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心学散论之三

 病毒1213 2015-03-22

阳明悟入后一意“致良知”,虽可呼风唤雨,但没有过多在物理、术数层面上多费心思,乃至对易经的研究也是前期稍有提及,后期很少提及。何也?易经、术数、物理者,毕竟为三界五行之术也,虽可联接天地人,但仅为阶梯,无法与坦荡大道相提并论。阳明所修者,大道也,如此小术何足挂齿,何足修习?

阳明体悟精微,其于良知精微必然有大发见处,然观其文章语录,多就经世之发用处论之。依个人揣测,阳明先生实已参悟大道,彻上彻下,然之所以就下不就上,实因不愿过多说玄说虚,而更愿就经世致用处指导世道人心。参修阳明心学,不仅需要参悟其显在的文章语录,更需参悟其欲说还休乃至未说之处。

阳明真简易直截、圆融无碍之人也。可惜早逝,且晚年心得未及细细阐发,亦无法阐明也,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也。

阳明心学玄妙高明,诚为不可言传之大道也。阳明子自悟道后,传道天下,诚为大菩萨心也,其欲天下之人皆明自心,皆致良知也。然即便如此宏愿,亦难收其效。阳明子殁后,心学屡经转手,已非原彻上彻下、内外通明之圣贤学问也,其弟子或参杂禅意以入佛苑,或参杂仙道以入道门也,或参杂私欲以入狂怪之邪路也。

阳明心学,其关键之处有四:静坐体悟、事上磨炼、知行合一、致良知。所谓“静坐体悟”者,实借静坐静心以体悟心体也。所谓“事上磨炼”者,存天理去人欲、省察克治、克己改过、存心养性、良知觉照一觉即正、毋意必固我也。所谓“致良知”者,随你静坐体悟也好,随你事上磨炼也罢,一心致良知,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根本诀窍也。所谓“知行合一”者,洞见本体良知后,致良知于事事物物上之自然结果,非本体亦非功夫也,故良知尝悔首倡“知行合一”。

“静坐体悟”与“事上磨炼”,皆为功夫。“良知”为本体,不论功夫,一意本体,洞见本体,则所见所感无不是功夫,不见本体,则功夫无定向也。

阳明悟道后首倡“知行合一”,乃洞见本体后,浑沦一体之结果,然条目分析尚未明澈,故有此说。后依讲学之功效逐次深入,故下沉功夫为“静坐体悟”与“事上磨炼”,再上溯本体,与功夫打成一片之“致良知”说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