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月起广州市民想医疗报销 大小医院都得定点 头条新闻新快报[微博]黎秋玲2015-03-24 06:08 我要分享 [摘要]广州7区正试点医联体服务,15个医联体已建成。 为更方便职工享受医保新政,广州7区正试点医联体服务,15个医联体已建成 ■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王海芳 丘小红 昨日,越秀区首家“医疗联合体”成立,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下称中山二院)为核心共6家医疗机构组成。会上,针对医保“4月1日起,只定点三甲医院没有定点社区医院,不享受医保统筹报销优惠”新政,医联体透露,将为在职员工的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提供便利,提供的服务包括“大小点”一站选择、优先门诊、优先安排辅助检查和优先安排住院床位等服务。 ●新政 要想医疗报销 大小医院都得定点 “很多职工可能还不了解广州医保的一个新政策,医联体成立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免除他们‘两头跑’的烦恼。”昨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陈汝福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鼓励职工参保人更多地在基层医院就医,通过城镇医保制度进行调整,从2015年4月1日起,在职员工,新办理选点手续的,必须定点了社区医院后,才能在三甲医院使用医保统筹。否则,只定点三甲医院没有定点社区医院,不享受医保统筹优惠。而参保人员必须选社区医院(后简称“小点”)后方能办理二、三级医院(后简称“大点”)的选点手续。 新快报记者进一步了解到,选点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例如,“小点”的比例由原来的75%上升到80%;经“小点”转到“大点”就医的,报销比例由原来的50%上升为55%;而未经“小点”直接到二、三甲医院“大点”就医的,报销比例只有45%。4月1日起,新办理定点手续的职工,如果不定点社区医院“小点”,连45%统筹报销都没有了。 ●便利 医联体内可完成“大小点”选择 “针对医保新政策,医联体的一大亮点是可以为居民提供‘大小点’一站选择。”陈汝福说,新的政策对老百姓来说是非常划算的,因为在“小点”统筹报销比例提高到了80%,可以使百姓个人支付的费用减少,同时,也有利于常见病的患者留在基层就诊,不必什么病都挤到大医院。陈汝福透露,中山二院将与医联体成员单位联合,完成信息共享,提供“一站式”服务,居民可以在医联体内任一医疗机构完成“大小点”选择。 新政还为医联体就医患者提供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例如,中山二院专门设有医联体服务台、医联体选点专用窗、医联体收费专用窗等,为双向转诊建立绿色通道,提供“三优服务”,即优先门诊、优先安排辅助检查和优先安排住院床位。并且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还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建立区域X线、B超、心电图等检查会诊机制,让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三甲的优质医疗服务。 昨日,广州市卫计局基层卫生处处长吴峰指出,全市各区都要求建医联体,目前越秀、荔湾、海珠、番禺、南沙等7个区在试点医联体服务,全市已经建立了15个医联体。吴峰说,今后信息化共享系统进一步完善,将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转诊过程中所有就诊信息都可以联通,为居民减少重复检查等。 ★新政知多少 如果以前是定点过大医院的职工,暂时可以继续在大医院看,不过报销比例只有45%,没有转诊优惠(10%)。 原来没有定点过任何一家医院的,如果定了小的,在小点看报销是80%,经小点再转诊到大点,报销比例是55%。如果不经转诊,直接到大医院看,报销是45%。 职工医保报销制度Q 荔湾区 广州荔湾区中医医院
广州荔湾区芳村中医医院 荔湾区 广州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州市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的门诊待遇享受方案进行调整。从4月1日开始,职工医保参保人欲享受每月300元的药费检查费用,如只选大医院定点,将无法享受待遇。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处长李程,专门为广大参保人进行了政策梳理,帮助市民最科学地享受医保给予的门诊优惠。 日前,张女士带着孩子到某三甲医院看急诊,结算医药费的时候却发现孩子不能享受医保报销。原来,从1月1日开始,广州市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必须先选“小点”定点,再选“大点”定点,而张女士的孩子此前并未定过“小点”,因此本次看病就无法用医保报销。 与张女士有类似情况的“大头虾”可不少,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保办主任周琼表示,虽然医院已经加大了对医保新规定的宣传力度,但确实仍有不少参保人“蒙查查”。
目的是鼓励参保人选择基层医院
根据医保报销政策规定,目前职工医保参保人在选定定点医院进行门、急诊治疗时,医保基金每月将给予最高300元上限药费、诊疗费报销。属于目录内的药品、检查(如常规的注射、静脉注射、心电、血常规等),通通可以依比例进行报销。 “职工参保人可选择一大一小两个医疗机构,享受门诊待遇。可以只选择小的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在其发生门诊就医时,报销比例为80%,300元药费、检查费总额内的费用,患者只需掏20%。”李程表示,但如果不选小点,仅选一个大医院为定点机构,4月1日后,其发生门诊、急诊医疗费用,基金将不再予以报销,“此举是为了鼓励参保人更多地在基层医院就医、诊疗,处理一些简单疾病。” 如参保人选定了一大一小两个医疗机构定点,则可选择直接前往大医院就诊,但报销比例比往年的50%下调5%,如经基层医院转诊后,则按55%报销。
缓冲期内不转诊还可报50%
“每月300元的报销上限,不能滚存。由于职工医保参保人数多达570万,社区医院的转诊承载能力有限,所以给这部分群体3个月的缓冲期。1- 3月,不经转诊也能报50%。”李程介绍。 据悉,在居民医保参保群体中,100多万未成年人及在校学生亦可同时享受大小点选点、转诊后优惠10%的报销优惠。且该群体从1月1日开始已实施转诊制度。和职工医保不同的是,居民医保门诊待遇采取的是年度1000元上限制度,门诊药费每年最高报销1000元,且居民医保因筹资层次低,诊疗、检查项目不予报销,“无论职工、居民医保,门诊选点均为当年度内有效,原则上不予变更选点。除非发生定点医院资质被取消或参保人居住地变换等特殊情况。”
特别提醒 一次转诊后在大医院就医 30天内多次有效不限次数
李程表示,在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完成了网络系统扩容、能承接570万群体的职工参保人的就医转诊业务后,新的转诊机制将完全在电脑上进行,不再需要社区基层医生填写老旧的三联单。只需在社区就诊后由社区医生进行系统操作,转介到选定定点医院或无需选点的专科医院(脑科、儿科、产科……),即视为转诊成功。 基层医生的单次转诊在30天内有效,这期间患者在大医院内无论进行多少次门诊治疗,均可享受55%的医保报销,前提是300元的月度限额(职工医保)、1000元的年度限额(居民医保)额度未使用完成。 另外随着家庭医生制度在广州陆续铺开,由家庭医生开出的转诊单也将被认可,只是在转诊时必须通过所在基层医院的系统。 居委医保:选定医疗机构一经确认,当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不予变更。但因参保人户口迁移、转学升学、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变化或其他审核确认的特定情况,可到本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选定医疗机构手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