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阅读能力,感受英文之美!

 许愿真 2015-03-16

  随着高考英语改革的逐步实施,初中英语也将更为注重能力的考查,特别是阅读能力,其权重必将在平时学习和考查中进一步加大。在现实的学习中,很多同学对于阅读理解都有畏难情绪,丢分也较多。那么,怎样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呢?对于初中阶段的阅读理解,同学们至少要提高六种阅读能力:

  一、总结主旨、大意的能力。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的;而为了突出这个主题,往往又分为几个段落、从不同的层次或角度加以诠释。同样,每个段落也会有自己的主题句,并围绕这个主题句展开。我们在阅读时,要锻炼自己总结全文主旨及每段主题句的能力,这样,你就会对阅读材料有一个快速、准确的整体感知和理解。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提问方式:

  1)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passage?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ispassageabout?

  3) This passage mainlytalksabout_______.,

  此类阅读材料或利用生活常识编造干扰项,或利用局部信息编造干扰项,或利用超出文章范围及不能涵盖文章中心的标题来迷惑我们。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快速高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呢?

  文章的主题思想常常出现在文章的首段或尾段。每一段的主题句则常常出现在三个地方:段首句、段尾句、段中句;当然,也有的段落主题贯穿全段,没有明显的主题句,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全段内容自己总结概括。

  

  二、关注文章事实和细节的能力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某一细节或重要事实的理解能力。如果问的内容涉及到文中数字(如时间,价格,次数,人数等),往往要经过计算才能回答,不要轻易直接使用文中数字。下面列举两种常见的提问方式: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Not True)?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提到)?

  上例中right 和true大家都知道,mention和be mentioned同学们要记清是“提到”和“被提到”之意,否则遇到例(2)这样的问题,你就无从下手了。

  另外,如果问题中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如有not, exceptfor, least, never等,要特别留心,不要理解错了,而选相反的答案。

  

  三、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

  “猜词”就是要求我们根据一个词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运用有关线索(如同义词﹑反义词﹑举例﹑重述或定义等)、生活常识等推测词义。下面列举两种常见的提问方式:

  1) The word “XXX” in the passage probablymeans ________.

  2)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the passage refers to(指的是)________

  很多同学生往往一遇到生词就束手无策,首先想到问老师或同学,其次是查阅工具书,而很少会根据上下文、背景知识、文化意识等去理解、猜出词义。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依赖思想,抑制了我们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速度的提高。那么,“猜词”有哪些技巧呢?

  1. 以定义为线索猜测词义

  例如根据to be(是),mean(意指),refer to(指的是)等词为定义线索猜测词义。

  例:Hydrogenrefer toa kind of air that isvery the lightest air of all. 氢气是所有气体中最轻的一种气体。

  Hydrogen我们比较陌生,但“the lightestair of all”中都是简单常见的单词,我们就可以通过“最轻的气体”猜测出“hydrogen”应该是氢气。

  2. 以同义词、近义词为线索猜测词义

  有时作者为了使他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明白,通常用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解释另一个比较难的词或关键词,这些同义词或近义词为我们推断生词词义提供了线索:

  例You may usethe money freely, when you want to reimburse ,or return it, you may call me.你尽可以自由支配这些钱,当你想还我的时候,你可以给我打电话。

  此句中,“reimburse”一词是生词,但作者紧接着用or引出该词的同义词“return”,这是一个常见的词——我们根据“return”的词义能很容易地推断出“reimburse”的大概意思:归还。

  “猜词”的时候,同学们除了要提高自己“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像refers to(指的是)、mean(意思是)等词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应考基础。

  

  四、考查对段、句间逻辑关系的理解

  此类题目主要有两类考查内容:一是各句子之间的指代关系;一是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出题方式:

  1) Many visitors come to the writer’s city to ________.

  2) Some shops can be built Dongfeng Square so thatthey may _____.

  3) In line…, the word “it” refers to_____.

  4)The paragraph following this one is probably about? .

  此类题目常常是一种逻辑推理题,解题方法也与之相似。在阅读时,我们既要能够整体感知文章,又要能理解重点句子。另外,作者有时为了避免重复,常常用代词(如it,they,one等)来代替上文出现过的一个词或一种情况,这时我们更要仔细品味上下文,看清这些代词到底指代了什么。

  五、推断作者表达意图和态度的能力。

  作者在文章中不仅客观地进行叙述和说明,往往还持有某种态度,如对某一观点或赞同、或反对,或肯定或批评。当然,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除了直接表达外,还经常在文章中间接表达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全文的叙述,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去理解作者的观点。另外,作者有时也会在文章中用特殊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学们要从文章的用词、语气或对某个细节的陈述来推断作者的态度、观点等。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提问方式:

  1) How did the writer feel at Vienna station?

  2) The writer believesthat ______.

  3) The writer suggeststhat _____

  4)What is the opinionof the writer in thispassage?

  最后,类似于上例中believe(相信)、suggests(建议)、opinion(主张、意见)等词,同学也要牢记于心,否则你会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

  同学们,英语文章具有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就像我们不能用英语翻译出中国古诗词的意境一样,有时再专业的翻译也不能把英语美文的魅力用中文展现出来。同学们,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多读英语文章、英文原著吧,英语为你又打开了一扇感受人类优美语言的文学之门。

  内容出自:微信素材

  关注英语老师刘江华英语学习法公益传播微信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