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宝庆寺住持 清·冯全修 宋代招提古渡湄,收帆来趁暮潮时。 碧流环绕昙华室,青藓全侵东发碑。 一盏禅灯传宝月,满橱香钵供长眉。 只今现有生公在,说法常将如意麾。
地名简释 宝庆寺,位于江北区青林渡。据明《成化宁波郡志》载:宝庆寺“宋端拱二年(989)僧宗定建,名'青林庵’,后名'西资庵’……嘉定十五年(1222)赐今额。”
注 ① 昙华:宋时宝庆寺主僧。② 东发碑:宋德祐元年(1275)宝庆寺主僧昙华新造观音殿,黄震撰碑记。黄震,字东发,慈溪人,宝 间(12 53— 1258)进士。“以直言出判广德军,知抚州,改提点刑狱。皆有惠政。” ③ 宝月:佛家经名,全称“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④ 供:祭。读去声。长眉:人名,即长眉僧,亦称长眉沙门。在此喻高僧。⑤ 生公:人名,西晋高僧。相传他曾在苏州虎丘讲《涅槃经》,人多不信。后他聚石以为徒,宣讲至理,石头皆为之点头,因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说。在此喻高僧。⑥ 如意:僧具,世所谓爪杖也,手所不能到之处可以搔抓如意,故名。《释氏要览》:“如意之制益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麾:挥动。
宝庆寺扫慧公塔 清·僧八指头陀 慧老久云寂,追思亦可伤。 振衣登太白,把晤记钱塘。 岁月去如电,须眉渐有霜。 夕阳瞻塔影,不觉泪成行。
注 ① 慧公塔:慧公和尚的坟。僧人埋骨灰处立石塔,号僧塔。慧公:慧修宏智(1838—1894),别号竹庵,俗姓林,福建莆田人。幼年入道,遍游诸方。参天童广昱净禅师,净识为法器,命领纲维之职,付最后衣拂。光绪四年(1878)受请慈溪宝庆寺。② 云寂:一切烦恼象云一样消失、寂灭。亦称僧尼逝世,同圆寂,③ 太白:鄞东太白山。④ 把晤:手拉手交谈。
宝庆寺益舟上人新构佛殿僧寮, 赋此志颂,兼怀其师祖慧修长老
姚 江 宋·僧昙 莹 沙尾鳞鳞水退潮,柳行出没见渔樵, 客船自载钟声去,落日残僧立寺桥。
注 ① 沙尾:潮水刚退时露出水面的沙滩。② 残僧:老年僧人。残:剩。《列子·汤问》:“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引申为老。寺桥:寺院前的小桥。
正月十二日夜姚江 宋·葛天民 断岸春风峭,江空夜雨清。 萧疏篷上点,仿佛叶间声。 今古双眸冷,乾坤一棹轻。 鬓从湖海白,谁识谢郎情。
注 ① 双眸:《世说新语》:“裴令公有隽容姿,一旦有病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王出语人曰,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体冲,故小恶。”此喻美人之目。② 识:知。谢郎:指谢灵运,南北朝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移居会稽,隐于四明山。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舟过姚江(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