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题评谈:人到老年你会“依赖”什么?

 nizijun 2015-03-17
  

  话题

  人到老年,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这属于正常现象。但老年问题研究专家指出,这种依赖心理不能过于严重,如果过于严重,一旦被依赖的对象不存在了,老年人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很容易出现生活缺乏安全感,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的状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年人对药物、保健品、麻将等都有一定的依赖心理,而不少老年人似乎有较严重的孙辈依赖、宠物依赖和电视依赖现象——

  □陈永江

  现象一

  “你们要领走孩子,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孙辈依赖: 累了自己伤了孩子

  万大爷夫妇今年都76岁了,古稀之年才得孙子,乐得如同得了宝贝一般。孙子刚刚断奶,老两口就反复游说,让在外地上班的儿子把孙子小虎送到身边。到如今都快四年了,两位老人虽然身体不是很好,但仍坚持要照顾4岁的孙子。小虎一天天长大了,儿子、儿媳三番五次动员老两口“放虎归山”,可是,老两口说:“小虎不在身边,我们活着就没有意思!”

  今年春节的时候,儿子、儿媳又动了想带走小虎的念头,便试探着对老人说:“小虎该上幼儿园了,我们准备领他走。”老人一听,急得眼泪都出来了,这个说:“你们要领走孩子,我们就活不下去了!”那个说:“你们没有良心,孩子大了就领走,一点也不为老人想想!”小夫妻没有办法,只好答应把孩子留下来,不过让老人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幼儿园去。

  可是,刚刚送去幼儿园不到两天,看见孙子不习惯幼儿园的生活,老人就不忍心了,坚决把孙子接回家来,死活不让他去幼儿园了。老人像老母鸡护小鸡雏那样护着小孙子,非要与小孙子如影随形。至今,小虎再也没上幼儿园。

  儿子、儿媳不高兴了,让老人还是把孩子送回幼儿园去。老人拍着胸脯保证:“我自己的孙子,自己照顾不会比幼儿园差!”的确,平时,老人把小虎照顾得可谓无微不至:小虎还没觉得渴,老人就已经把水送到他的嘴边;户外活动,老人不眨眼珠地盯着,不让孩子跑得太快,站得太高……可能就是因为老人照顾得过细、过多,小虎不仅自理能力很差,而且跟父母在一起时都会感觉“不适应”,特别依赖爷爷奶奶。

  老人非常“享受”孙子对他们的依赖。不过,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消极的循环:老人依赖孩子,孩子离不开老人,时间长了,出现了“除了老人谁也带不好孩子”的情形,不知不觉中,孩子的各种表现、各项能力都弱于同龄人。今年春节,家里来了客人,一见到生人,4岁的小虎还是躲进奶奶的怀里,不愿意与人接触。

  小夫妻真的着急了,这样下去,孩子还能有出息吗?可是,把孩子领走吧,老人又受不了,要死要活的,总不能为了孩子,伤害了老人吧?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现象二

  “你一定要救救它,没有它,我活不下去了!”

  宠物依赖: 狗“儿子”成精神支柱

  “以前,养个儿子叫狗子,现在养只狗儿叫儿子……”相声演员姜昆曾在春晚上表演的这个相声,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道出了现在很多空巢老人无以言表的孤独。“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聊天靠电话,相伴有只狗。”这四句话,是目前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71岁的李老太太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    

  李老太太本来有一儿一女,可是,儿子在国外工作,女儿出嫁在异乡,她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十分憋闷,便领养了一只宠物狗。这只小京巴很可爱,李老太太管它叫“儿子”。自从小狗进了家门,李老太太就把情感投注对象置换为宠物,从小狗身上寻求精神寄托。

  平时,李老太太和宠物“儿子”形影不离,有什么好东西宁可自己不吃也要喂宠物,有什么话就对小狗唠叨不停,晚上睡觉也要把小狗放在身边。看见狗“儿子”朝自己眨巴着大眼睛,摇摆着毛茸茸的小尾巴,她越发喜爱,天天和宠物在一起,哪里都不去,甚至不喜欢与别人进行正常的思想沟通和交流。 

  那一次,小狗病了,李老太太急得嚎啕大哭,她全然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身体有病,连夜打出租车去宠物医院,央求宠物医生:“你一定要救救它,没有它,我活不下去了!”宠物医生对她说:“老太太,小狗的寿命跟人一样是有限的,不可能长生不老。”老太太不爱听,和宠物医生吵起来,说她的“儿子”才不会丢下她呢!

  最终,这条狗还是死了。李老太太从此变得茶饭不思,神情恍惚,不到一年,便抑郁而终。

  李老太太去世后,她的儿子和女儿痛苦之余,百思不得其解:母亲为何会因为一条狗而死?

  现象三

  他们守在电视机前一看就是几个钟头

  电视依赖: 身体“抗议”朋友远离

  看电视几乎是所有老年人最常见的娱乐活动。有调查报告指出,96.3%的老年人日常娱乐将“看电视”排在首位。

  今年82岁的刘大妈老两口都是“电视迷”,确切地说,刘大妈是个戏曲迷,刘大妈老伴是“新闻迷”。由于老两口看电视的“口味”相差特别大,而且互不相让,他们唯一的女儿只好买回来两台电视机,放在两个房间里,这样老人各看各的,不再为争遥控器吵架了。

  谁知道,两位老人不再为争遥控器吵架了,可随心所欲看电视的结果却对老人非常不利!

  刘大妈天天看电视听戏曲,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毕竟是八十好几的老人了,时间一长,身体发出“抗议”的信号。到了医院,医生说,老年人动得越少越伤身体。“长时间坐着看电视,活动得少,骨骼长时间不受力,心肺功能、肌肉得不到锻炼,容易出现腰腿酸痛、颈椎不适等症状,可能导致肥胖、骨质疏松和肌肉退化。另外,看电视属于被动接受信息,缺乏主动参与,时间久了老年人变得不爱动脑筋,反应也就越来越慢,记忆力减退。” 

  刘大妈的老伴看电视新闻同样着迷,国内的、国际的,他一条不落下,常常吃完饭就坐下看电视,兴致高的时候,该睡午觉的时候没睡午觉,该吃药的时候忘了吃药,守在电视机前一看就是几个钟头,结果身体也抗议了。开始是胃不舒服,紧接着是眼睛干涩。他也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他:“长时间不活动,减少了胃肠蠕动,时间久了伤肠胃。长时间盯着闪烁的电视荧光屏,还会使人感到眼睛干燥不适。不该过分依赖电视,打乱老年人正常的生活规律。”

  其实,像刘大妈老两口这样,长时间在家看电视,不出门与人交流,还会导致朋友越来越少,陷入深深的孤独中。有些原来和他们一起玩的老朋友,约了他们几次,他们都推辞了,后来人家就不再找他们了。

旁观者言:给老年人更多的依赖

  □陈 生

  要医治老年人过于严重的依赖心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老年人更多的“依赖”。 

  首先,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忽视、冷落老年人。子女应该像关心老年人身体健康那样,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时时刻刻给老年人心理慰藉。子女可帮父母制订“幸福晚年计划”,鼓励他们发展多种兴趣,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去做最想做的事情,去最想去的地方。当然,老年人也要主动去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多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不要过度依赖某一事物,更不能为了某一事物如痴如醉。

  其次,社区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尽可能多的舞台。当代老年人已经从生理需求、温饱需求升级到现在的“社交、感情、自尊、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些需求里,社交和感情需求是老年人最需要的。社区应该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主动走出家门,组织老年人多与同龄人交流。还可以发动老年人在社区、公益机构里担任义工工作,将“小爱”升华为“大爱”。《美国退休人员协会杂志》最新载文,刊出美国多位专家总结出的排名前六的长寿习惯,其中就包括“每周花2小时热心帮助别人”。研究发现,与从来不帮助别人的老人相比,经常帮助朋友、亲戚或邻居的老人明显感觉更快乐,身体也更健康。70岁以上老人每年参加志愿活动100小时(每周只需2小时)就可获得多种保健受益,包括缓解抑郁、减轻体重、减少失眠和增强免疫力等。

  第三,有关部门应该加快老年教育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精神需求。比如充分发挥老年大学和培训班的作用,设立包括老年文学艺术学习与欣赏、老年生活情趣、老年保健、老年健身、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在内的课程,组织老年人学书法、学国画、学做工艺品,学习收藏、养花养鸟养鱼等知识,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老年人有了更多的“依赖”,自然有助于心理健康、晚年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