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琼(1846年—1909年)是四川合江县人,聪明、勤勉、正直,曾任苏州元和、吴县、长洲等地知县。在任时,李超琼谨慎对待和处理百姓呼声,勤政爱民、筑路修堤、为民造福,深得苏州百姓爱戴。本文仅以年后上班第一天的开印日为例,窥见李超琼的为官之道。 公休假是朝廷明文规定的带薪休假制度。古代休假也叫“沐休”。据《史记·百万君传》载:西汉“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隋朝采用的是“旬休制度”。《唐会要》是一部记述唐代各项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史书,有天宝年间规定释迦牟尼佛诞节休假1天的记载。唐代放假最长的是新年和冬至,各放假7天,这恐怕就是今天“黄金周”的起源了。有人统计过,唐代官吏一年中的公休假有53天。《文昌杂录》是研究宋代典间制度的重要资料,从中可见宋朝休假制度:“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中元、夏至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元世祖时期,改为每月休5天。明代官员的休假天数相比前朝减少。洪武六年,明太祖颁旨“令百官每月五日给假”。也就是说每月只有1天休假。另外,过年、冬至和朱元璋生日这3天休假,算是对官员的额外恩赐。后来因私请假的人太多,增加月假3天,全年加起来大概是50天左右。清朝前期基本上沿袭了明朝休假制度,到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认同了7天为一个星期的概念,在上层官员中开始实行星期天为公休日的制度。 封印日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九、二十、廿一日这三天中的一天。开印日是次年的正月十九、二十、廿一日三天中的一天。从封印日到开印日的一个月,是古时官员的年休假。每逢封印日,官员把官印封存,不再办公。直到过了一个月,即次年的开印日才启封印章,重新开始办公。 李超琼在苏州当官的开印日,都放在了朝廷规定三天任选其一的第一天, 即正月十九。 光绪十八年(1892年)正月十九,是李超琼过年后上班第一天。他在辰正时分出发拜贺上级官长,午饭后,就乘船下乡复查保甲,出娄门,转到阊门,直至黄昏,才停舟休息。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正月十九,又是过年后上班的开印日,李超琼在上午九时,就坐公堂,整顿官吏和基层办事人员。午后,到葑门视察。吊桥桥栏木板因为年久而腐败,为此,去年腊月进行维修。见更新后的吊桥焕然一新,李超琼才放心地离开。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十九,李超琼在中午开印,在常例官场拜贺新年后,认真处理公务,忙了一个下午,到傍晚近五点钟还没有结束。又将《川东赈捐请奖公牍》《镜之履历》《吴邑士民公禀抄折》等三件打成一包,交邮政局寄往成都。 由于李超琼主政苏州时,为民造福,因此,苏州百姓至今仍然敬仰他,在金鸡湖李公堤上建造了李超琼雕像和李超琼诗碑。李超琼雕像面湖远眺,凝神沉思;李超琼诗碑,洋洋洒洒,畅快淋漓,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
|
来自: 苏迷 > 《苏州名人逸事、名人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