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受阴

 大山860 2015-03-20

 

    五受阴

    五受阴,是刘宋时期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的译语。到了唐朝,鼎鼎有名的玄奘大师则译为五取蕴。五受阴与五取蕴译法虽然有别,但所代表的含义并无出入,受和取同样是表达‘纳入’这一活动,阴和蕴则要形容一种‘积聚’的状态。仅由字面上的意义即已相当精准地传述‘五受阴’的内容。


    色、受、想、行、识是组成生命的五种类别。五受阴较像季节轮替或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现象必须等待因缘际会才倏忽展现,并于条件不再时便随之散灭,虽没有坚实的存在本体,不过它们的作用显著,教任何人都无法漠视。生命不是静态的,得靠五受阴接连不断地运作以维持存续,因此生命是由五受阴的现象不断积聚而得以延续。五受阴的积聚不是空间上的堆栈而是时间性的累积,所累积的便是活泼泼,有学习、有经验、有成长的生命历程。


    因为五受阴仅以现象的状态呈现,不可能长久保持而不衰竭,所以生命活动的目的就是不断地纳入新的五受阴,若期盼生命能够延续,就必须不断摄取新的五受阴,一旦终止这种运作,生命便无以为继。不断纳入、积聚色、受、想、行、识这种生生不息的活动,就称为生活。


    佛陀简单明确地一语道破----生命只是色、受、想、行、识五种功能的交互作用。


    所有的人,他们的经验、心得所能推论的一切学识与认知,全部得自五受阴。不论是对过去的了解、对现在的认知或对未来的推断,全都是凭这五受阴去了解、认知及推断。也正因所有人的认知全部得自五受阴,所以有心要寻求放诸四海皆准的绝对真理,唯一的方法就只有从探究五受阴下手。当排除了由五受阴所经营的各式各样烟幕,直探五受阴的真实面目,便是真理如实显现的时刻。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契经 五阴诵】

 

    四大是地、水、火、风,这是佛法中的常识。地指物质、水指聚合、火指能量、风指运动。这四大明指着五受阴中的色受阴,一般的说法是身体,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由这四大所组成。并且它是无常、是苦、是不断改变的一种现象。


    但是偏有许多研究佛法的学者,在解说色受阴时,往往将整个宇宙万物全都纳入色受阴的范畴,因为它们也是四大所造。这便完全误导了修行者对五受阴、对生命、对法的认识,因此再录一段经文以资说明。

 

    若可碍可分,是名色受阴。触所碍,若手、若石、若杖、若刀、若冷、若暖、若渴、若饿、若蚊、虻、诸毒虫、风、雨触,是名触碍,是故碍是色受阴。复以此色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契经 五阴诵】

 

    色受阴并非漫无目标地遍指宇宙万物。佛陀讲解五受阴,并非只为创立一种堂皇富丽的学说以充实人类的知识,而是为了帮助众生认识生命的真实相貌,进一步更要能解决生命苦迫的困境!是以佛法的内容,绝不会天马行空地作些无关众生切身问题的发挥。


    除了色受阴,生命中还有四种非物质的功能,分别是受、想、行、识四无色阴,它们的内容《契经》之中也有清楚的解释。
 
    诸觉相是受受阴,何所觉?觉苦、觉乐、觉不苦不乐,是故名觉相是受受阴。复以此受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契经 五阴诵】

 

    这里‘觉相’特别指感觉:苦的感觉、乐的感觉、不苦不乐的感觉。感觉的功能称为受受阴,一般人认为人类感觉的范围十分广泛,举凡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乃至疼痛痒麻等等,无不纳入感觉的领域,但这又是犯了笼统的毛病,心境、味觉、触觉等等,它们各属不同的领域,在《契经》中另有它们的地位与解说,在受受阴的范围内总共只包括了三种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不过情感、滋味等确实是有深深地撩动人们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的作用。


    佛陀将受受阴很单纯地限定于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是看透了众生错纵复杂的感觉,其实只是这三受的交互运作。既然感觉的内容只包含了三受,称为受受阴也就理所当然。

 

    诸想是想受阴,何所想?少想、多想、无量想、都无所有作无所有想,是故名想受阴。复以此想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契经 五阴诵】

 

    想受阴是呈现在心中的影相、是脑海中的印象,不论是单纯的印象、复杂的印象、无有止尽的妄想纷飞、或根本记不起一点印象!全都属于想受阴的运作。现今白话文的词句运用,很容易将想与行混在一块:‘我今天想清洗被单’。这句话中的‘想’已不仅是印象的浮现,它是一种行动计画,属于行受阴的范畴,并非句子中有个‘想’字,就代表是想受阴。

 

    为作相是行受阴,何所为作?于色为作,于受、想、行、识为作,是故为作相是行受阴。复以此行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契经 五阴诵】

 

    行是造作的意思,整个生命的活动都是造作、都是行。生命的活动仅是五受阴的运作,色的运作,受、想、行、识的运作。色、受、想、识的运作各有所指,行的运作又是什么?这里,行专指思惟、筹量、决议等属于意志的活动。
 
   别知相是识受阴,何所识?识色,识声、香、味、触、法,是故名识受阴。复以此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契经 五阴诵】

 

    识是辨认、识别的功能,举凡一切认识、辨别的能力都属于识受阴。通常人们认为认识作用是非常广泛的,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论聊天、看报、求学等,无不是为了增加知识、满足识受阴,人们总认为认识的对象是多样而复杂的。


    但佛陀却指出,众生所能认识的对象只是六种感官所能接收的讯息----色、声、香、味、触、法。这种对‘识’的诠释有助于明确地认识识受阴:一般说起常识、知识,很可能觉得是后天、外加的,但若能明白识是将感官接收到色、声、香、味、触、法的各种讯息加以辨认、赋予意义,那么就能清楚的分别,识受阴不是外在灌输而来的,是生命中一种处理资讯的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