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钩:古代贵族的时尚用品(2)

 文化龙乡 2015-03-23

玉。良渚时期就出现了玉制带钩。从西周战国到宋元明清,玉制带钩几乎与中国玉器是同步发展的。所以说在带钩这个群体中,玉带钩数量最大,品种最多,流传时间最长。玉带钩用料很杂,有蓝田玉、南阳玉、岫岩玉,但主要是以新疆和田白玉、青白玉为主。

除上述材料外,带钩用料还有翡翠、玛瑙、水晶、绿松石、琉璃、瓷器、象牙、骨、碧玺、紫檀木等。带钩到了清代已成为观赏品、把玩件。在清代宫廷里就保存有一大批成品和半成品的珐琅瓷带钩。笔者曾见友人收藏有一件乾隆官窑瓷带钩。带钩白瓷,龙首,钩身上绘制了一条金龙,钮上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精致、素雅、高贵。

带钩的造型

带钩既是实用物又是高贵的装饰品,所以造型千姿百态。尽管良渚文化时期、商周时期都有带钩出土,但带钩大量使用主要是在战国秦汉。

战国龙凤带钩

战国秦汉玉带钩主要有四种:一是琵琶形短钩,背面较平,有一个圆形钮,钮上有涡纹,钩头细小,呈鸟头或兽头型,钩腹上凸,多饰小云纹。二是长形扁担钩,钩身较长,截面扁方,微上凸,似扁担,钩头略细,琢作兽头形,耳、鼻、眼、嘴刻画细致。三是方柱形短钩,钩较短,钩身似方柱,呈腹部上凸的弧状,向钩头方向逐渐变细变窄,钩首为兽头式。造型简炼,整体呈方形,钩身多光素,无纹饰,或颈部有凸起的横线装饰。四是宽腹带钩,钩身短而宽,钩腹整体似方形,局部带有镂雕。

明清时期的玉带钩,大都是琵琶形、如意形,钩首有龙有凤,有鸟有兽,钩身上常常有圆雕或镂空各种奇异的怪兽,或镶嵌各种宝石。由于这一时期带钩的实用性已经退化,主要以把玩观赏为主,所以选料考究,体型厚重,钩头精雕细刻,十分繁琐。钩身上常常镂雕螭龙、异兽,十分生动。这一时期,由带钩演变出来的带扣大量出现。带扣一般钩身较短且宽,有方有圆,上面圆雕镂空螭龙或素面。一半带钩,一半带环,两面对称,各带一钮,同时利用巧雕,在钩身巧雕出各种动物的精美造型。

金属带钩主要以铜带钩为主,出现在春秋战国到秦汉。铜带钩造型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中原为主,形状基本上以琵琶形、“∽”形为主,钩首为龙,钩体鎏金鎏银,错金错银,构成各种精美图案,有些还在钩身雕刻各种图案,浮雕或镶嵌宝石、松石、玉,使带钩更显珍贵。另一个系列就是内蒙、河北、辽宁一带的鄂尔多斯带钩,这类带钩特别注重造型,内容丰富多彩。钩身有虎龙狮豹,有牛羊马犬、飞禽走兽、昆虫、飞蝶、水禽,也有人物造像,乐器、兵器、工具,双人舞蹈,二人抚琴,人物摔跤,真是包罗万象。

翠玉带钩

带钩既是实用品,又是装饰物,所以选材、造型、工艺十分考究。有不少高级带钩工艺十分精湛,艺术价值很高。制作精美的金属带钩,先要构思设计,然后铸造成型,按照图案雕刻,错金错银、鎏金鎏银、包金包银,镶嵌玉、松石、宝石,最多多达几十道工序,十几种材料。有些复杂的带钩还采用失蜡铸造。总之,从已出土的带钩来看,不乏工艺精湛的上乘之作。

金属带钩工艺复杂,玉带钩工艺也十分高超。笔者见过一件战国玉带饰,长95厘米,除带扣外,还有13块雕有各种动物镂空图案的带板,带板与带板之间是由12个活动玉环连接起来,玉环上阴刻精细花纹。带扣一对、13个带板、12个玉环,总共27件,完全由一整块青白玉雕刻而成,真是巧夺天工。另外,笔者还见过一件虎吞蝉汉代铜带钩。带钩通体鎏金,铜蝉造型生动,两只半张半合的翅膀薄薄鎏了一层银粉,使人感到薄如面纱,质感特强,十分逼真。蝉尾被一只凶恶的老虎吞在口中,老虎双爪抓住蝉的双翅,虎头特大,虎尾就是带钩钩首,整体造型生动,制作精良,富有动感。

带钩的使用

带钩的结构为钩头、钩柄、钩体,基本形制侧视为“S”形。钩体中部或下端有钩柄,固定于皮带的一头,上端的钩头,钩挂皮带的另一头。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时可见,秦俑腰间浅浮雕出腰带,带头和带尾通过带钩而连接。带一般宽3~5厘米,带钩饰于带头,带尾有扣连带钩的带孔,带孔一般为3个,也有2个或4个的。钩接的方法是带头居右,带尾居左,带钩从左侧带尾孔中钩出。皮带用钩的具体使用方法分为单钩法、并钩法、环钩法三种。根据秦俑所使用带钩的实例观察,秦俑皮带用钩使用了“单钩法”,即将带钩钩柄固定于皮带的一端,钩头在皮带另一端的几个孔中选择松紧,然后从孔中穿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