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差钱”上市 设计公司如何借资本运作腾飞? - 焦点 - 中装新网-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Dean638 2015-03-18
下面我们再看这些设计公司如何抵御人力资源流动风险。
两层结构、三个公司主体,保障了公司核心人员的激励
我们以筑博设计为例,看看他们是如何利用激励机制来锁定公司核心人才的。
首先,公司主要的三位股东共占据了公司总股本的51.94%的股份。三位老板们的直接控制,保证了公司的控制权不会旁落,避免了“门口的野蛮人式”的风险。
其次,作为设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即各级公司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筑博同样考虑了激励模式。股份公司上层设立了三个独立投资股东,包括筑先投资,该合伙制公司包括了公司46名集团主要部门负责人成立的合伙企业;另外设立筑为投资,由各分公司41位主要负责人组成;最后公司董事长与集团监事会主席、首席结构工程师合伙成立了筑就投资。筑先投资、筑为投资和筑就投资三个公司分别占据了股份公司11.2%、10.13%和10.13%的股权。这三个合伙制的机制保障了公司核心管理层的利益与股份公司的利益紧密挂钩。
同时,公司真正的核心人员有13人,都是执各个专业之牛角的技术负责人,这成为了公司的核心力量。核心人员除了股份激励,在这两年都拿到了百万年薪的水平,成为行业领先。
在陆道设计的案例里,也同样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公司控股股东衡盈资产设立上海量银投资管理事务所(有限合伙),持有公司15%的股份,主要计划将量银投资作为员工股权激励平台,对于公司资深的高级管理人员已经开始了第一轮的股权激励。
最后我们再看看未来的设计公司发展战略
注意到筑博设计在招股说明书上披露的公司发展战略上,有如下个目标:
第一,进一步全国化扩张,打通协同设计平台。公司主要募集资金计划都是在这个领域。横向铺市场份额,跑马圈地,还是筑博设计的主要战略目标。笔者注意到总部与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之间的协同平台3.56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和软硬件设施投资,即购置办公楼宇和设备投资,占到了总投资的78%,其次才是人力资源费用。这种设计协同平台的建设目的是达到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设计师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设计一个项目,充分实现总部与设计协同平台的协同配合。
第二,纵向产业链扩张,开拓城市规划、市政工程、风景园林、工程咨询、工程勘察、智能化设计等领域。同时投入数千万重金研发建筑工厂化与BIM设计。第三,进入节能建筑产业发展合作。
第四,投资信息技术管理。
在行业发展趋势上,筑博设计将未来设计市场分成如下几个细分趋势:
1、分产品的专业化趋势。根据未来多样化的房地产市场,形成商业设计、休闲旅游设施设计、产业地产设计、养老地产设计等多个设计门类。
2、设计总承包模式。
3、全程设计模式。
4、设计介入工程建设模式
5、建筑工厂化、标准化设计、绿色建筑。
上述战略问题,都代表了设计行业的发展方向。但笔者认为作为龙头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的制定应该更加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展开。设计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外界竞争,更多的是如何克服自己致命的弱项——那就是要从本质上脱离小团队的工作模式,发挥集团军的作用,避免大公司组织内部的分化和瓦解。
更深入行业内部的分功能的产品研发、结合互联网的设计创新,将设计与其他专业服务提升在一起,通过资本的植入,产生更高的技术壁垒,这个才是设计行业竞争的根本。作为一个技术和人才密集型的公司,高达数亿的固定资产投入,可真不是提振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