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定仿古做旧古陶瓷

 RK588 2015-03-17
2014-10-08 xie 古往金来

古往金来


古陶瓷鉴定可从辨真伪、断时代、定窑口、评价值四方面着手。研究古陶瓷,多沿习若干年中形成的一些规定。辨古陶瓷真伪,仅从其真的特征着手显然不够,还应知道伪品的特征、规律,才能真正明辨是非。出现的仿古陶瓷,不外乎两种原因。


一、对某些古陶瓷的爱慕


因真品太少或不易得到而仿造,历代封建帝王多如此。如雍正帝酷爱宋代名窑瓷器,内府所藏尚不满足其把玩需要,便常将宫藏宋瓷真品交御窑厂仿造。这以情况虽历代都有,但差别在于仿得多少,仿品质量优劣。


二、为了盈利


自元明以至于近现代,许多人雅好古名窑瓷器,不惜重金刻意搜求。真品便价值日高,且供不应求。于是一些好利之徒,便集名匠高手作仿造,或名家自行仿造,当今亦然。


仿古作伪之风最为盛行的时期是清末民国年间,常见仿古作伪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耀州窑、定窑、均窑、龙泉窑、宋元景德镇青白瓷、元、明青花、明、清官窑彩瓷(主要是斗彩、珐琅彩、粉彩)、康、雍、乾青化、吉州窑褐瓷、宋建窑黑瓷、明德化白瓷等。


下面介绍一些古陶瓷鉴定家们经几代人百来年实践、研究、分析、比较才归纳出的经验。


第一,胎体不是过重就是过轻;第二,胎质、釉质一般过细;第三,造型失去古物风格。这是最要害的一点;第四,轮廓线条生硬;第五,无使用后的光滑感;第六,仿品釉面光泽一般太强;第七,造型方面,纹饰方面的有些特征太强烈、过份看上去极不自然;第八,彩太鲜;第九,仿品纹饰的绘画不自然,笔力拘谨,线条不流畅;第十,款识书法无力,字体做作不舒展自然。


假陶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仿古作伪瓷釉面、彩色等往往现新象,不旧,因此,较易被人识破。古陶瓷鉴定工作者针对仿造者的作旧方式,也总结出一些识破机关的方法来,如青花器去光:仿造者先用氯氟酸轻擦器表,再用烟灰(最好是烤烟灰)涂擦,新瓷表面的光泽就会大大减弱,并现出久用瓷器所特有的烟黄色痕迹来。鉴定时如对此有怀疑,可用少许肥皂水或汽油轻擦,即可去掉,识破伪装。

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到朋友圈吧!交流、展览、送拍、合作、更多资讯建议关注本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