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赞成思考任何投资问题,都从逐本的视角去看待,然后去找寻真正的答案,而不是按照别人给出的答案,你完全照搬,如果没有自己去根本上思考相关投资问题,你会不断存在疑问,从而对自己的投资决策没有信心,其实任何持续成功的投资手段必然是保守谨慎的投资手段,保守思维就是大家应该去追逐的本。但很遗憾,很少人真的理解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 在股市中有一派人喜欢搞平衡,于是出来了动态平衡和动态再平衡等概念。似乎通过平衡手段,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似的。大家用保守的角度看看,就能够明白,平衡的观点无非是在资产配置上现金多一些少一些,债券多一些少一些还是股票多一些少一些的问题。通过这种手段,最终可能搞定一些非核心的风险罢了,比如较少整体资产的波动性,但它不能降低我们买贵的风险,也不能减少企业迅速衰败可能性的风险,基本上与此两类最重要的风险无关?那么平衡有多大的意义呢?无非进行一些自我的心理安慰罢了。对于投资者来说,维持一定现金比例是很正常的事,但如果为了让自己的组合怎么平衡而专门去平衡,我觉得就是典型的舍本逐末了。所以我觉得有事件做这些平衡的事,还不如好好去研究企业的价值,价值是否值得你按照某种价格更加有意义。 与平衡派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所谓的低风险派,喜欢说债券、套利什么的是属于低风险,而股票属于高风险,创业是更高高的风险。我觉得这是典型的对低风险的误解。高低风险的来源肯定不是你买卖什么对象所决定的,而核心主要是你买入的价格与其内在价值之间的差异所决定的,债券可能是低风险,但当其价格很高的时候,可能就是高风险,投进去也会死人的。同样股票在估值很高的时候可能就是典型的高风险,但在估值很低,又有资产保障的时候,怎么还是高风险呢? 股市中还有一派就特别喜欢分析企业的具体经营,似乎不知道企业具体经营就对投资对象没底似的。所以喜欢去年报中寻找蛛丝马迹,以希望此推断出未来企业经营状况的可能性,其实这又是另外一种的趋势分析而已,只是把趋势分析技术没有放在K线,放在经营业绩上了罢了。推断短期的预测成为了这派人的重要手段。 很多投资者在分析银行员工薪酬、在分析坏账趋势、是否满足监管等问题,这些问题重要吗?可能对银行的部门主管是重要的,对管理层也有一定的意义,但对投资者关注的核心肯定不是这个,是应该关注企业优势问题,企业方向问题是否正确。这才是真要担忧的,比如招商银行大力发展同业不要先去考虑其业绩与规模怎么样?而是先思考合适吗?大力发展物理网点,对未来竞争有意义吗?会不会成为包袱?这些问题基础上再去看点经营数据才有点意义,不然就是趋势分析而已。 同样的,有些人会去追踪东阿阿胶提价对业绩的影响,然后对提价做出评价,其实对一种战术的评价意义不大的,而是从战略的角度去看,是否有利于增强优势的做法,如果是即使短期业绩变得不好了又怎么样呢?显然如果你明白东阿阿胶的战略问题,提价几乎是必须的,至于怎么提,频率可能做错,倒也不是什么大的错误了。 我不是说不关心业绩,我也看业绩的,但业绩中关心什么,以何种方式关心却是很少人真正反思过的,太多人对具体的经营,对成长感兴趣了,就没有很多真正思考竞争优势变化的问题,所以最好在分析任何东西的时候问问自己,这与竞争优势真有关吗?如果没关,那就抛弃吧,要记住你无论怎么做,你都永远无法清晰知道企业内部的所有情况的,即使知道了也未必代表你真能分析懂企业。让自己轻松一点,放过自己吧,不要让自己那么累。 很少人真的去逐本,是因为根本不知道本在哪里。 认为分析企业的关键就是分析企业的经营,降低风险关键就在于不同的配置,这是大批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对投资者来说要逐本,就关注好两个问题可以了,一看是不是买贵,二看企业的内在价值是多少。内在价值的分析应该是建立于竞争优势分析的基础上,同时内在价值的确定就是为了是不是买贵做出合理判断的。学会竞争优势分析才是你要去做的,如果你不能好学会优势判断,那其实也问题不大的,你可以尝试着对有形资产的价值进行判断,因为你去评价企业的时候,仅仅从有形资产的价值判断,比加上优势判断可能更保守,如果被你抓住了好的机会,可能赚得更多。但无论怎么优势判断,都要坚持保守点的原则。 在这些本的基础上,再去思考其他问题,更加有意义,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不再纠结是分散还是重仓了,你可能知道随自己喜好就行,因为分散与重仓根本无法本质上分散风险。你也可能知道,很多企业报表数据靓丽的背后,是以牺牲为代价取得的,你也可能知道很多管理层的雄心勃勃是走向深渊的通道,你可能不在为这些兴奋,你可能越来越多地站在反面思考所有的投资问题,构建自己的投资逻辑,不再那么不知所措了。 我很少对自己所投资的对象手足无措,不是说我知道它们未来会怎么样,是因为我所有对股票的行为都建立在保守性思维的基础上,就相当于我不能预测风暴,但我为风暴做了比较好的准备,所以即使向来发生什么事,那不是说我没有尽力了,是我运气不好而已。我尽力还无法应对,这是天命,不可违也。但是如果你没有做好现在的准备,从根本上去思考你投资的股票是否值得投的时候,那就完全是不同性质的事了。很多时候,正是不确定性才是投资的魅力所在。有很多做法意思意思就可以了,不要太过于迷信,平衡是招式、分析企业的经营也是招式,关键还是招式背后的东西。要让自己能无招胜有招,记得逐本才是最好的投资应对手段。 注:我所说的都是一家之言,一直想写,一直不敢写,怕得罪人,今天就写了,反正是自己想什么说什么,未必对。 |
|
来自: 昵称22080217 > 《q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