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有效作业管理体系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博书润雅 2015-03-20
作者:苏喜瑞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的内涵发展,越来越把目光转向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而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往往被忽视。作业设计盲目随意,只求“量”不求“质”;作业布置常常搞“一刀切”;作业评价方法单一。这样不仅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收效微乎其微。在“减负”呼声日渐高涨的新形势下,积极开展有效作业管理探索实践,对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汉字书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进行有效作业的管理?
有效作业管理是指教师如何进行有效作业的选编,使教师布置的作业规范合理有效。进行有效作业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活动,是教学目标实施的载体,又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检测手段。只有作业设计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才能通过练习达到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升素质的目的。
        二、层次性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设计分层作业,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逐步得到不
同程度的发展。
        三、多样性原则
        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认知水平等,作业体现形式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领域的宽广性,从而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从中学会实践、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四、教育性原则
        作业中承载着教育功能。要让学生在练习中端正做作业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同时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和德的影响,从而实现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作业管理的规范性原则
        要加强各学科作业的统筹协调管理,严格控制作业总量。要及时布置、及时批阅,讲求作业管理的时效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完成不同内容的作业,从而增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素质。
        同时还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我们手中现成的作业题很多,有课堂练习,也有练习册,教师平时也有编制一些……这些作业是否都能体现不同类型课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处理好作业设计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着重进行课堂教学目标如何作业化的研究,即课堂教学目标如何通过课堂内外的作业设计、训练来实施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具体地讲,就是某一节教学目标的细化具体到这些目标,用具体的某种类型的作业练习来定位,这样,每种类型课,每门学科都根据本学科特点通过作业层次来实施教学目标检测和反馈教学目标。这样就做到了有目的、有针对性。
        2.处理好作业设计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应注重关注学生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年龄、爱好、特点、能力水平等,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数量、难易度、内容形式,以满足学生差异的需求。应重视课内、外作业,书面和实践作业的研究,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发展空间,促进他们主动、自觉的投入学习。
        3.处理好作业设计与作业评价的关系
        我们精选作业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要关注学生作业练习的过程,及时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反馈、评价。评价应是灵活多样,注重方法指导和赏识评价。特别是对作业练习主动积极,书写认真,完成作业及时,作业有特色的进行表扬。要通过学生自批,小组互批,教师指导批改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错。教师必须亲自进行二次批阅,做好个别辅导,提高作业批改的针对性、指导性。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次营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