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女儿回家乡 闹市孤猴 清明节来到了,每年这时我都会回到老家给我的父母扫墓,隔着泥土见见面,给他们讲讲一年来的变化。可今年珍妮非要跟我去见她的爷爷奶奶,我也就同意了,我打电话告诉老家珍妮一起来后,与珍妮一起踏上了开往郴州的火车。 说来这是珍妮第四次回家乡了,可由于前面三次都在三岁之前,已经7年没有回来了,几乎没有了什么印象,会她而言那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新奇的。 珍妮有三个亲姑姑,两个都住到了县城,大姑姑儿子在临武邮电局上班,她们一家就住在邮电局;小姑姑一家在城里开了一家家具店,做家具生意;只有二姑姑还住在离老家10里的山脚下的乡里。听说珍妮回来,把她们都高兴坏了,我们还在郴州刚上车,她们已经在临武车站等候了 。 我们的车到站一停稳,一大群人就对着珍妮围了上来,还在车站放起了鞭炮。给珍妮系上了红绸。中午在大姑姑家吃饭,晚上是在小姑姑家吃的,有口袋豆腐、猪血肠子、冬毛老鼠、黄山蛙干等,把老家的山珍特产都吃到了。 第二天清早我们就带上祭品去给珍妮爷爷奶奶上坟了,驱车二十里来到了珍妮爷爷奶奶坟地,这是珍妮第一次来看爷爷奶奶,这是珍妮爷爷奶奶最热闹的清明节,所有他们的后人都到齐了。珍妮是最忙的,从清扫到上香烧纸样样都抢着做。她大姑姑一遍一遍地说:“爹娘啊,你亲孙女从株洲来看你们啦!”最后珍妮带头所有人都跪地向老人磕了三个头。临走珍妮还说:“爷爷奶奶我还会回来看您们的!” 接着我们开始上山,我们要沿着一条羊肠小道爬上十里,才到老家。这条羊肠小道九曲十八弯,像一条飘带挂在又高又陡的山腰上,上面山峰直耸云霄,下边山涧深不见底。几个姑姑担心珍妮,总是安排几个大哥哥照顾好她。我们一行十六人,开始有说有笑走在一起,可走了不远成了两个集团,以珍妮为首的年青人远远地走到了前头,把我们老的抛在了后面。 刚爬上第一个山坡,珍妮他们已经到对面的山坡上了,我们只好各自走了。很久没有这样悠闲地在家乡的山路上走了,感受特别深刻。环视山间景色真美:山中的花都盛开了,有杜鹃花、山茶花、樱桃花、山楂花------ 红的像火,黄的似金,白的如云-----整个大山百花争艳,万紫千红。远处的山间一条长长的瀑布挂在天边,下面还横七竖八的连着许多小瀑布,一直延伸到了脚下,每个瀑布下面都是一个深潭,瀑布落下击起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山谷。鸟儿在欢快的歌唱,蝴蝶在自由的飞舞------ 啊,家乡真美! 一会我们来到了半山亭,这是路过的人们休息的地方。它建在一个悬崖之中,顶上被岩石覆盖,脚下百丈深渊。亭中有一口泉水,清澈甘甜。我们都坐下休息,清泉解除了心田的干旱,清风驱散了身体的疲劳,不一会珍妮就带队前行了。翻过两个坡眼前的路突然变得异常陡峭,沿着山脊70度角直往上升,足有600米长。我知道爬到山顶就到家了。还没有等我们迈步,珍妮已经在山顶喊我们了,而且只有珍妮一个人到达了山顶,我大姐感概地说:你这个孩子不像城里人,“她还是我们山里的。”是啊珍妮就是这个大山的孩子! 到了家里,大家的心情一下沉重了起来。原来整洁秀丽的小山村,如今人去楼空,一片荒凉。自己干净的小院落杂草丛生,蛛网密布。大家也没来得及休息,就都动起手来,除草、挖沟、该瓦、搞卫生,珍妮拿起扫把从楼上一直扫到楼下。休息时珍妮给大家发饼干和饮料,大家开珍妮的玩笑说:珍妮这是你的家,我们都在帮助你,你给我们吃饼干不够哟,得请我们喝酒。珍妮愉快地回答:好的,等你们去株洲时,我一定请你们大家喝酒。 吃过东西,我带珍妮在周围看了看,给她介绍了附近的村庄,给他指了属于自己的山地,给她看了爷爷奶奶的住处和我从小砍柴上学的地方。等一切安排妥当,我们一起照了些相,然后就下山了。 晚上我们住在她二姑姑家。 第二天清早我大姐的大女儿英英来接我们去她们石门看龙洞。 临武石门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有近两百户人家。村里有许多的自然景观河古老的建筑,像通天岩、石拱桥、岩边寺、秦皇寺、青草庵、三厅大屋等,最珍奇的就是龙洞。龙洞隐蔽在村庄后山中央浓密的古树林里,全村人把它当作村庄的龙脉,像神物一样保护,不准外人进入,所以就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我们顺着一条茅草路走了一百多米,翻过一个大石头,眼前豁然开朗,就置身于龙洞的大口中间。洞门大约有40米宽30米高,气势宏伟。我们往里走了不到50米,路突然变得只能容一个人走的窄小道,在又滑又陡的岩石上,下面深不见底,丢个石头下去很久才听到响声。我们爬着走了大约80米远,传来流水声,仔细一看,一个小湖就在眼前,英英说:“龙到了”。由于里面没有照明设施,我们带的是电石灯和手电,效果很差。但慢慢观察发现,这是一个大约20米宽的狭长水道,水异常清澈,可以清楚的看到水底石头有一条约30到40公分宽,很长的、弯弯曲曲的、上面有鳞片的白色石纹,确实很像传说的龙。英英还指着顶上的一个大窟窿说:据说那里原来是吊着一个大龙珠,龙也是抬头看着珠的,但被后来一个道士在这抽烟,磕烟灰时把龙珠磕下来了,龙头也跟着扎了进去。珍妮问:那为什么不把龙珠再挂上去呢?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们乘简单木筏划了百多米,下来钻进一个小洞,约走50米到了一个很大的大厅,长宽约百米,可容纳好几千人,。厅中遍布各种石头景观,有石笋、石柱、石花、石瀑布、石梯田等应有尽有。大家欣赏了半个钟头,由于怕燃料不够就没有再往里走,退了出来。 在英英家吃了中饭,我们回临武城,在离开石门大约5公里的路边上,我们停了下来,我指着山脚下的一个大水潭告诉珍妮,那个叫龙聚潭。相传300年前,那里还是一个百多户人家的村庄叫龙潭村。突然一天中午全村整体沉到了水底,只有一个人跑了出来。这个人是在家准备吃饭时,他的狗突然把饭勺叼走了,他追狗追到了村外,等他返回时发现村庄不见了,变成一片汪洋。珍妮望着那青幽幽的水潭,自言自语地说:要是多几条狗就好了。 我们在县城住了一晚,因为珍妮要回去弹琴,不能再呆了。第二天上午大家都来送行,我的手接满了花生等土特产,珍妮手上接满了红包。大家对珍妮千叮铃万嘱咐:明年一定要回来。汽车开动了,珍妮从车窗伸出头去给大家挥手,大声地说:再见啦,我一定会回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