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卫东讲道家】“圣人不仁”的真正含义

 haosunzhe 2015-03-16

原典: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讲解:

关于这句话,很多人不理解。“天地没有仁爱,把万物当成稻草扎成的狗。圣人没有仁爱,把百姓当成稻草扎成的狗。”


通常我们会想,天地创生万物,养育万物,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自由的呼吸,自由的生活,怎么能说天地对我们不仁慈呢?有着大智慧的圣人,应该帮助我们爱护我们才对呀,怎么能说也不仁慈呢?而且还把我们当成狗,还是草扎的没有生命的狗,这又是何意呢?难道说天地、圣人,对于万物,对于我们人类都是残暴的、冷酷无情的吗?


其实老君这句话大有深意,他揭示了天地运行的本质。要想真正理解这句话,我们要先把两个词搞懂。


刍狗

“刍”本是割草的意思。刍狗就是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祭祀完毕,刍狗就没用了,人们就会把它扔掉或烧掉。


不仁

《说文》:仁,亲也。

《礼记》:上下相亲谓之仁。


我们都知道,一阴一阳谓之道。万事万物有阴必有阳,有亲近就会有疏远,有仁爱就会有仇恨,有喜爱就会有厌恶。所以说“有仁”,就会有偏私。而老君所说的“不仁”,就是指没有偏私,即不偏袒任何一方的意思。


所谓“天地不仁”,就是天地虽然创生了山川、河流、树木、百兽等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但是天地不会过于偏袒某一个事物,而疏远了其他的事物。


也就是说,天地遵循自身的运行法则,这种法则是客观的,是没有主观好恶之分的,当然也是不带任何感情因素的。天地平等看待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任由其自由发展,于是才有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才有了万物的和谐共存。


同样的道理,圣人(就是具有最高智慧的领导者)在治理天下时,要效法天地的运行法则,也要效法自然的规律,要营造一个公平的自由发展的环境,而不是任凭自身的喜好把民众分为三六九等,进而干预民众的生活。只有如此,每一个人才会有机会自由的发挥,从而凭借自身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理想。


所以老君的这句话,正确的解析应为:天地不会偏私,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圣人不会偏私,对百姓一视同仁,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任由他们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这是天地运行的终极法则,圣人惟有遵循,天下才能得到真正的治理。


黄卫东老师简介

黄卫东,新易国际核心成员,国际太极易学会理事,资深易学专家。中国道家领导力创始人,国内管理领域道家应用实践第一人。


读经感想(来自于新易读经汇微信群):

Jungle(^^)kenne: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偏爱,对待万事万物都公平对待,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不加干预。圣人也是没有偏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叶亮:“刍狗”之词最宜推敲,用于祭祀,而古人最重祭祀,因此“刍狗”即大过卦之“白茅”也,用重也。由此可见,天地,圣人虽不偏私万物和百姓,但绝无轻贱之意,反而是极为重视的!不偏私也是为了使不物和百姓得以更好的发展和生息!


雨艾浓 美芝:做人要对别人一视同,无分别心。在企业不要干预下属的工作,在家庭不要干预其它人的行为,学会尊重,做好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