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的健康状况牵动了全世界的神经。
李光耀被誉为新加坡“国父”,他将弹丸岛国新加坡打造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政治生涯可谓波澜壮阔。
受祖父的影响较大
李光耀祖籍广东梅州市,自其曾祖父开始定居新加坡,祖父李云龙是当时新加坡知名商人,经营船务公司还进行树胶贸易,父亲李进坤则是壳牌石油公司的员工。
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出生,他是家中长子。祖父在当地颇具声望,父亲好赌,偶尔输了钱,便与母亲争吵,而李光耀的母亲却是个勇敢的女人,她穷尽一生的精力抚养孩子,让他们受良好的教育,成为自食其力的专业人士。
祖父对于李光耀的影响最大。李云龙向来崇拜西洋文化,在其影响下,李光耀从最初的华文学校转入古楼英文学校就读。李光耀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在校成绩常常名列前茅。
赴伦敦学习
1942年2月15日,日本占领了新加坡,开始肃清抗日分子,他们把清查重点放在华人身上,李光耀也出现在了日军的黑名单上。日军到李家抓捕李光耀时,曾把他打得眼冒金星,鼻孔出血。尽管李母一再求情,但日军还是将李光耀带走了。在被押往集中营的路上,李光耀灵机一动,悄悄向一名日兵递上香烟,并用日语喊了句“阁下”,令日兵颇为满意,于是李光耀借机提出要求,称自己忘带衣服,需要回家拿,然后日兵竟然放他走了。因为不敢回家,李光耀逃到了大山沟里,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人用机枪扫射无辜平民的画面。
日军投降后的第二年,李光耀以优异的成绩考到梦寐以求的剑桥大学修读法律。不久后,一位志同道合的女同学柯玉芝也来到剑桥攻读法律,两人很快便确立了恋爱关系。1947年的圣诞节,两人在没有通知双方家长的情况下在英国注册结婚。
组建政党推翻殖民统治
在剑桥的求学时光对李光耀的政治思想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那时,他常常参加社会调查和政治活动,并结识了一批马来亚(马来西亚独立前的称呼)留学生。
1950年,毕业后的李光耀与柯玉芝一起在新加坡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由于业务精湛,李光耀的律所广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人来请他们打官司。但对于李光耀来说,帮老百姓打赢官司并非最终目标,他是想据此来组织群众推翻殖民统治。
1952年,马来亚邮电工人大罢工,李光耀被聘请为邮电工会的法律顾问,初次显露出他对工人运动的作用,他和一些工会代表一起与英国殖民当局谈判。由于李光耀的出谋划策,最终达成了有利于工人和工会的协议。李光耀也因此声名远播,结果成了100多个工会的法律顾问,这为他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1954年11月21日,李光耀与左派学生及工会领袖成立了人民行动党,自此步入政坛。成立当天,李光耀宣读了党纲,第一条就是结束殖民统治,建立一个包括新马两地的独立国家。
被逼独立建国
1958年,英国殖民当局核准《新加坡自治方案》。1959年6月5日,年仅35岁的李光耀宣誓就任新加坡第一届自治政府的内阁总理。此后,李光耀一直希望与马来亚合并成立“马来西亚”。李光耀认为新加坡地小人少、无自然资源,夹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大国之间,因而力主并入马来西亚以求得生存。
经过李光耀的多方斡旋,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终于在1963年9月16日合并成为马来西亚联邦。
新加坡原以为在加入马来西亚后能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但始料不及的是,印度尼西亚并不满意身旁突然出现一个强大的邻居。在马来西亚成立后,印尼便断绝了和马来西亚的外交关系,禁止马来西亚的商人到印尼做生意,很多新加坡商人因此破产。
合并也没有理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政党关系及紧张的种族关系。1964年,新加坡发生种族骚乱,李光耀指责马来西亚联邦政府试图推行“种族沙文主义”,使马来人在联邦内享有特殊的高等待遇,并在幕后煽动在新加坡的马来人反对新加坡自治邦政府。9月,第二次种族骚乱再次爆发,造成120人死亡、109人受伤。
1965年,以李光耀为代表的人民行动党同马来西亚的所有反对党联合发起“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运动”反对中央政府的种族歧视政策。人民行动党在马来半岛越来越活跃,马来西亚当局担心人民行动党会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政党,将主宰整个马来西亚,于是他们决定把新加坡逐出马来西亚。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告脱离马来西亚成立一个独立的共和国。这种独立对于李光耀来说并非荣光,当宣布此事时,李光耀泪流满面。在他的一生中,他只哭过两次,一次是他的母亲去世,另外就是这次的新马分家之时。
在对华关系上,李光耀奉行平衡外交。李光耀对中国是相当了解的,曾数十次访华,被称为“中国的老朋友”。他认为,中国崛起不可阻挡。与此同时,人们又注意到,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李光耀表态希望美国能够继续出面制衡中国,还告诫日本、印度等国,对中国成为强国提高警惕。
据《李光耀传》、《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