,还建议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这也正如明代的医家万全在《养生四要》中所说:“饮食多少,当有分数。”要注意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保证饮食的清洁、新鲜;合理选择烹饪方法,避免过食煎炸、烧烤食品;不吃肥甘厚味,少吃刺激性的食物;不吃生冷食物,以免寒凉损伤脾阳,导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适时吃清淡、柔软、易消化的食物以养脾阴。一旦脾胃受伤,家中可备用一些理气和中、健脾益胃、有助于消化的药物,如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山楂丸等来增加食欲,调整脾胃功能。

另外,粥对健脾养胃有很好的功效,所以老百姓把粥比作“天下第一补物。”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是食粥养生的推荐者,他认为粥能健脾益胃、延年益寿,常食会身体好,曾作《粥食》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从而将世人对粥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人们不妨尝试一下茯苓粥、薏米粥、小米杂粮粥等。

其次,《黄帝内经》所讲“起居有常”也是保养脾胃的一种养生之道。现代一些人熬夜吃夜宵,这是对脾胃最大的伤害。该休息的时候去休息,这才能真正地养脾胃,从而充分保证脾胃的健运功能。

再者,中医学认为思伤脾。因此,调整好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适当发泄不良的情绪,避免精神状况不佳,对预防脾胃疾病也很重要。保持良好轻松喜悦的心情对脾胃有益,而嫉妒、忧虑、多思则对脾胃不利。

调养脾胃,保持脾胃正常健运,除了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外,明代医家万全还认为:“胃者,谷之仓廪也,腹欲常摩,摩则谷不盈。”这种自己用手掌经常轻轻按摩胃部的方法,既有助于消化,又可增强脾胃的健运功能。

正如《金匮要略》所讲:“四季脾旺不受邪。”只要保护好脾胃,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调养,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心情舒畅,人就能少生病而健康长寿!

PS:

【温馨提示】:阅读是一种成长,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智慧的你懂得分享 帮助更多朋友成长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