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拳术震脚之技

 白猿五行通背拳 2015-03-17

《精武》2010年第7期   震脚,是中华传统武术攻防之道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功夫内容。各种拳术的要求和追求不同,震脚在各种拳术中的作用、表现形式、练法也不尽相同。形意拳术震脚技艺的运用十分常见,实践性很强,仅靠笔墨实难以尽述。在此,仅对形意拳术震脚之技谈点个人感悟。旨在借此形式,同习拳挚友进行交流,对进一步了解形意拳术震脚之技有所裨益。
  
  一、震脚概念
  
  震脚是指脚离地面一定距离时迅速下落的行为。通常有踩、踏之意。由于落脚迅猛,常引起声响及触地点震动,俗称震脚。
  
  二、震脚形式
  
  在功法练习和套路中常有震脚,分类形式多样。如按参与脚数量可分为:单脚震、双脚震;按步伐方向可分为:上步震、退步震、原地震;按震脚部位可分为:全脚震、脚跟部震;按脚始落位高低可分为:高位落震、低位落震、微落震;按落脚与地面夹角可分为:直角震、斜角震。上述分类还可能组合出现。如按参与脚、上步伐及脚落位形式,又可分为上步单脚低位落震脚等。
  
  三、震脚作用
  
  震脚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用脚来打击。如欲踩踏,常用的是迈上步或跳上步单脚高位全脚震。二是用脚助手打击。通过震脚促进手发力,特别是促发全身抖绝力(不是局部抖绝发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如常见的是趟上步单脚低位(脚距离地不足一寸)脚跟部震。  文章来自 http://www. 武风网 
  下面,以单脚上步低位震脚为例,分析说明用脚助手发力的震脚作用。
  
  1.确保抖绝实现
  形意拳发力要求瞬间抖绝如霹雷。抖绝发力来自于发力肢体肌肉快速反应,打击力决定于实施打击时身体的动能。身体动能是发力肢体速度和发力肢体质量的乘积,也就是说出拳速度越快,参与发力身体部分越多,发出的力越大。重心的运动会大大加大打击力度。重力抖绝力主要来自全身重心的抖动,而不是局部身体重心的抖动。震脚使脚踏为实,如身弓张展有一个支撑点,全身重心一抖,其它肢体力密切配合,合力外延,加大了打击力量。以上步崩拳打为例:发力时,后脚趾蹬力经命门穴与脊椎拱力汇合上涌至玉堂穴,引起重心从后脚向前脚移动;通过前脚下踩产生刹车效应,使本运动前行的重力在以前脚触地点为圆心:以前脚触地点到重心(应在胸与腹之间)的距离为半径,加了一个切线方向(向前)的离心力;再加上腰、肩、臂力汇集到拳,应为整力加上抖动力(离心力)。如把上述出拳加力过程中的前脚下踩变前脚下落震脚,造成重心速摆动,既能加大打击力量,又能产生抖出拳。经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震脚技术后,会形成肢体记忆,一旦必要,重心一动,持重脚一震,浑身一颤,前手一抖,抖绝力瞬间发出,如霹雷击地。
  
  2.周身统一号令
  关于发抖绝力,拳经解述:“浑身一抖,如火炮爆炸;发一个脆劲,如鲤鱼打挺;发抖擞之力如锦鸡抖翎。”发抖绝力最佳时机主要有两种情景,应是吃住对方劲、启动对方重心时(“吃住对方”是指通过我肢体的拧裹钻搓,及与对方贴靠粘随,通过双方肢体接触点传递力直指对方重心,始终控制住对方重心变化的过程。)或对方出现明显的防守空位时,我蓄力快速释放,实施抖打。在日常功夫练习过程中,建立下踩变震脚的意念,能促力整合,有利于建立周身松紧瞬间转换反应机制,实现抖绝力功夫的强化固身。此时震脚有统一思想、果敢抉择、发出抖打命令之作用。
  
  3.可以振奋精神
  震脚行为来自大脑的反应决策。震脚促发抖绝力要求周身瞬间松紧变换。震脚练习不仅使发力顺畅,体内脏器间筋腱及膈膜等组织得到动荡耐力锻炼,而大脑反应敏感度也会相应提高。未发力走架时,心静神凝,架势沉稳,而发力时眼睛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目射凶光,毛发直竖,气贯四梢,抖绝力崩发。  文章来自 http://www. 武风网 
  
  4.增强足肢力量
  震脚力点在足跟部,要求触点明确,发力急促。震脚的练习必然增强脚跟骨强度及相关肌肉群的力量,使脚发力更急促、更猛烈、更具有打击力。
  
  四、用脚助手震脚的练习方法
  
  1.由虚到实
  一是先选择较软地面,如蹦床、土地、草坪地、地毯地等作为练习场地,待功力增加后逐步过渡到较坚实的地面上,以免震脚反作用力大而受损伤。二是由简到繁,从虚震到实震,从非全力到全力震。首先,在发力时能将脚蹬力顺畅、自然引到手上的基础上,通过持重腿弓的张展,体验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转换以及身体处在糖饴中运动的阻尼感。其次,逐步加大重心在两脚之间转换的强度,逐步提高重心转换速度,体验在震脚时身体运动阻尼突然消失,重心瞬间抖动的感觉。再次,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震脚造成身体重心速动,会引起身体震荡,肢体、骨关节及内脏器适应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练习最好空腹进行。有不适或明显坠痛感、振荡痛感,应立即停止或减轻震的力度。
  
  2.由点到面
  为便于掌握,应从定步、半步开始练习。如定步崩拳、半步劈拳的震脚练习。反复坚持进行,找到感觉后,不断巩固,直到把这一动作变成习惯动作而固定下来。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到五行、十二形及器械练习当中。“兵器是手臂的延长”,练习器械时要将形意抖绝力用在所持器械的打击处,体现出形意拳术器械用法的独特风格。最后达到无处不震,随处可震,发力则震。
  
  3.追求从有形到无形无意
  震脚助力、震脚促进实现抖绝,震脚是否顺畅是功力的体现,不可速求,应从双脚重心的变换人手,不断尝试,提高震脚技艺。从力量和形体上由重震、明体向轻震、小震、微震、无形上变换。达到有震感、有抖力,却无震形,或震形微小快捷而不易被发现,体会到震脚妙处。此时。抖绝力自然显现出来。  文章来自 http://www. 武风网 
  
  五、用脚助手震脚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
  
  1.目的不明
  目的不明突出体现在意念在脚上。抖绝是形意拳功夫的造极。拳经及拳经解曾多次提及抖绝概念,但关于机理及如何习练叙述却寥少。形意拳爱好者常有的困惑,是不知怎样获得抖绝之技,就是偶有抖感,但不知是绝好功夫而一闪而过,没能巩固下来,并得到发扬光大。有的得到了这层功夫的,也秘而不传,使之更加神秘莫测。一旦掌握了抖绝力之技,就会建立起“透”和无坚不摧的意念。练出抖绝力是形意拳爱好者的不懈追求。形意拳术提及的抖绝,应是一种耗能最小、形体变化最小、隐蔽性最好、发力最突然、得手率最高、打击力最大的技艺,是形意拳术发力科学性的体现。充分体现了形意拳术后发先至、后发而重的技击特点。要学会抖绝发力必须遵循科学方法进行练习。震脚不是目的,是助力、是号角,是做到质量重新快速配置,形态变化最小,快捷迅速,合力为一,瞬间发出脆、冷、炸之抖绝力的一种练习方法。无论纵向抖绝、还是横向抖绝,无论去打、还是回打,震脚不失为助力的好途径。震脚目的不是用脚击。况且用脚踩、踏的机遇相对较少。脚的意念过重,身体重心全放在震脚上,重心向切线方向的前摆力消失,前手发力失助,而造成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2.抬脚过高
  练习者往往急于求成,或欲展示功夫,抬脚过高下震,这样弊病很多。一是显形让对方有机可乘。如在高位上步震脚过程中,对方如了解到我方意图,在我脚一动时粘住,没落地时一拨,我则失去着力点。二是抬脚高,重心下落力量大,力通过脊柱上传到脑部及内脏受强烈震荡可能引起不适,或因局部受力大而造成脚骨和肌肉损伤。三是不仅有勉强造作之嫌,而且空中变势要求更高、耗能更多。高位震脚是形意拳术的技法之一,但不是基本技法。低位震脚促抖绝才是形意拳术的最基本、主要技法。从震脚与抖绝关系讲,震脚不是一定要抖绝,但抖绝一定要震脚来助力,也就是说要做到抖绝发力必须经过震脚之技的掌握。
  
  3.着力点不清
  人脚的基本功能是行走和支撑。脚功形成不能违背人体脚的构成。抖力刹车点应放在脚最坚硬部位,只能是脚跟部。如抖力刹车点放在脚掌部位,由于脚掌部位骨隙较多因素,力被吸收,效果大为削弱。着力点不在脚跟部,抖力发出肯定会大打折扣。  文章来自 http://www. 武风网 
  
  4.劲力不合
  要达到震脚助力之目的,就必须讲究震脚方式和震脚时机。震脚方式必须同发力方式相匹配,以半步劈拳为例,后脚蹬地重心由后脚向前脚移动式发力,应前脚震;前脚向后蹬地,重心由前脚向后脚移动式发力,应为后脚震。这样才能在诸多发力源中使最主要的两个力源发挥作用,即脚蹬力与震脚产生的重心抖动力相互叠加,发出最大与冷脆的抖绝力。震脚时机要掌握恰当,以上步单脚震脚为例,重力配置由后脚为七前脚为三向前脚为七后脚为三的转换过程中,当重心转换要到位还没到位时,是震前脚最佳时刻,此时前脚跟有重力下砸之感。如震脚早了,因前脚重力不足则产生脚拍地现象;震脚迟了,因重心转换已结束,产生不了重心前摆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