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日的祛病保健灸

 txw40 2015-03-17

文/朱现民 ◇◇◇ 编辑/九九


九九有话说:最近半年身体太差,小病不断大病常犯,各种维生素以及所谓增强抵抗力、调节免疫机制的药片吃了一堆又一堆,还是停不下来的弱不禁风。于是九九又开始了痛定思痛,连夜苦读,集合了最适合我们女孩子祛病保健的八大穴位,用艾灸的办法,在冬天不仅可温经通脉,增强体质,还可以把各种妇科病都赶光光哦!


说一件事情如果坚持21天就会成为习惯。那么,对穴位保健有兴趣的菇凉们,我们一起来开始第一个21天吧。把你们的艾灸情况和感受留言给我哦!


***********************************************

《圣济总录》: “女子所禀纯阴,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妇人经、孕、产、乳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均与气血的充盈与否密切相关,因此重视气血的旺盛和调行,常在关元、神阙、肾俞、膻中、三阴交、隐白、至阴、涌泉等穴位施灸,可以温通经脉,畅行气血,调理任冲,祛除疾病。


1、灸关元,扶气助阳


关元穴古称“丹田”,系人体元阳、元阴交关出入之所,为人体强壮保健的重要穴位。且关元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位于小腹临近胞宫,施以灸法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和生殖机能,防治妇科杂症。


★ 体虚怕冷,冬季尤甚者


关元灸功专扶气助阳,凡元气虚衰而冬季怕冷的妇女,施灸多次可使畏寒消失,自觉身强体壮。


艾灸关元时多用艾炷隔姜灸法,将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 ~ 3厘米、厚约0.2 ~ 0.3厘米的姜片,用粗针点刺数个小孔,以便热力传导。再置姜片于关元穴处,放上枣核样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一般灸5 ~ 7 炷,保持施灸处有明显热感。


★ 慢性盆腔炎而白带增多者


关元用大艾炷隔姜灸3 ~ 5 炷,连续灸治10 ~ 15天即可取效。


★ 元气虚弱不能固摄所致的子宫脱垂


艾条温和灸关元30 ~ 60 分钟,可益气固摄而升提胞宫。


2、灸神阙,调任固经


神阙也称“脐中”,为先天之结蒂,生命之根本,元神之阙庭。神阙在全身穴位中结构特殊,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有着极其密切的生理与病理的关联性,也与妇女的经带胎产诸疾息息相关。


在神阙施以温灸或热熨可温补下元,调理冲任,固经安胎,常用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盆腔炎、带下以及各种胎产疾患。


★ 痛经


艾条灸烤神阙穴,可温经散寒,行血止痛。


★ 防治妇女节更年期综合征


多用隔盐灸法。将纯白食盐填于脐孔并高于腹部0.5厘米,直径为3厘米,以中等艾炷置于盐上点燃,觉热或微痛时换炷再灸,每周灸1 ~ 2 次。


★ 无明显器质病变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艾炷隔盐灸,多能迅速止血。


★ 产后小便不通


先将食盐20克填入脐内,以平脐为度,再用葱白2 根净捣烂成泥,压成约0.3厘米厚的葱饼置于盐上,置艾炷点燃施灸,皮肤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温热入腹内时即有尿意,小便自解后再灸1 ~ 2 炷以巩固疗效。


3、灸命门,温肾壮火


命门在腰部正中而穴属督脉,处于两肾俞之间,正与脐中前后对应。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无不借命门之火而得以温煦。命门真火的功能与肾阳有密切关系,肾阳一衰,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会衰减,诸病丛生。


常灸命门穴可温肾培元,壮命门之火,使下元固护,元气充足,激活机体活力,改善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 中老年妇女久病体虚而见带下、月经不调等


艾炷隔附子饼灸法,将附子研成细粉,加面粉少许增其粘度,以黄酒调和成泥状,用时捏成厚约1厘米的薄饼,稍干后刺以数孔以便热力传导。再置附子饼于命门穴处,饼上置艾炷点燃施灸。一饼灸干再换一饼,其火力较为温和,药物的作用能直透肌肤深处,使人有舒快感觉。


★ 妇女绝经期肾气虚衰、下元不固而出现夜尿频量多甚至小便不禁者


命门穴施以隔附子饼灸可使热力直达深部,以增补真火温壮下元,加强膀胱约束功能而固缩小便。


4、灸膻中,宣通乳络


膻中穴居胸部正中,对应两乳。膻中为全身“气之会穴”,调畅气机而治一切气机失调病证,《行针指要歌》: “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 胸部气机失于宣畅、乳络不通之产后缺乳


用艾条温和灸法,将纯艾条1 支点燃后,在膻中穴周围回旋灸20分钟左右,以胸部皮肤出现明显潮红为宜,如感胸内有发热感更佳。


催乳也可用隔姜灸法,将新鲜老姜切成直径3厘米、厚度0.3厘米的姜片,置于膻中穴区,用1厘米大小艾炷灸7 炷,灸后膻中拔罐3 ~ 5厘米,穴区皮肤略发红即可,一天1 次,一般灸7 次。


膻中灸一般用于妇女素体虚弱或分娩时失血过多,化源不足所致的乳汁缺少,难以满足哺乳需要且服用药物效果不显著者。


★ 急性乳腺炎


隔蒜施灸。将独头生大蒜一瓣,切成薄片后放在膻中穴上,取少许艾绒置于其上,灸5 ~ 7 壮。灸后由膻中向乳头方向按摩5 ~ 10 分钟,多见乳头有乳汁流出,随即疼痛减轻。


5、灸三阴交,统理三阴


三阴交是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三条经脉交会之处,被称为“妇科第一要穴”,对妇女健康保健起着重要作用。凡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影响冲任而发生的各种妇科病,灸三阴交可健脾胃,理肝气,益肾精,调经血而主生殖。


★ 妇科疾病,同时兼见脾胃不足或精血津液亏耗、虚火易上炎者


将艾条点燃后靠近三阴交穴,距皮肤2 ~ 3厘米即不再变动高度,灸约20分钟左右,可得到温和、舒适而并不灼痛的持续灸感,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一般每日早晚各灸1 次,每次5 ~ 10厘米,连灸1 月诸症悉除。


★ 三阴交对子宫活动的影响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在其穴区出现压痛等阳性反应可协助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痛经、闭经、带下、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如痛经发作时三阴交穴附近常有过敏压痛点,愈后压痛点会随之消失。


★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用艾条温灸双侧三阴交,每穴15分钟,坚持施灸可以固本培元,肾精充足则骨骼生化有源而坚固充实。


6、灸隐白,固崩止血


《针灸大成》曰: “月经过时不止,隐白灸之”。隐白穴功善止血,对妇女月经过多、崩漏出血,灸隐白最为有效,临床屡用屡验。凡属血不归经之齿衄、鼻衄、尿血、便血等,也皆可取之施灸。


★ 月经量多、淋漓不断及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症


将艾条点燃后距隐白穴2~ 3厘米处,先灸一侧穴位,再灸另一侧,每次灸15~ 20 分钟,以隐白穴周围皮色转红、有热灼感为止。灸时常会感到小腹部原有的绷紧拘急感或空虚感消失,出血量往往在施灸后不久即明显减少。每日需灸3 ~ 4 次,待血崩停止后继续灸1 ~ 2 天巩固疗效。


★慢性牙龈出血,因脾虚失统、气不摄血所致


在双侧隐白穴施灸可使血液停止渗出,也有较好的止血效应。


7、灸至阴,暖胞顺胎


至阴是足太阳膀胱经最后一穴,经脉自此通达足少阴肾经。肾开窍于二阴,主发育与生殖。至阴为太阳、少阴两经联结之处,功专调理胞宫,灸之更能温通经脉,祛寒散邪,对宫寒性痛经最为显效。


★ 宫寒性痛经


一般采用坐位,将艾条点燃后在双侧至阴上方或侧方距离约2 ~ 3厘米,灸至皮肤有温热感,穴处周围红晕为止。月经前3 天起施灸,经期也可灸治,至经后为1 个疗程,下个月经周期再行灸治。


★ 至阴为矫正胎位的特效穴


施以灸法可借艾火热力振奋阳气,强胞宫,调肾气,顺胎气,维系阴阳二经,使表里经络恢复平衡。孕期可使胎位得以转正,产期可促胎儿顺利娩出,产后可助胎衣顺势而下。


矫正胎位的最佳时机在孕期28 ~32 周,施灸前孕妇放松衣裤及腰带,两脚自然分开,脚掌随意外展,呈松弛状态。一手固定足部,一手持艾条分别灸孕妇左右至阴穴,根据孕妇对热度适应情况随时微调艾条燃距,以受试者能耐受最大热度为宜,每足艾灸15厘米,一天2 次。大部分孕妇经1 ~ 4 次施灸后即可得以矫正,同时还可以消除妊娠合并症中的气促、腹壁紧张、浮肿等症状。


8、灸涌泉,协调阴阳


涌泉位于足底心部人身最低处,为全身阴阳脉气交接之处,泻之可清热祛火,补之可滋肾养阴,而为健康保健之要穴,故言“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顽固性失眠、神经衰弱


一般在每晚临睡前艾条温灸两侧涌泉穴15 ~ 20厘米,以足掌心处红晕而无灼痛感为度,数次后即可改善睡眠状态。


★肾虚所致的不孕,兼有月经延期、量少、色淡等精血亏虚症状


宜在每次月经前10天温灸双侧涌泉穴,并配灸关元、三阴交以滋肾补虚,阴阳协调,恢复生殖功能。


★肾阳虚衰而致性冷淡者


至阴穴隔日施灸1 次,一般灸20 次以上可提高性欲。


★妇女产后乳汁不通者


灸涌泉30分钟,温热感由大腿内侧向腹部放散,同时子宫有收缩感,继而乳房发胀,乳汁滴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乳汁分泌作用。

涌泉灸虽无痛苦容易接受,但阴虚、实热证尽量少灸,以防助热伤阴。


【本文摘自现代中医药2013年7月第33卷第4期,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喜欢“最美中国方”今天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热爱中医、注重健康的朋友,请关注公众微信“最美中国方”。可选用如下两种方法:

① 请在微信“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里查找“最美中国方”

② 或者点击本文右上角按钮后,选择“查看官方账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