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乙门历代祖师

 ziguozi 2015-03-24

道家南宗武当太乙门历代祖师

(2014-12-15 08:27:19)
标签:

文化

 

太 乙 门 历 代 祖 师

 

道家南宗武当太乙门自老君以降传至当代共一十三代。计有:老子、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操、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张三丰、李一清、周老师。南宗历代单传,或隔代一传,或数代一传,延至今日,已濒于失传。南宗历代祖师都是修炼有成的大成就者,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门历代祖师小传录自正统道籍如《金莲正宗记》、《金莲正宗仙源像传》,或根椐各种史料梳理而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苦县濑乡曲仁里人也。母孕八十一年,生于殷武丁之九年,岁在庚辰二月十五日。生而须发皓白,故世称为老子。指李树为姓。历殷至周文王,聘为守藏史。武王克殷,迁为柱下史。昭王时,西入流沙。至幽王时,复还中国。

孔子尝问礼焉。老子告孔子曰:“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退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轮;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

老子见周衰, 遂去之。至函谷关,关令尹喜善望气。见紫气浮关,知有圣人至,乃守关候之。遇老子驾青牛将西度关。令尹请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五千余言,授令尹而去,世莫知所终。今毫州太清宫即其故宅降生之地,京兆县终南山宗圣宫即古楼观授经处也。

老子者,即太清太上老君之化也。唐高宗皇帝上尊号曰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皇帝上尊号曰太圣祖高上大道玄元皇帝。宋真宗皇帝上尊号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蜀王本记》曰: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时隔三年,老君降临此地,尹喜如约前来,老君显现法相,端坐莲台,尹喜敷演道法。自此以后,青羊宫观便成为神仙聚会、老君传道的圣地。即今成都青羊宫尚有老子的降生地、说法台。尹喜后与老君同赴流沙,莫知所终。

帝君姓王,字玄甫,道号东华子。生有奇表,幼慕真风白云,上真见而爱之曰“天上谪仙人也。”乃引之入山,授以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先生得之,拳拳服膺,三年精心,灵得其妙。遂退居于昆仑山烟霞洞,颐神养浩。久之,结草庵以自居,篆其额曰“东华观”。韬光晦迹,百有余年,而人未之知也.。徙居代州五台山之阳山中。今有紫府洞天,山下有道人县,在人间有数百岁,殊无衰老之容。载阐玄宗,发挥妙蕴,阴功济物,玄德动天,故天真赐号东华帝君。又曰紫府少阳君,授度门人正阳真人钟离云房。嗣弘法教所有圣远不能其述。全真之道,由此滥觞。故立之以为全真第一祖也。(《金莲正宗记》)

《玄门必读》:东华祖师王诚字玄甫,栗华子。系古仙东园公。于汉永寿元年(155年)乙未六月十五日降生,得太上降传大道,隐于昆仑山,复居五台山紫府洞天。自称少阳帝君。后居于终南山凝阳洞,以道授正阳祖师、王重阳祖师。潜修正位,辅立极大道帝君,十月十六日上升。法派曰少阳派。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元世祖皇帝封号东华紫府少阳帝君。武宗加封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帝君。

谨按《庐山金泉观记》云:曾祖讳朴,祖讳守道,父讳源。当后汉末年,皆据要津,有功于国,世济其美。先生讳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京兆咸阳人也。少攻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七寸,髯过脐下,目有神光。仕至左谏议大夫,因表李坚边事不当,谪为南康知军。汉灭之后

及武帝时,与偏将周处同领兵,屡出征讨,已而失利,逃于乱山,不知所往。偶见老氏者流,问而不语,但举手而指东南,公遽往焉。行六七里,峰峦峭拔,松柏参差,中有楼阁,金碧炫耀,二青衣应门而立,揖而问曰:“此何方也?”对曰:“紫府少阳君之所居,东华帝君之别业也。吾师候君久矣!”遂延入馆中,拜见帝君。方谈笑间,童子报云:“仙客至矣。”帝君出门迎三仙客。钟离自牖窥之,见一仙人,身长八尺,青衣练带,草履云冠,神目如电,堂堂乎哉。次一人,素袍大袖,结于颈后,横握铁笛。次一人,容貌魁梧,挂绛红袍,顶华阳巾,跨苍毛虎,横按节枝。遂邀三仙人入于别馆,进酒果肴馔,语笑喧哗,闻于馆外。青衣曰:“多少红尘客,何由到此来?洞门无锁钥,今日为谁垂?”众仙皆笑曰:”“昔为铁衣子,今逢达道人。”又云:“奈何壮士侵庄上耶?”铁笛仙曰::“紫府少阳家,龙楼霭瑞霞,满斟千日洒,常玩四时花。”跨霓仙曰:“亲指蓬莱路,何须更问?神仙知有份,幸矣拜离真。”帝君笑曰:“伟矣青云器,相逢一解颜,丹台无有籍,聊谪在人间。”众仙皆醉,命驾言归,帝君送之,各跨鸾凤,冉冉而入云中。帝君遂回,复与钟离谈玄终日,情爱深密,甚于素交。遂授之以赤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公服膺受教,一闻千悟。既尽其妙,辞而下山。椎髻布衣,积行救人,调神炼气,变化无常。

至唐文宗开成年间,因游庐山遇吕公洞宾,授以天遁剑法,自称天下都散汉,后隐居于晋之羊角山,天真赐号曰“太极左公保生真人”。曾于邢州开元寺观音殿后题诗二绝,笔势飘逸,有龙飞之状。其诗曰:“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云顾相从,自言居处连苍海,别是蓬莱第一峰。”又云:“莫厌追欢语笑频,寻轴离乱可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得到清平有几人?”宋朝刘从广于皇祜四年九月九日立石刊勒。又颂云:“见钱如患真仙子,遇色如忌仇大夫。养气气如龟喘息,炼形形似鹤肌肤。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细寻思,长生不死由人做。”又撰《真仙传道集》,洎灵宝毕法,授于吕公,言天地造化、阳阴交泰、内丹养命之道,秘于玄都宝藏,以为万世龟镜。此后,复历庐山登三级红楼,冉冉升空矣,乃五月二十日。(《金莲正宗记》)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元世祖封号正阳开悟传道真君。武宗加封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

谨按《岳州青羊观壁记》云:曾祖讳景,仕至翰林学士金紫光禄大夫。祖讳献,位至河南府尹,父讳渭,礼部尚书。先生讳岩,字洞宾,蒲州蒲坂县永乐人也。唐德兴元十四年丙子四月十四日生于林禽树下。至唐文宗开成元年丁酉岁,擢进士第,年二十有二岁也。龙姿凤目,鬓眉疏秀,美须髯史公之为人。后任五峰庐山县令,因暇日游庐山之胜迹,与正阳先生相遇。一话一言之间,心与心契,秘授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赐号纯阳子。由是之后,休官弃爵,专心向道,师资胶漆,未尝渐离。俄而之间,仙人数辈,特邀先生东赴蓬莱之会。吕公泣下拜曰:“师真云车东迈,何日言归?”遂以诗祷之曰:“功满来来际会难,又闻东去幸仙坛。杖头春色一壶酒,顶上云攒五岳冠。饮海龟儿人不识,烧丹符子鬼难看。先生去后身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正阳答云:“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向真铅炼甲庚。火取南方赤凤髓,水求北海黑龟精。鼎攒四季中央合,药运三元八卦行。斋戒与君成九转,一丸入腹鬼神惊。”诗毕遂去。自是之后,吕公隐于市廛,或货丹而救疾苦,或卖墨以惠贫穹。积功累行,以至诚真神化无方。或隐或显,多游苍梧南越之间。尝有诗云:“朝游南越暮苍梧,袖有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高吟飞过洞庭湖。”又,宋政和间,洛上阳上青宫题诗二绝曰:“吾来两次谒三清,四大苍生眼不明。今日却归尘外去,五云深处指神京。”又云:“五云深处是吾乡,四大皆非不可常。今日不知身是客,来朝只在这边傍。”又于戊子岁中秋,西京察判宅有道者来谒,阍人阻难之间,又已在堂上巍然而坐,曰:“愿乞斗酒。”察判赐之,一饮而竭,乃索素绢三尺,以酒之,搏入瓶中,不辞而去。急令追之,已失所在。探瓶中,展绢而视之,上有画像,与先生状貌无别,神清骨秀,耳出三毫。后有二绝云:“饮酒须当百十杯,养寿河清千万回。至道日新通事塞,玄开早放地中雷。”又云:“千古阎浮自在身,唯然上善可开陈,几多念念承予教,隔在阎浮寄下真。”后题曰“纯阳子”。宋宣和间,泰山岱岳观壁间题一联云:“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后因雷雨大作,蛟龙战斗,山势崩摧,唯先生黑迹,俨然无损。后九十年,再游于此,复题一联云:“无奈蛟龙知我意,故留纵迹不沉埋。”又题一绝云:“昔日曾游此,经今九十春,红尘多少客,谁是识予人?”后书云“回公作”。随方显迹,不能备录。平生述作,数百篇目。自曰:《传剑集》。飞腾变化,接引者不知其数。后游历鄂州,升黄鹤楼,冉冉飞升,日当卓午,五月二十日也。市廛中人,瞻仰企慕,但见隐隐入于云中矣。(《金莲正宗记》)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元世祖封号曰纯阳演正警化真君。武宗加号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金莲正宗记》:师姓刘,讳操,字宗成,号海蟾公,燕山人也。年十六,以明经擢甲科,累迁至上相。平昔好谈性命之学,然终不得其妙。一旦,有道者来谒,邀坐至堂上,以宾礼待之。问其姓名,然而不答,但自称正阳子,愿乞鸡蛋十枚、金钱一文。安金钱于案上而高垒十卵,危而不坠。海蟾叹曰:“危哉!”先生曰:“相公身命俱危,更甚于此!”海蟾顿悟。先生乃收而藏之,擘金钱而弃之,遂辞去。海蟾于是催设夜宴,佯托沉醉,以杯盘宝器俱掷于地而碎之,夫人泊儿女辈莫不怒责。比及朝退,犹未解颜,辄解印而辞官,佯狂歌舞,自述歌曰:余缘太岁生燕地,忆昔三光分服气。草角圆明霜雪心,十六早登科甲第。纡朱怀紫金章贵,各各绮罗轻挂体。而今位极掌丝纶,悠忽从前春一寐。昨宵家宴至三更,儿女夫人并侍婢。被予佯醉拨杯盘,击碎珊瑚珍玉器。儿女嫌,夫人恶,忘却从前衣食乐。来朝朝退怒犹存,些儿小过无推托。因此事,方省悟,前有轮回谁救度!退官纳银弃荣华,慷慨身心求出路。”遂易衣而道,处于卑贱而辱其形。又述一联云:“抛离火宅三千口,屏去门兵十万家。”厥后远泛秦川,陶真子太华之前,遁迹于终南山下,颐精炼气,水至成真。忽一日,于代州寿宁观以墨水泼成龟鹤齐寿四字,约一丈余,并自写真于壁间。继有西蜀青羊宫,以墨水泼成请安福寿四字;代州凤凰山来仪观,泼成寿山福海四字。三处相隔,不啻数千里,皆同日而书之,以表其神变无方耳。后题长篇诗云:“醉骑白驴来,倒提铜尾柄。引个碧眼奴,担着独胡瘿。自志尘世事,家住葛洪井。不读黄庭经,岂烧龙虎鼎?独立都市中,不受俗人请。欲携霹雳琴,去上昆仑顶。吴牛买十角,溪田耕半顷。种黍酿白醪,便是神仙境。醉卧古松阴,闲立白云岭。要去即便去,直入秋霞影。”随代所显灵迹甚多,不能具述,聊记其大概。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元世祖封号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山人,人称紫阳真人。北宋天台(今属浙江)人。生于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登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十五日,为道家全真派南宗开山祖师。自幼聪颖好学,经史百家无不涉读,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术、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曾为府吏,因触犯火烧文书律,充军岭南。宋英宗治平(1064-1067)中,龙图阁学士陆诜帅桂林,召置帐下,掌管机要。后随诜转成都。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在成都遇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火候之诀”(《悟真篇·后序》自述说:“伯端向己酉岁,于成都遇师授丹法。”《海琼问道集序》曰:“张得之刘海蟾,刘得之吕洞宾。”)。指流知原,语一悟百”,乃改名用成(诚),字平叔,号紫阳。此后精诚至道,术业大成。

张伯端于宋元丰五年三月十五日,坐化于浙江天台山,世行九十九岁。宋哲宗元佑二年(1088)年,即在张伯端仙逝七年后,白龙洞道人刘奉真(永年)遇紫阳于王屋山,留诗一章而去。以后又曾数度显化。

张伯端得太上大道真传,以老子的养生思想,作为内丹派南宗修炼术的指导思想,从而为南宗修炼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其著作有《悟真篇》、《悟真外篇》。《悟真篇》曰:“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贪利禄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难预知。昨日街前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衍难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其言世人愚痴,不求大道,其言也深,其语也痛,令后辈学人思之而汗下。曰:“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诠。”又曰:“道从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这些论述,表明张伯端乃上承道教之正统也。张伯端先命后性的内炼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大,开创内丹派南宗,被尊奉为全真五祖之首。

杏林翠玄真人石泰,字得之,号杏林,一号翠玄子。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生于常州。石泰喜爱善行施化,利世助人,常以药济人,不惜酬谢,惟愿植一杏树,久之成林,世人称”石杏林”。杏子成熟时,任人摘取,自付其值于树下。杏林取之买米、布,冬天以之济贫。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海蟾传道于张紫阳曰:“异日有为汝脱疆解锁者当以此道授之,余皆不许。”其后紫阳真人三传非人,三遭祸患,发誓不再妄传,乃作《悟真篇》,“使宿有仙风道骨之人读之自悟,则是得天所授”。石泰得张伯端授以金丹大道, 著有《还源篇》行世。主张以修炼内丹为主,积精化气,合行真元之以成内丹。后以“金液还丹诀”授与薛道光。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八月十五日中秋夜尸解,住世137岁。绍兴三十年(1160)显真于广东罗浮山。

薛道光,名式,字太原,又名道原()。南宋阆中人(今四川阆中), 一云陕府鸡足山人。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生。初为僧,法号紫贤,一号毗凌禅师。因雅好“金丹炼养”,遂入道门。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冬,得石杏林传授金丹口诀真要。著作有《还丹复命篇》、《丹髓歌》、《悟真篇注》行世。于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九月初九日上升,住世114岁。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显真于霍童山。

陈楠,字楠木,号翠虚。南宋惠州搏罗县(今广东惠阳东)白水岩人。出生不详,于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四月十四日在漳州梁山水解飞升。曾以盘栊箍桶为业。后薛道光授以“太乙刀圭金丹法诀”,又黎姥山神人传予“景霄大雷琅书”,勤心修炼,道业大成。以济世教化利人为旨,常捻土为人治病,人称之为“陈泥丸”。宋徽宗玫和(11111118)中,擢道篆院事。著有《翠虚篇》行世。

紫清真人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因出继白氏,故又姓白,名玉蟾,又字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神霄散史等。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生于南海琼州(今海南省琼山)。自少聪颖异于常人。十二岁举童子科,谙通诸经,兼擅诗赋书画。后因任侠杀人,亡命江湖,于武夷山改装道士,浪迹江东两湖、西蜀、闽广。初事翠虚真人九年始得其道。“遂以金丹火侯诀,说与琼山白玉蟾(陈楠《翠虚吟》)”。嘉庆中(12081224)诏征赴阙,对御称旨,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地,卒于盱江。著有《海琼问道集》、《海琼白真语录》、《海琼先生文集》、《玉隆集》、《武夷集》行世。其内丹理论,奉行南宗传统,力主独身清修,身力并行。“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为核心,极大地影响了宋元以后的内丹学派。

张三丰,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实,道号三丰,又名玄玄子。以其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生于元正宗二年三月初九(即1247年)。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祖籍江西龙虎山,自称天师后裔。《明史》载,其人丰顾而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只一衲、一蓑,斗米一餐而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能一日千里,能知往卜来。游处无恒,或居穷山,或处井市。善于嬉谑,旁若无人。尝游武当。时五龙、南岩,紫霄诸宫皆毁于兵火,张三丰与其徒与荆棘、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并预言此山,异日必定大兴。后居宝鸡金台观,曾死而复活,其门人称之为“阳神出游”。曾入四川,在青城山、青羊宫(青羊宫原来还保存有张三丰碑)、鹤鸣山访道求真。或隐或显,迹踪莫测。《道藏辑要·张三丰全集》记载:“天顺末,或隐或现,上闻之,封通微显化真人,后往来鹤鸣山半年,不知所终。”

张三丰是内家太极拳的创始人,现今不同流派的太极拳家都尊三丰祖师为宗。其著述有后人编辑的《张三丰先生全集》,最著名的是《无根树》丹词。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封为“通微显化真人”。明世宗加封为“清虚玄妙真君。”

李一清,清代人,武当山道士。年逾百龄,鹤发童颜。身材修长,健步如飞。水上行走,如履平地。早已归隐深山,不问世事,与世无争。李一清祖师继承了三丰南宗太乙丹诀秘旨。隐居修炼,功达最上一乘,几近圆满。

周老师,四川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入一清道长门下,系统修学武当太乙门绝艺,八十年代被一清道长指定为武当太乙门十三代掌门。南宗历代单传,或隔代一传,或数代一传,延至今日,已濒于失传。周老师秉承南宗余绪,得一清道长真传,以其先天根基,集南宗内丹术之大成,参悟金丹大道莫测之玄机,对古丹道玄论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公开在道家圣地成都青羊宫传授南宗性命双修秘法,并著书立说将南宗武当太乙门发扬光大。太乙弟子遍布全球,太乙门对其他门派的影响超过历代。周老师作为一代宗师,功不可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