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瓷片

 蛋腚哥 2015-03-18

    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秀丽的江南名城。南京城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广袤的地下河道中古瓷片遗存较为丰富,也正因于此,收藏热催生了南京专业化的瓷片商贩。无论是朝天宫,或是在南艺街,每周六、日经营古瓷片的摊位商贩很多,形成了南京古玩市场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
    在瓷器收藏中,一般人很难见到珍贵古瓷真品,即使在博物馆能看到一些,也不能拿在手上仔细把玩研究,这就是行内人所说的“上手”难。而瓷片却可以让人以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从而方便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残破的瓷片把胎釉断面一览无余地显现出来,内涵丰富,信息量大,使收藏者不但能知其表,还能察其里,通过“上手”古瓷片,收藏者对古瓷特征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和全面。古瓷片还具有量大品全、价格便宜、真品率高、风险性小等优点,是普通人从书本到实际学习古瓷鉴定的捷径。酒仙观察,市场中瓷片价格有的几元、几十元,有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天青月白梅子青、青花五彩单色釉、宋元明清历代瓷片,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古陶瓷爱好者。小小的一片古瓷,能反映出整器的艺术信息,可谓“残而不失其美”。胎骨、器型、釉色、色彩、装饰、款识、光泽等要素都能显示出那个时代瓷器的制作工艺特点;瓷片上的人物、花鸟、山水、动物、书法等图案不仅具有艺术情趣,还能反映出历史信息,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渔樵耕读、携琴访友、元宵观灯、清明踏青等图案,古时的民风习俗无不如生般跃然“瓷”上。
    酒仙虽爱好古瓷,但因其眼力有限,对要价不菲的完整古瓷器物是轻易不敢出手的,有时闲逛市场,偶尔眼馋手痒了也只是选购一些瓷片以饱己之“物欲”矣。酒仙在南艺后街市场与一瓷片商贩闲聊,他说:早在10年前,一块画面好的明代嘉靖官窑瓷片两三元钱就能买到,现在少则五六十元,多则五六百元。五年前一块清代康熙斗彩龙纹片,在工地上可能以五角钱就能拿下,现在花上几百元也不好找了。侃到此处,这让酒仙想起年初时曾被国内新闻媒体爆炒的发生在南京收藏界的一则消息:南京收藏家池澄无意间在朝天宫古玩市场花了35块钱购买了一片碎瓷片,可没想到的是在一次江苏省陶瓷研究会举办的讨论会上池老的瓷片一经展出,引得满堂惊叹,有人说这是一件国宝级的瓷器,也有说这片瓷片会成为“天价”的收藏品,更有人说它有可能改变了我们国家的陶瓷史!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是瓷片商人鼓捣出的一件瓷片赝品。一时间小小的瓷片引起了轰动,各大报刊、网站纷纷刊登了有关的消息。后来,据说已被国内权威专家认定为后加款的瓷片赝品。
    在古玩界,素有“古瓷掉毛,不值分毫”的说法,这种不成文的规矩一直延续了数百年,但时下已不能同日而语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均瓷一片”,讲的就是珍稀瓷片的价值。目前的市场上,块儿比较大的元青花、明永宣青花开价已到万元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收藏和喜欢古瓷的人数也就不断增加,这就使古瓷片价格“水涨船高”,也因此导致一些利欲熏心的古玩商贩着手于瓷片造假,时下市场上一些假冒名窑名品的古瓷片赝品也时有所见。特别是宋代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及元青花、清三代官窑片,晚清、民国新粉彩瓷、浅绛彩瓷中的一些有名头的瓷片,有“天”有“地”(带口沿和底足的)的瓷片更应该多上心赏鉴,以防落入古玩商人的圈套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