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福寺】彩塑壁画摘选

 九日图书1976 2015-03-24

多福寺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北24公里处的崛围山之巅,建于唐代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原名崛围教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之一,唐宋两代香火很盛。宋末毁于战火,明洪武年间重建,是晋王宗室的重要礼佛之所,弘治年间(公元 1488年-1505年)改名多福寺。后又多次重修。现存山门、钟楼、大雄宝殿、文殊阁、藏经楼、东西垛殿等殿宇7处。大雄宝殿为主殿,规模宏伟,并有壁画84幅与一些塑像,均为明代遗物。寺内有霜红龛,为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学者傅山隐居处。多福寺于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坐北朝南,处于松柏、山峦包围之中。唐代寺内佛事鼎盛,宋代末年毁于兵乱,明洪武年间重建,后曾多次重修,唯寺前山巅砖塔,仍是宋代原构。现存山门、钟楼、大雄宝殿等均为明代遗物。

重修时,建筑布局保留了唐代特点。寺前东南山峰顶处,宋建七级舍利砖塔巍然耸立,登塔可俯瞰太原城全景。寺内山墙有明代立粉贴金彩绘的佛传壁画84幅,描写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画面生动、色彩艳丽,为明代寺观壁画中的精品。寺内的红叶洞,在二进院藏经楼下,是思想家傅山先生读书处。





多福寺是明末清初太原著名学者傅山隐居处。傅山,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不一而足。阳曲人。六岁,啖黄精,不谷食,强之,乃饭。读书过目成诵。

明季天下将乱,诸号为搢绅先生者,多迂腐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少媕冘。提学袁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阉党也。山约同学曹良直等诣通政使,三上书讼之,巡抚吴甡亦直袁,遂得雪。山以此名闻一下,甲申后,山改黄冠装,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







部分质料来源(网络)

编辑:云龙游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