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景心法探源》之《伤寒论》正文讲解12-14

 水木中医 2015-03-21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本条主讲太阳中风的病脉并治,桂枝汤证。首先,“太阳中风”四个字就包含了提纲的第二条,“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的中风病证。本条又继续解释了发热、汗出、恶风的病因。其病因主要是阳浮而阴弱。也就是说,风邪中人,使人体阴阳大气分离。阳热之气浮于外,阴精之气弱于内;阳浮与外,其热自发,阳不能固阴,其阴自弱。阴弱于内,无阳所固,毛孔疏松,其汗自出。阳越为热,阴出为汗,其人体虚自汗,风伤肺气则啬啬恶寒,风伤营则淅淅恶风。风伤胃则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这三个连绵词,为何要这样解释?因为仲景作文惜墨如金,不肯多说一句,也不肯多用一字。连用三个连绵词,必有不同用意。“啬啬”通常形容肺气受伤的表现,犹如冬天冷水浇身,啬啬恶寒;“淅淅”犹如风穿门缝有声,其风透过皮肤,直入腠理营分。是指风邪透表,直中营里。“翕翕”乃连绵不断之意。是风邪伤胃气。只有胃气不断外泄,才有翕翕发热之源。肺气受阻则鼻鸣,胃气受寒,则干呕,与胃中寒呕吐泄利又有不同。
以上内容主讲袭表,风为阳邪,阳邪中人疏松其表,也就是打开毛孔之门,其阳气外越而发热,阴津外泄而为汗,阴阳之精气外泄,其体大虚,所以称中风为虚证。这恶风、自汗、鼻鸣、干呕的中风证,其主治之方为桂枝汤。所以我们称中风证为桂枝汤证。(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其用药剂量我们只能根据郝万山老师《伤寒论》讲座中所考据的一两等于十五克,的剂量加以运用“参看郝万山讲座7集”。如:桂枝三两等于四十五克。这个桂枝汤包括以后要讲的麻黄汤其剂量之大,我们现在人见剂量之大疑而不敢用之,观古法服药是,一煎三服,今人将一剂分为三剂,煎一剂服一次,改为一剂一服,这样一改桂枝就变为十五克,其他药也依次改之,在临床运用上,确实能治今人之病。从量上来讲,好像真无区别,我曾经与人争论过此事,他说药分三剂,煎一剂服一次,我坚持要一剂三服,从分配上看似公平,其医理却不一样。
其一,病有轻重,药有轻重,用药以胜病为主。仲景著书之时,是出于伤寒疫病流行时期,可想而知,不分寒疫温疫,流行时其病之利害是与生命攸关,一着不慎呜呼哀哉,请问这是十五克桂枝能够战胜的疾病。
其二,仲景用桂枝从十八铢,到一两、二两、三两、四两、五两、六两各有所主。都一一呈现在经文中,若按现在人的以一分三,这些医理就不复存在了。
其三,古方古法是不能随便篡改,古人之剂量、比例、煮发、服法、药物之用法,若遵之则神乎其神,若不遵之,则蒙蒙昧昧,还以为古方不为今用。古圣配方之神妙,令人佩服。
桂枝汤实为扶阳温中之大方。桂枝其性本为解肌,能升大气,降逆气,除邪气。桂枝得芍药收敛之性,可滋阴回阳而和阴阳;桂枝得生姜温中散发之性,又助桂枝温中走表;桂枝得甘草甘缓之性,可安心定神,除心悸,补心气,除心中之邪;桂枝得大枣甘温之气,可补中益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桂枝汤如此配方,不单是用于发汗得益,最主要的是桂枝汤,治疑难杂症,妇科儿科,更是不可缺少之方。
桂枝本为解肌,桂枝发汗需要啜稀粥以助药力,方能发汗。喝热稀粥,不单是助药力,它更能增添胃中津液,以补偿因汗而耗损的正气。服药后,喝热稀粥,一是助药力,二是增津液,补汗之源,鼓动胃功能的运行,以达到出汗、排邪而不伤正的目的。
若汗出多,如水流漓,必耗伤正气。正虚,不能排邪,病必不除。服用发汗药,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依前法,更服。又不汗,后服小促期间,又服,半日许令三服尽。可以一个小时服一次。若病重者,日夜服之,周时24小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直至汗出。以上服药方法,是大病救治法,不只是桂枝汤可以运用。在临床上遇到大病、难病,审时度势,仍可运用,以药能胜病,发生转机为度。又如病在上焦,应徐徐慢饮。这也是服药救治的方法之一。
服药忌口法,也是很重要的。人病新愈后,其体质尚虚。各种功能尚未恢复。特别是胃功能尚虚弱,若食生冷油滑之物,一是阻止药物的正常发挥,影响疗效。二是胃功能不足,导致食物停滞而发热,使病情反复。病新愈之人,最好先喝稀粥,以养胃气,根据身体状况,慢慢调养三天。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不能大食大饮。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本条与上十二条不是以阴阳关系出现,而是以配偶的形式出现,配偶也是阴阳运行的一种模式,经文每出一方都有配偶条文出现。
本条主讲桂枝汤扩大运用法,十二条是讲桂枝汤的典型重症病例,本条主讲,桂枝汤,只要见脉浮,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就可以运用桂枝汤发汗,不必究竟典型病例的所有症状。以上是桂枝汤用于治中风发汗的两个条文,并非桂枝汤运用的全貌,其实桂枝汤更多的运用在妇科,杂病之中,特别是加减运用更为广泛。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宋本方后注云:“臣亿等仅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笔者按:此注非常正确,桂枝加葛根汤方中,并无麻黄。因为有汗仍属桂枝汤范围,所以无麻黄。
本条主讲太阳病,中于阳则溜于经,病欲传经,太阳病项背强,本是寒邪直入经络,当无汗恶风,今反汗出恶风,仍属桂枝汤主之范围,但由于项背强,邪入经,欲传经,这是在桂枝汤证上多一证,多一证也必多一药,所以桂枝汤必加葛根,方能主治,桂枝证项背强有汗恶风桂加葛根汤。加葛根之意,一是引经药,可引桂入经,二是葛根为阳明经正药,这个用药正如提纲第八条中,若欲再作经者,针足阳明。所以用葛根入阳明胃,鼓动阳明之气外宣,使病止于阳明,不传则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