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艺术君看过一套《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直白点说,就是用小人书的形式,讲述世界各地传世名著中的故事。不过这套书是32开,一页上两幅画。估计这也应该是不少同学的记忆吧?当时,这套书被小艺术君视为珍宝,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薄伽丘的《十日谈》,因为一天讲10个故事,十日就是100个故事呢。 薄伽丘肖像 这么些年过去了,当中再跟《十日谈》发生关系,只是在历史课本中,而且是那种简单粗暴的价值观:“宗教一定是害人的毒品!”,“揭露了……批判了……歌颂了……”等等等等陈词滥调。 前两天没事刷亚马逊,看到Kindle 版本的《十日谈》特价,标价0.99,反正买了也不会占地方,随手就收了。这两天开始重头读起,发现虽然过去的评价却是有所偏颇,但在一点上确实说得很对:《十日谈》是一本高举“人性解放”大旗的经典著作。 此后这一段时间里,艺术君尝试从相对中立的角度分析一下这100个故事,10次完成,每次1天。希望对它感兴趣的同学一起留言,交流~~ 刻画古代欧洲瘟疫流行的版画场景 先说大背景:十四世纪中叶,瘟疫、黑死病在佛罗伦萨蔓延,十多万人因此丧生,而整个欧洲因此病而死有1000多万人!不妨读一下木心先生这首诗的前几句: 《中世纪的第四天》 三天前全城病亡官民无一幸存 霾风淹歇沉寂第四天响起钟声 没有人撞钟瘟疫统摄着这座城 城门紧闭河道淤塞鸟兽绝迹 官吏庶民三天前横斜成尸
英国画家沃特豪斯的《十日谈》 在人心惶惶不安的时候,7个青年女子和3个青年男子在教堂相约,去佛罗伦萨城外躲避瘟疫。到地之后,虽然那时没有 DVD、游戏机什么的,但总不能光唱歌跳舞吧,于是大家约定每个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下面就是第一天的故事。 故事1:一名生前几乎无恶不作的大奸大恶之徒,临终之时,在神父面前说尽种种谎言,让神父相信他几乎是世界上最神圣的人,并在死后被封为圣徒。 故事2:一个犹太人,禁不住天主教朋友反复骚扰,决定前往罗马,看看教廷有多荣光。去到之后,却发现教会腐败荒淫、挥霍无度,朋友本以为这下他不会改信了,结果犹太人反而改信了天主教,因为“不管他们怎样拼命想把天主教推翻,它还是屹然不动,倒反而日益发扬光大;这使我认为一定有圣灵在给它做支柱、做基石;这么说,你们的宗教是比其他的宗教更其正大神圣。” 最后,他“终于成为一个高尚虔诚的善人”。 故事3:埃及苏丹萨拉丁,想要勒索一位犹太富翁,向他提出一个难题:犹太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哪一种最正宗?犹太富翁又讲了一个故事,巧妙地应对了这次刁难:“所以,陛下,我说,天父所赐给三种民族的三种信仰也跟这情形一样。你问我哪一种才算正宗,大家都以为自己的信仰才算正宗呢。他们全都以为自己才是天父的继承人,各自抬出自己的教义和戒律来,以为这才是真正的教义、真正的戒律。” 嗯,我们在这里暂停一下:选择这三个以宗教为核心的故事作为开端,薄伽丘必有其缘由——三个故事,回答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故事:天主教是万能的吗?答案当然不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果不是万能的,那我们还信它作甚?也就是“宗教的意义和功用何在?”第二个故事给出的答案,是最后一句话:可以让你成为“一个高尚虔诚的善人”。那么是不是只有天主教才能这样?或者说:不同宗教之间是否有高下之分?嗯,聪明如你,读过第三个故事,一定知道答案了。 当时的欧洲那样悲惨,一定有无数人在问:万能天主哪里去了?为什么不能睁眼看看我们这些悲苦的人类羔羊?为什么不能拯救我们?薄伽丘用前两个故事给出了答案。而难得之处在于,他并不否定其他宗教。实际上,像这三种历史悠久的不同宗教的创立人,一定都是有大智慧的人,在他们那个时代,一定都是极度理性之人,他们一定看遍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倾轧,丛林法则一定不能入他们的法眼。因此,要用宗教为人类设定一个目标,发挥人性的善,压抑人性的恶。当然,走到后来走偏了, 还是要引木心:“山下坐着密密麻麻的平民。谁顿悟耶稣在讲什么?两千年来,也极少有人明白耶稣说这话出于什么心态。耶稣的知名度来自误解。当不含恶意的误解转为饱含恶意的曲解——十字架就来。”可这不能怪耶稣,不能怪穆罕默德。 回头来看,薄伽丘用宗教故事开篇的意图就很明显了。 英国画家文德尔哈尔特的《十日谈》 说说接下来的几个故事。 故事4:小修士房中偷情,老院长侧耳偷听;避惩戒,小修士计诱老院长;消前嫌,二师徒从此极乐天。 故事5:色心起,独眼法王扮堂皇焚身欲火;知心思,侯爵夫人母鸡宴巧言脱身。 故事6:酒兴起,好人一句话正中坏神父下怀;留心计,半阙福音歌揭露裁判官贪婪。 故事7:贵族办盛事,忽变卦吝啬加小气;说唱妙艺人,说故事打动铁公鸡。 故事8:行吟诗人一句话,守财之奴变士绅。 故事9:受侮辱,太太欲告状,谁知国王窝囊废;激将法,国王梦初醒,报仇雪耻振雄风。 故事10:爱无老少,七十老叟恋上美寡妇;才有高低,三言两语变讽为羞惭。 剩下这7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故事中的相对弱势一方,以言语为主要手段,甚至只需一句话,就将整个形势大翻盘。更有趣的隐含之处是:原先强势一方,听到对方的话之后,并没有恼羞成怒,更没有借助自己的强势地位,去进一步欺压弱势;而是因理服人,知错就改,为众多故事加上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当然也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好莱坞电影大概都是弱势一方最后凭着个人英雄主义,从肉体上摧毁强势敌人;也许此种方式更接近宝莱坞,那些充满无穷歌舞的爱情片,总是穷小子跨过千难万险,征服女方父亲原本的死脑筋、老顽固,放弃门第之见,终成眷属。 不管怎么说,《十日谈》中这样的故事套路是十分有趣的现象。 波提切利也曾画过《十日谈》 《十日谈》中的故事当然也是良莠不齐,总会有高有低,所以艺术君在介绍时也会有所侧重。那么第一日的故事就谈到这里吧。 又是周末了,如果大家觉得有意思,不妨也去买一套看看。 以下是木心《中世纪的第四天》后半阙。 钟声响起缓缓不停那是第四天 不停缓缓钟声响了很多百十年 城门敞开河道湍流燕子阵阵飞旋 街衢熙攘男女往来会笑会抱歉 像很多贸易婚姻百十年前等等 没有人记得谁的自己听到过钟声 钟声也不知止息后来哪天而消失呫嗫呫嗫 【说明:以上文字内容,版权归本人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