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费君清:《南宋群贤小集》汇集流传经过揭秘

 文化龙乡 2015-03-18

费君清:《南宋群贤小集》汇集流传经过揭秘

        四库本《江湖小集》和与它相接近的一些南宋诗人小集是研究南宋江湖诗派的重要历史资料但是对它们的来源底细过去一直认识不清。本文钩稽有关史料对《南宋群贤小集》的汇集与流传过程作出描述借以揭开这些诗集在清代先后露面的奥秘。
        四库本《江湖小集》、顾修读画斋重刊《南宋群贤小集》和群碧楼刻《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这几种本子所收的诗人诗集虽然有多有少但主要作家却大体相同因此学术界往往将它们视为同书异名认为它们的版本也同出一源。如果我们搞清楚这几种本子中任何一种本子的汇集和流传过程就可以大致了解这几个本子的底细。当然考察这些本子的由来可以有多种方法本文从爬梳清代以来一些藏书家和书志书目中的资料出发拟对《南宋群贤小集》的汇集流传过程作一发掘从而举一反三来进一步认识这几种江湖诗集在清代的来龙去脉。下面我们谈四个问题。

一、《南宋群贤小集》来源于清初流传的宋人小集

对南宋江湖诗人颇有研究的胡念贻先生认为《南宋群贤小集》和《南宋六十家小集》均是出于“宋本”。他指出“江湖前后续集流传到明清有两个宋本一个是明末毛晋汲古阁的景钞本一个是清曹寅藏本。”[1]
由于胡氏所言的“毛晋汲古阁景宋钞本”在清末已由群碧楼刻成《南宋六十家小集》这个本子较为常见各善本书目或书志著作均有著录加上它的发现和刊刻时间较迟因此这里暂不赘及而主要探讨《南宋群贤小集》的汇集和传录问题。
        首先应当说明《江湖小集》、《南宋群贤小集》、《南宋六十家小集》三书均未见宋元明的各种记载都是在清代才初次出现。按《南宋群贤小集》的搜求者最有发言权的人物吴焯所提供的线索此书的持有者最早可上溯到清初康熙年间的藏书家曹寅(1658-1712)。大家知道曹寅是曹雪芹的租父酷爱书藉收藏甚富清代学者叶昌炽称他“校刊古书甚精”[2]
        李文藻则说“楝亭掌织造、盐政十余年竭力以事铅椠又交于朱竹垞曝书亭之书楝亭皆钞有副本”。[3]
在他的藏书录《楝亭书目》卷四“诗集补遗”门下载有“宋本宋人诗宋钱塘陈起编六函四十七册”一条这大概就是吴焯所言的“《江湖群贤小集》”的“宋印”。另外在同卷中“诗集”门下列有从北宋钱惟演开始一直到南宋末文天祥的九十多家诗人诗集其中有六十多家南宋诗人小集后来都能在《南宋群贤小集》中看见。并且《楝亭书目》还著录了“圣宋高僧诗选五卷”和“前贤小集拾遗五卷”这两种本子后来也都见于《南宋群贤小集》。这样看来曹寅所藏“宋本宋人诗”成为后来《南宋群贤小集》的来源是完全可能的。
        不过我们对《南宋群贤小集》的来源问题也不能理解得过于狭隘因为在当时藏有类似宋人小集的并不是曹寅独此一家。不少藏书家手里都拥有一批宋人小集只是各人所藏本子的名称、版本、数量常常有所不同。据大学者王士祯(1634-1711)说曹寅的好友朱彝尊(1629-1709)“辑宋人小集四十余种”,王氏还—一列举他们的名字并略作一些品评。[4]
可见当时朱彝尊手中有一种叫“宋人小集”的本子数量有“四十余种”。我们把朱氏的这批诗集与曹寅藏书—一对照竟发现它们没有超出曹寅藏本之外的。从朱彝尊的《潜采堂宋元人集目录》可知他还藏有另一种“宋人小集”此集收录了黄大受、吴汝一、武衍、刘翰、张良臣、葛起耕、利登、赵崇钅弗、邹登龙、朱南杰十位诗人的小集。以上这两种本子均称作“宋人小集”但诗集的内容和数量却并不一样。另外王士祯还说“南宋诗小集二十八家黄俞邰虞稷(1629-1619)钞自宋刻所谓‘江湖诗’也。”[5]
于此可知清初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黄虞稷手里也有被称作“南宋诗小集”的本子总数为“二十八家”。这些情况表明当时各种宋人小集的本子很多。所谓“宋人小集”只不过是一种统称并非专指某一部确定的诗集所以十家、二十八家和四十几家都可以称“宋人小集”。我们不必把这些宋人小集当成是一种完整规范的江湖派诗歌专集。笔者1997年在美国印地安纳大学东亚系做访问学者时,曾借阅到台湾郑亚薇女士的博士论文《江湖诗派研究》,其中详列台湾各大图书馆所藏与江湖集有关的钞本刻本达十四种之多,也可算是一个证明。
在当时出现的这些宋人小集中相比而言要数年代稍后的曹寅所藏宋人小集最为完善甚至连朱彝尊也“深叹曹氏藏本之佳”。[6]于是对这个本子众人争相传钞。其实曹寅自己也在借钞别人藏书,如上文李文藻所言朱彝尊曝书亭的书籍,曹寅就都钞有副本。朱彝尊、王士祯、黄虞稷等均是清初著名的学者或藏书家,在年代上又都比曹寅早,但他们手中的宋人小集数量和质量有时反而不及曹寅,这可以说明经过曹寅的多方努力,他手中的“宋本宋人诗”是已经汇集了当时诸家所藏的精品。
由于所据资料的短缺,作为《南宋群贤小集》的汇集者和钞校者的瓶花斋主人吴焯和知不足斋主人鲍廷博在谈到它的版本来源时,都仅仅上溯到曹寅而已。胡念贻先生曾专门考索这些本子的源流情况,然而对曹寅以前的情况也付诸阙如。因此以往对《南宋群贤小集》诸本子的早期情况所知甚少。我们在《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刘潜夫《落梅》诗查慎行(1650-1727)批注中发现了一条很有意义的新材料现录之如下:
“《江湖集》今名《宋人小集》乃钞本。余于癸巳1713冬购得之尚有棚北大街睦亲坊陈解元书坊刊印字样”。
“癸巳”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查慎行此年购得《宋人小集》的钞本,时间上算是比较早的。从查氏所记来看:一是此《宋人小集》被当作“《江湖集》”。二是其中“尚有棚北大街睦亲坊陈解元书坊刊印字样”。三是属于“钞本”。由此可见明末清初在社会上流传的“宋人小集”与宋代《江湖集》有密切关系,并且就被当成《江湖集》,尤其是钞本上有“陈解元书坊刊印字样”更让人相信它们是出于南宋陈起。所以这批本子在进一步汇集之后流行于民间,后来即被四库馆臣录入《四门全书》并题作“《江湖小集》”,被吴焯收集的称作“江湖群贤小集”(见读画斋正本《南宋群贤小集》序);被顾修所刻的则称为“《群贤小集》”见《读画斋重刊群贤小集例》。

二、《南宋群贤小集》的汇集和定名

对于《南宋群贤小集》中诸诗集的汇集和定名,吴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在该集序中说:
“南宋钱塘人陈起鬻书为业颇精雕板当时称行都坊陈解元书肆。所刻江湖群贤小集曹楝亭(寅)所藏宋印后归郎温勤。今见于家石仓书舍仅有其半并无序目可考板样亦参差不齐。盖陈氏所刻诗行子江淮之间作者往往以己刻者附入后竟以名取祸此其平生未竟之绪是以无编定卷帙。但从后来藏书家簿录中纪为宋人小集六十四家而已。余所见秀水朱氏本、花溪徐氏本、花山马氏本各不相同。大抵此集多不全后人闲取北宋人集之小者如陶粥、蒋堂等以傅俪之以实六十四家之数耳。至《文献通考》所载《江湖集》九卷亦陈氏刻。审陈振孙跋语其非此集可知。余搜求不下十年始汇其全。近日与赵谷林校勘此集因书其端委示之。惜乎竹垞已往不及见余本之完善。忆曩日落帆亭舟中对语老人深叹曹氏藏本之佳而不知其不全。余生行都旧地遥遥白云怀古何深!”上面吴焯说他在吴允嘉处看到曹寅的“宋印”时有几个特征:一是只剩下一半;二是没有序目;三是板样也不整齐。吴焯将它抄出之后,用不下十年的时间各处“搜求”。由于当时流传的各种“宋人小集”很多品质不一,他在搜集过程中不断地加以甄选,一方面抄录缀补,一方面淘汰删削,终于汇集到六十四家,并正式定名为《南宋群贤小集》。
吴悼对这部书所起的作用,清代人就已经加以肯定。读画斋主人顾修说:
“南宋宝庆、绍定间,钱塘陈起设书肆于临安府棚北大街,一时士大夫多与往还。起为刻群贤小集行于世。龙尾山人查昌歧跋云‘时称国宝新编,又称《江湖集》共百十六家。’其说未知所本。今传钞本多寡不一,惟钱塘吴氏(吴焯)瓶花斋汇萃诸家钞本,定为六十四家,又据宋本增入六家,花山马氏本增入二家,秀水朱氏本增入二家,颇称完备。”[7]
又彭元瑞说:“近钱塘吴尺凫汇为六十四家,尽汰北宋人,定名《南宋群贤小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吴焯并没有亲眼看到卷帙完整、序目清楚、板式统一的宋刻本。他从吴允嘉手中把毛病百出的本子抄出,并充实到六十四家时,自己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主要依据是“但从后来藏书家簿录中纪为宋人小集六十四家而已。”他要“尽汰北宋人”,主要是因为收录北宋人,不合乎他称该诗集为“南宋群贤”的体例,因此这个本子是“汇萃诸家抄本”而成,并不是来源于完整的宋本《江湖集》。
应当说吴焯当时也并没有把此书当作宋本《江湖集》的意思,反而明确地说它不是经陈振孙跋语及《文献通考》所载的《江湖集》九卷。他的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当时可谓是十分可贵的。所以将此书定名为“《南宋群贤小集》”,倒是与此书的内容非常切合。不过吴焯把此书的前身说成是陈起“所刻《江湖群贤小集》”后人也就逐步把它当作“《江湖小集》”和《江湖集》以至造成了谬误。

三、曹寅“宋本宋人诗”的流传经过

作为曹寅藏本的“宋本宋人诗”的流传情况是颇为复杂的。嘉庆辛酉(1801)知不足斋主人鲍廷博在《南宋群贤小集》刻成之时,曾对它的“传录始末”作过较详细的介绍。他说“右南宋陈起编刻江湖群贤小集借钞于汪氏振绮堂主人(汪宪,字千波,号渔亭)。汪本传自瓶花斋吴氏(吴焯,字尺凫,号绣谷)。其传录始末绣谷述之详矣。其云曹楝亭(寅)所得宋刻归之郎温勤,今见于家石仓书舍者。温勤为三韩郎中丞廷极(郎廷极)。石仓则钱塘吴允嘉志上也。宋刻最为温勤宝爱,常置座右朝夕把玩。郎卒于官署,家人将并其平生服御烬之以殉。时石仓在郎幕,仓卒间手百馀金贿其家僮出之烈焰中,携归秘藏,非至好不得一见也。石仓没,家人不之贵,持以求售。厉徵君(鹗)得之,以归维扬马氏小玲龙山馆。乾隆壬辰(1772)仲冬,予于吴门钱君景开书肆见之。惊喜与以百金,不肯售许,借校雠才及三之一,匆匆索去,以售汪君雪礓。不数年,雪礓客死金闾,平生所藏书画尽化为云烟,而是书遂不可踪迹矣。宋刻实六十家装,二十八册,绣谷云仅得其半,盖尔时石仓老人不肯全出示之耳。予钞是书在乾隆辛已(1761)之春,维时亟于成书,友人二严昆季、姚君竹似、潘君德园、郝君潜亭俱踊跃助予,手钞录成。思请善书者人书一卷,重梓以行,事重费烦,时作时辍,因循迄今,汗青未就。弹指遂四十余年矣。一日石门顾君松泉在予案头见之,力任开雕,期年蒇事。其镂刻之工较宋刻为尤胜。……”(见《南宋群贤小集·补遗》)
假若鲍氏所说无误的话,我们可以把流传线索分为两条来看:一条是“宋刻”可以由上往下推寻,即曹寅宋刻传给郎廷极,郎廷极传给吴允嘉,吴允嘉传到厉鹗,厉鹗传给马日琯,马日琯传给钱景开,钱景开传到汪雪礓,汪雪礓死后,此书“遂不可踪迹”;另一条是抄本可以由下往上追溯,即鲍廷博抄自振绮堂主人汪宪,汪宪传自瓶花斋主人吴焯,吴焯钞自吴允嘉,吴允嘉手里就是“宋刻”本了,即吴允嘉在郎廷极死后,以重金从其家僮手里拿到的,再往上就是所谓曹寅手中的“宋刻”。这样两条线索就汇合在了一起。
综上所述,《南宋群贤小集》是从宋元明的江湖诗集版本流传下来的,但最初是由哪个本子来的今天已很难追寻。但可以知道的是,到清初时宋人小集中比较完美的本子归曹寅,所有以后几经周折,幸有吴悼、鲍廷博、顾修等人的汇集整理,再度刻行。它的源流可用下图表示:
厉鹦→马日琯→钱景开→汪雪礓宋刻失传曾寅宋人小集藏本→郎温勤→吴允嘉
由上可见,今日所通行的顾修读画斋重辑《南宋群贤小集》,所据的底本是第二条线索中由鲍廷博最终钞定的“吴焯本”。当初令朱彝尊十分羡慕的曹寅藏本,传到吴焯手里时已经“仅有其半,并无序目可考,板样亦参差不齐”。这个质量并不高的手抄本,后来经过增补其中还有三分之一,据鲍廷博说是经过了第一条线索中那“宋刻”的校雠,因而被顾修称为“最为善本”,终于在清嘉庆辛酉年(1801)正式刊行。而当年那个宋刻本,据鲍廷博说在乾隆壬寅年(1782)以后就失踪了。

四、关于所谓“宋印”问题

在上文我们谈到《南宋群贤小集》是从多种钞本得来的,但是在考察这些本子的流传时,却又常常遇到“宋印”或称“宋刻”的问题,所以也有必要对此作一些探讨。

吴焯说:“南宋钱唐人陈起以鬻书为业,颇精雕板,当时称行都坊陈解元书肆,所刻《江湖群贤小集》,曹楝亭所藏宋印,后归郎温勤……”[11] 在这段话中,吴焯明确地说陈起刻了《江湖群贤小集》,井在曹寅处藏有它的“宋印”。后来鲍廷博也引述吴焯这一说法,肯定了曹寅藏有“宋刻”。他说:“曹楝亭(寅)所得宋刻,归之郎温勤,今见于家石仓书舍者。……宋刻最为温勤宝爱,常置座右朝夕把玩。”[12]

对吴焯和鲍廷博言之凿凿的“宋印”,笔者却一直存有疑惑。首先,曹寅手中的宋本宋人诗,是否就是吴焯所言的“陈起《江湖群贤小集》”?因为陈起刻过《江湖集》是实,但是有否刻过《江湖群贤小集》现在尚无确据。在吴焯以前,我们不曾听说陈起刻过此集的说法,在宋、元时期的书志书目中也一直未见有过这种记载。若把此集作为一种泛称,用来指南宋时期陈起所刻的南宋诗人诗集,而非一种专称,则又当别论。翻检《永乐大典》残卷,可以发现有一种叫“《江湖前贤小集》”的诗集,[13] 名称与吴焯所说的相近,仅是“群”与“前”一字之差。但是比较一下两者却有不同:一个是诗总集形式,一个是丛刊形式,两者并不完全符合。由子材料不足,现在还无法证实《永乐大典》中的《江湖前贤小集》是否就是南宋陈起所刻。即此数端,对吴焯的这一说法还不能轻易确定。

其次,曹寅是否藏有《江湖群贤小集》真正的“宋印”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清代有不少人谈到过这个“宋印”,并说得非常逼真。除了吴焯自称,把它当作自己所辑的《南宋群贤小集》的祖本而外,鲍廷博直称自己还曾经借到这部“宋刻”,他说:“乾隆壬辰(1772)仲冬,予于吴门钱君景开书肆见之,惊喜,与以百金,不肯售,许借校雠,才及三分之一,匆匆索去,以售汪雪礓。”[14] 关于鲍氏借“宋刻”去校对家中旧钞一事,不仅在今天的《南宋群贤小集》内尚留有当时的校正印记,[15] 而且还有别人的旁证材料。清杨复吉《梦阑琐笔》中说他亲眼看到鲍廷博借到了这部宋刻,他说:“本朝初年,曹楝亭寅藏有刊本(指《江湖群贤小集》……乾隆壬寅(1782),知不足斋主人鲍以文获见吴门市中,许以百金,不售,因借归以校家中旧钞。道过余家,于舟中举示。卷帙完好,静气迎人,洵数百年物也。”[16] 这段话的前半部分似乎是杨氏记录从鲍廷博处听来的情况,因为与鲍氏自己所言的十分接近,后半部分则是记叙自己看到这部宋刻的印象,所谓卷帙完整,静气迎人。有了杨复吉的证实,鲍廷博借到宋刻一事似乎可以得到肯定。

另外,清代学者江藩也说曾见过“宋椠本”,他说:“乾隆壬寅(1782)六月,于扬州书肆中得宋椠本,乃马氏玲珑山馆所藏,后为汪雪礓所有,是时曾录序目一卷……。”[17] 江藩这个材料说明,他看到“宋椠本”的时间也在乾隆壬寅年,正好与杨复吉记载的鲍廷博借到宋刻的时间相同。但两人各有先后,江藩略早,是在“六月”,于扬州书肆中得之;鲍廷博稍晚,是在“仲冬”,于吴门钱景开书肆得之。还有是《武林藏书录》卷下云:“吴焯与赵谷林昱,每得一异书,彼此钞存,互为校勘数过,识其卷首。先生卒后,悉载归广陵马氏。”

由此可知,若真有一部宋刻本的话,那么这部宋刻本在乾隆壬寅年于马氏玲珑山馆散出后,先为扬州书肆书贾所得,然后再转手到吴门书商钱景开那里,它的失传则是在转到汪雪礓之后。当然,如果宋刻本并不止此一部,则又当别论。

从上述情况看,这些著名藏书家和学者既然都曾亲眼目睹,“宋印”的存在似乎不假,但这个“宋印”是否就是曹寅所藏的“宋本宋人诗”则并不一定。据《楝亭书目》,曹寅的“宋本宋人诗”被注明为“宋钱塘陈起编”,从这一点看,它与同称是陈起所刻的《江湖群贤小集》有相同之处。但是,它是否就是这部《江湖群贤小集》呢?我认为里面尚有诸多疑问。据鲍廷博说,《江湖群贤小集》的“宋刻实六十家装二十八册”,[18] 这与曹寅所记的“宋本宋人诗”这“六函四十七册”在数量上是不相符合的。又据杨复吉所说《江湖群贤小集》的宋刻“卷帙完好,静气迎人,洵数百年物也”,[19] 但这又与更早些日子吴焯在吴允嘉处所见这部宋刻的情况,在质量上又不相符合,因为吴焯说“仅有其半,并无序目可考,板样亦参差不齐”等等。并且,杨复吉所见果真是宋刻本的话,则宋本到乾隆壬寅年就应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而不是“洵数百年物”的问题。由于这两方面材料的矛盾,对“宋印”问题只能暂且存疑了。

另外,由于江藩提供的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有关“宋印”的两件事实。一是关于宋印在流传过程中各个收藏家的次序问题。李越深同志在《江湖诗派简论》(未刊稿)一文中曾提出过一个疑点,她说:“鲍廷博题记说吴石仓死后,宋刻为厉鹗购得,以归维扬马氏小玲珑山馆,最后落到汪雪礓手里。但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五引何琪《小玲珑山馆汪雪礓所藏宋刻江湖小集》诗,则又应是先为汪雪礓所藏,再到马氏小玲珑山馆,次序正相反。”对于这个疑点,现在已经能够排除,因为显而易见鲍廷博的说法是正确的。

另是鲍廷博借宋刻校的时间。据鲍氏所记是在乾隆壬辰年,即公元1772年,而杨复吉所记是在乾隆壬寅年,即公元1782年,两人所记相差十年。李越深认为当以杨复吉所言“为正”,因为“今考顾刻本内有十八处称乾隆壬寅刻校正,无一处提及壬辰,且日期在十一月”。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现在如果再添上江藩的资料,就能使她的这一推论得到证实。

 

[1] 见胡念贻:《南宋〈江湖前、后、续集〉的编纂和流传》,载《文史》第十六辑。

[2][3] 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四。

[4][5] 王士祯:《居易录》卷十七,卷二。

[6][9][11] 吴焯:《南宋群贤小集》序言,见顾刻本。

[7][10] 顾修读画斋重刊《群贤小集》例。

[8] 彭元瑞:《知圣道斋读书跋》。

[12][14][18] 鲍廷博:《南宋群贤小集》识语,见顾刻本。

[13]《永乐大典》第一百三十七册卷13450。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

[15] 顾修刻本内有十多处注为:“乾隆壬寅(1782)十一月十五日宋刻校定”等,此条在第25册《前贤小集拾遗》卷第五末尾。

[16][19] 杨复吉:《梦阑琐笔》,载《昭代丛书》。

[17] 江藩:《半毡斋题跋》卷上“群贤小集”条。

 

附:

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目录


目录: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1册 龙洲道人诗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2册 石屏续集、长短句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3册 方泉先生诗集(上)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4册 方泉先生诗集(下1)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5册 方泉先生诗集(下2)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6册 白石道人诗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7册 云泉诗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8册 野谷诗槁(上)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9册 野谷诗槁(中)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10册 野谷诗槁(下)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11册 安晚堂诗集(上)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12册 安晚堂诗集(下)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13册 安晚堂诗集(下)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14册 橘潭诗槁、棠湖诗槁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15册 芸隐勌游槁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16册 芸隐横舟槁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17册 梅屋诗槁、融春小缀、三槁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18册 梅屋四槁、诗余、雪岩吟草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19册 汶阳端平诗隽(上)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20册 汶阳端平诗隽(下)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21册 竹溪十一槁诗选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22册 云泉诗(上)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23册 云泉诗(下)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24册 雪坡小槁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25册 菊涧小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26册 雅林小槁、疏寮小集.学吟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27册 学诗初槁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28册 梅屋吟、皇夸曲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29册 庸斋小集、靖逸小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30册 秋江烟草、癖斋小集、巽斋小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31册 竹所吟槁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32册 北窗诗槁、吾竹小槁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33册 西麓诗槁、雪林删余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34册 鸥渚微吟、蒙泉诗稿、抱拙小稿、心游摘稿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35册 竹庄小稿、东斋小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36册 适安藏拙余稿.乙稿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37册 渔溪诗稿、渔溪乙稿、桧庭吟稿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38册 骳槁、露香拾稿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39册 云卧诗集、葛无怀小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40册 臞翁诗集、招山小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41册 山居存稿.斗野稿支卷、端隐吟稿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42册 静佳龙寻稿.乙稿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43册 采芝集、续稿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44册 看云小集、小山集、雪窗小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45册 顺适堂吟稿甲乙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46册 顺适堂吟稿丙丁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47册 顺适堂吟稿戊集、雪蓬稿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48册 芸居乙稿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49册 知不足斋辑录宋集补遗(上)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50册 知不足斋辑录宋集补遗(下)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51册 瓜庐诗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52册 苇碧轩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53册 清苑斋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54册 芳兰轩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55册 二薇亭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56册 梅花衲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57册 剪绡集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第58册 退庵遗集、芸居遗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