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铜器收藏一百问(8)

 文香阁 2015-03-25

                    古铜器收藏一百问(8)

 

42青铜杯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饮酒杯,有执杯、无耳杯、椭圆杯三类。执杯、无耳杯流行于商代中期至西周中期,椭圆杯流行于春秋至战国早期。执杯、无耳杯的基本式样有5种:

坚式,以上海博物馆藏品“斜角与雷纹杯”为商中期代表,特点是杯似觚形,大坚几与杯同高。宽式,以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宽把杯”为西周中期代表,特点是杯似觚形,大宽几与杯同高。细高圈足无耳式,以陕西扶风法门镇出土“兽面纹高足杯”为商代晚期代表,特点是杯底有高足。透雕双耳式,以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双耳杯”为西周中期代表,特点是透雕的双耳又高又宽。平底低觚式,以“波曲纹杯”(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为代表,西周中期之器形。椭圆杯基本形制:椭圆形矮器、深腹、无耳(或有耳或有附耳环)、平底(或有圈足)。基本式样有5种,但都是在基本形制上略有变化而来。

43青铜饮壶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饮壶,炊酒之杯。因出土的西周器上有自铭,而归为一类。商代晚期青铜器中有饮壶之器形,但没有自铭。参照西周有自铭的此类青铜器,饮壶的基本式样如下:

以上海博物馆藏“兽面纹壶”为商代晚期代表,特点是方体如彝,侈口,束颈,有盖,下有圆足。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仲壶”为西周中期代表,特点是椭方体,束颈,垂腹,形似卣,无提梁、无系。以陕西扶风庄白家村西南出土“伯壶”为西周中期代表,特点是口圆,椭方体,腹下垂,两侧有大双耳。

44青铜鉴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鉴,大型盛水器,盛冰。《说文》:“鉴,大盆也。”有方形、圆形两种,在铜镜未盛行之时,古人以鉴盛水照容。特大者可供人洗浴。鉴的基本形似大圆缸,大敞口、广腹,平底无足或有圈足,有两耳或四耳。铜鉴出现较晚,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汉仍有铸造。

鉴与盘的区别是:鉴腹深,盘腹浅;鉴一般无足,盘有圈足或三足;鉴为盛水、盛冰、洗澡之大器,盘用于洗手时接污水之用的小器。基本式样有:

《商周彝器通考》图872“吴王夫差鉴”,特点是兽耳衔环、平底,春秋晚期器。河南辉县出土的“蟠蛇纹鉴”,特点是敛口,鼓腹,四兽耳,平底,战国早期器。《帝国主义掠夺的我国殷商铜器集录》A841春秋晚期“智君子鉴”,特点是束颈,四兽耳,圈足。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的战国早期“几何纹方鉴”,特点是方口,束颈,四兽耳,圈足。

45青铜盘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盘原是盥洗器,也可以盛冰。商代早期就有盘,但不多,至商代晚期才流行“盘”。西周中期时“盘”与“盉”配用,西周晚期,则“盘”、“匜”配用。在战国时因“沃盥之礼”渐废,盘被“洗”取代了。归纳盘的器形特点,有三条是值得注意的:①无耳的盘是商代盘式,②有附耳的盘是西周晚期以后的盘式。⑤圈足下加三足者,是西周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盘式。

(1)商代盘

基本形制是圆形、敞口、浅腹平底、圈足、无耳;盘内多用龟、鱼纹样。盘式变化在于口沿和圈足,有4种基本式样。

(2)西周盘

西周时期。特别是西周中期,盘的形制变化较大,盘腹变浅,一般都增设双耳,有的还有宽流和手,有的在圈足下另加附足,以增加盘的高度。盘除了圆形盘外还出现了长方形盘,有9种基本式样。

虢季子白盘(陕西宝鸡披川司出土,西周晚期),口呈长方形,直口斜壁,深腹,四面各有一对兽头衔环耳,四足作矩形,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是迄今所见最大的盘,其用途当为盛水、盛冰,沐浴时作为澡盆使用。西周晚期

(3)春秋战国青铜盘

仍用西周盘式,基本形制是圆形,浅腹,宽唇,直壁,平底,铭文刻于内底上,大约有12种基本式样。

46青铜匜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匜(音“仪”),原是盥洗器,也可以盛冰,与盘配套使用,古时行“沃盥之礼’,“沃”就是浇水,“盥”是洗手洗脸,一般用医浇水,用盘接水。从器形看,匜也是仿自瓜瓠,器身为长椭圆形,前有向上翘起的流,后有龙形鋬,下有四兽足;少量有盖,盖上有可提的环或鸟首。匜是西周中期新出现的器形,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战国时渐少。

西周匜的器形特点是有四兽足,前流上翘,兽首鋬,大多数有盖,基本式样有2种。1975年陕西岐山出土一件西周?匜,器盖上有铭文13行,157字,这在匜中是少见的。

春秋时有三足匜,或无足区,均为瓢形体,流有长槽形、管形;足有三足、四足、圈足,约有6种基本式样。

战国时,区的器身改为宽椭圆形,流狭窄而长,龙形鋬变小,有的流做成兽首形。由此形成3种基本式样。

47青铜汲壶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汲壶是专门用于汲水的铜壶。有出土的壶有自铭为“盥壶”的。从已出土的汲壶来看,有三种式样:山东莱阳前河前村出土西周晚期“已侯壶”,形似瓠瓜,小口,颈上敛下侈,矮圈足,颈部和腹部各有一对兽耳纽。山东临朐扬善乡出土春秋晚期“公孙壶”,长颈圆腹,颈部和腹部各有一对环耳,颈耳有提链穿系,矮圈足。《商周彝器通考》图749君壶”,特点是颈短,鼓腹,矮圈足。春秋晚期器。

48青铜浴缶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浴缶是盛水器,流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其形制特征是:形似罐,圆腹有盖,腹上有两个或四个提环耳,下有圈足。有三种式样:河南淅川下寺出土春秋晚期“龙纹缶”为代表,圆罐形,短颈,有盖,盖顶上有圆形捉手,平底。河南淅川下寺出土春秋晚期“龙纹盥缶”为代表,圆罐形,肩部有活链,腹上有两小系,矮圈足,盖上有四纽。浙江绍兴坡塘出土的战国“蟠蛇纹缶”为代表,圆瓮形身,肩部有活提链,平底,下有三小足。

49青铜盆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盆是盛水器,基本形制是有盖,敛口,折沿,直壁下收,平底,无足,是春秋时代出现的器形。有的自铭为“”。现归为盆。基本式样有5种。

以《商周彝器通考》图880“曾大保盆”为春秋早期器形代表,特点是平缘,折肩,兽首耳。以河南新野城关镇出土“交龙纹”为春秋早期代表,特点是侈口,折肩,兽首

耳。河南潢川上游岗$出土春秋早期“子兀舌”为代表,特点是侈口,折肩,兽首环耳。以《商周彝器通考》图40春秋中期“伯盏”为春秋中期代表,特点是高身,宽缘,束颈,三足。河南辉县出土“盖”为春秋中期代表,特点是矮身,窄缘,束颈,环耳。

50青铜器有哪些品类,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乐器是青铜礼器的一部分,商周奴隶主贵族有“礼非乐不履”之说。大意是说,礼制如果没有乐来配合,很难体现出礼的高低贵贱,也没有庄严的气氛。常见的青铜乐器有钟、钲、铙、鼓,錞于、铃、铎、句鑃等。

钟是祭祀或宴飨时用的打击乐器具,还用于纪功烈,《左传·襄公十九年》:“季武子以所得于齐之兵,作林钟,而铭鲁功焉。”钟由商代铜铙演变而来,始于西周中期,沿用于今。唐代以后,钟的用途就不再是乐器而成为打点定时之用。

钟的各部位名称如周纪侯钟命名图示:钟顶为舞,弧形口的尖端为铣,枚下部至弧形口为鼓,鼓中部为隧,弧形口为于,钟中部为钲,钟顶上的柄为甬,甬顶端为衡,甬中部凸出部位为干,悬钟的环为旋,钲两侧突出的乳钉为枚,枚端为景,枚间的花纹斜带为篆。

钟的种类极多,可分为甬钟、纽钟、镈(音“搏”)钟三类。还有按照音响频率编组使用的叫编钟。按照钟的基本形制有24基本式样。

甬钟:即钟舞上有长柄()的钟,侧立悬挂而奏之。

纽钟:即钟舞上无甬而有方、圆或兽形的纽,称其为纽钟。此钟正悬而击之。战国时多为姐钟。舞上有长柄(即甬)的钟。此钟侧悬而奏之。春秋时多为甬钟。钮钟在春秋时钟纽为长方扁形,而战国则为双蟠螭或伏兽形纽。

(音“搏”)钟:大型单件打击乐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贵族们在宴飨、祭祀时与编钟编磬相和使用的乐器。基本形制与纽钟相同。即为钟舞上无甬,却有扁环或兽形纽的平口钟,谓之为镈钟,亦为正悬而击之。还有无枚的钟,此钟多出现于西周晚期。无论哪类钟,其基本形制皆为扁椭体,平顶,弧形口,顶上有可悬挂的甬或纽。

编钟:将声响频率不同的钟,以大小依次排列,成为合律合奏的音阶,有三个甚至十几件为一组的钟。编钟首先出现于陕西西安普渡村西周墓,编钟为三件一组,其特征为钲长而鼓短,钲间皆以细粒点为界带,枚尖而长,甬上有旋或旋虫,甬两端空而中间实,弧形口。

西周时期,有无枚和凸起柱状长枚钟两种,弧形口,舞平,多有甬而侧悬,正悬纽钟未见。曾著录一件无枚钟,体短而粗,通体饰云雷纹,口微弧。过去有人认为枚是校音的,敲则发出音律,实际上枚是使音色浓重优雅而不致过于清楚,无枚钟的音色更薄而清越。

编钟盛行于春秋战国。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一组编钟,其数量65件居编钟之榜首;其壮观更应居世之冠。此编钟分两层悬挂于曲尺形架上,由六个武士分层托举,还有精巧灵活的钟纽,真乃一绝。

                    古铜器收藏一百问(8)

 

42青铜杯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饮酒杯,有执杯、无耳杯、椭圆杯三类。执杯、无耳杯流行于商代中期至西周中期,椭圆杯流行于春秋至战国早期。执杯、无耳杯的基本式样有5种:

坚式,以上海博物馆藏品“斜角与雷纹杯”为商中期代表,特点是杯似觚形,大坚几与杯同高。宽式,以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宽把杯”为西周中期代表,特点是杯似觚形,大宽几与杯同高。细高圈足无耳式,以陕西扶风法门镇出土“兽面纹高足杯”为商代晚期代表,特点是杯底有高足。透雕双耳式,以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双耳杯”为西周中期代表,特点是透雕的双耳又高又宽。平底低觚式,以“波曲纹杯”(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为代表,西周中期之器形。椭圆杯基本形制:椭圆形矮器、深腹、无耳(或有耳或有附耳环)、平底(或有圈足)。基本式样有5种,但都是在基本形制上略有变化而来。

43青铜饮壶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饮壶,炊酒之杯。因出土的西周器上有自铭,而归为一类。商代晚期青铜器中有饮壶之器形,但没有自铭。参照西周有自铭的此类青铜器,饮壶的基本式样如下:

以上海博物馆藏“兽面纹壶”为商代晚期代表,特点是方体如彝,侈口,束颈,有盖,下有圆足。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仲壶”为西周中期代表,特点是椭方体,束颈,垂腹,形似卣,无提梁、无系。以陕西扶风庄白家村西南出土“伯壶”为西周中期代表,特点是口圆,椭方体,腹下垂,两侧有大双耳。

44青铜鉴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鉴,大型盛水器,盛冰。《说文》:“鉴,大盆也。”有方形、圆形两种,在铜镜未盛行之时,古人以鉴盛水照容。特大者可供人洗浴。鉴的基本形似大圆缸,大敞口、广腹,平底无足或有圈足,有两耳或四耳。铜鉴出现较晚,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汉仍有铸造。

鉴与盘的区别是:鉴腹深,盘腹浅;鉴一般无足,盘有圈足或三足;鉴为盛水、盛冰、洗澡之大器,盘用于洗手时接污水之用的小器。基本式样有:

《商周彝器通考》图872“吴王夫差鉴”,特点是兽耳衔环、平底,春秋晚期器。河南辉县出土的“蟠蛇纹鉴”,特点是敛口,鼓腹,四兽耳,平底,战国早期器。《帝国主义掠夺的我国殷商铜器集录》A841春秋晚期“智君子鉴”,特点是束颈,四兽耳,圈足。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的战国早期“几何纹方鉴”,特点是方口,束颈,四兽耳,圈足。

45青铜盘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盘原是盥洗器,也可以盛冰。商代早期就有盘,但不多,至商代晚期才流行“盘”。西周中期时“盘”与“盉”配用,西周晚期,则“盘”、“匜”配用。在战国时因“沃盥之礼”渐废,盘被“洗”取代了。归纳盘的器形特点,有三条是值得注意的:①无耳的盘是商代盘式,②有附耳的盘是西周晚期以后的盘式。⑤圈足下加三足者,是西周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盘式。

(1)商代盘

基本形制是圆形、敞口、浅腹平底、圈足、无耳;盘内多用龟、鱼纹样。盘式变化在于口沿和圈足,有4种基本式样。

(2)西周盘

西周时期。特别是西周中期,盘的形制变化较大,盘腹变浅,一般都增设双耳,有的还有宽流和手,有的在圈足下另加附足,以增加盘的高度。盘除了圆形盘外还出现了长方形盘,有9种基本式样。

虢季子白盘(陕西宝鸡披川司出土,西周晚期),口呈长方形,直口斜壁,深腹,四面各有一对兽头衔环耳,四足作矩形,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是迄今所见最大的盘,其用途当为盛水、盛冰,沐浴时作为澡盆使用。西周晚期

(3)春秋战国青铜盘

仍用西周盘式,基本形制是圆形,浅腹,宽唇,直壁,平底,铭文刻于内底上,大约有12种基本式样。

46青铜匜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匜(音“仪”),原是盥洗器,也可以盛冰,与盘配套使用,古时行“沃盥之礼’,“沃”就是浇水,“盥”是洗手洗脸,一般用医浇水,用盘接水。从器形看,匜也是仿自瓜瓠,器身为长椭圆形,前有向上翘起的流,后有龙形鋬,下有四兽足;少量有盖,盖上有可提的环或鸟首。匜是西周中期新出现的器形,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战国时渐少。

西周匜的器形特点是有四兽足,前流上翘,兽首鋬,大多数有盖,基本式样有2种。1975年陕西岐山出土一件西周?匜,器盖上有铭文13行,157字,这在匜中是少见的。

春秋时有三足匜,或无足区,均为瓢形体,流有长槽形、管形;足有三足、四足、圈足,约有6种基本式样。

战国时,区的器身改为宽椭圆形,流狭窄而长,龙形鋬变小,有的流做成兽首形。由此形成3种基本式样。

47青铜汲壶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汲壶是专门用于汲水的铜壶。有出土的壶有自铭为“盥壶”的。从已出土的汲壶来看,有三种式样:山东莱阳前河前村出土西周晚期“已侯壶”,形似瓠瓜,小口,颈上敛下侈,矮圈足,颈部和腹部各有一对兽耳纽。山东临朐扬善乡出土春秋晚期“公孙壶”,长颈圆腹,颈部和腹部各有一对环耳,颈耳有提链穿系,矮圈足。《商周彝器通考》图749君壶”,特点是颈短,鼓腹,矮圈足。春秋晚期器。

48青铜浴缶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浴缶是盛水器,流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其形制特征是:形似罐,圆腹有盖,腹上有两个或四个提环耳,下有圈足。有三种式样:河南淅川下寺出土春秋晚期“龙纹缶”为代表,圆罐形,短颈,有盖,盖顶上有圆形捉手,平底。河南淅川下寺出土春秋晚期“龙纹盥缶”为代表,圆罐形,肩部有活链,腹上有两小系,矮圈足,盖上有四纽。浙江绍兴坡塘出土的战国“蟠蛇纹缶”为代表,圆瓮形身,肩部有活提链,平底,下有三小足。

49青铜盆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盆是盛水器,基本形制是有盖,敛口,折沿,直壁下收,平底,无足,是春秋时代出现的器形。有的自铭为“”。现归为盆。基本式样有5种。

以《商周彝器通考》图880“曾大保盆”为春秋早期器形代表,特点是平缘,折肩,兽首耳。以河南新野城关镇出土“交龙纹”为春秋早期代表,特点是侈口,折肩,兽首

耳。河南潢川上游岗$出土春秋早期“子兀舌”为代表,特点是侈口,折肩,兽首环耳。以《商周彝器通考》图40春秋中期“伯盏”为春秋中期代表,特点是高身,宽缘,束颈,三足。河南辉县出土“盖”为春秋中期代表,特点是矮身,窄缘,束颈,环耳。

50青铜器有哪些品类,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乐器是青铜礼器的一部分,商周奴隶主贵族有“礼非乐不履”之说。大意是说,礼制如果没有乐来配合,很难体现出礼的高低贵贱,也没有庄严的气氛。常见的青铜乐器有钟、钲、铙、鼓,錞于、铃、铎、句鑃等。

钟是祭祀或宴飨时用的打击乐器具,还用于纪功烈,《左传·襄公十九年》:“季武子以所得于齐之兵,作林钟,而铭鲁功焉。”钟由商代铜铙演变而来,始于西周中期,沿用于今。唐代以后,钟的用途就不再是乐器而成为打点定时之用。

钟的各部位名称如周纪侯钟命名图示:钟顶为舞,弧形口的尖端为铣,枚下部至弧形口为鼓,鼓中部为隧,弧形口为于,钟中部为钲,钟顶上的柄为甬,甬顶端为衡,甬中部凸出部位为干,悬钟的环为旋,钲两侧突出的乳钉为枚,枚端为景,枚间的花纹斜带为篆。

钟的种类极多,可分为甬钟、纽钟、镈(音“搏”)钟三类。还有按照音响频率编组使用的叫编钟。按照钟的基本形制有24基本式样。

甬钟:即钟舞上有长柄()的钟,侧立悬挂而奏之。

纽钟:即钟舞上无甬而有方、圆或兽形的纽,称其为纽钟。此钟正悬而击之。战国时多为姐钟。舞上有长柄(即甬)的钟。此钟侧悬而奏之。春秋时多为甬钟。钮钟在春秋时钟纽为长方扁形,而战国则为双蟠螭或伏兽形纽。

(音“搏”)钟:大型单件打击乐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贵族们在宴飨、祭祀时与编钟编磬相和使用的乐器。基本形制与纽钟相同。即为钟舞上无甬,却有扁环或兽形纽的平口钟,谓之为镈钟,亦为正悬而击之。还有无枚的钟,此钟多出现于西周晚期。无论哪类钟,其基本形制皆为扁椭体,平顶,弧形口,顶上有可悬挂的甬或纽。

编钟:将声响频率不同的钟,以大小依次排列,成为合律合奏的音阶,有三个甚至十几件为一组的钟。编钟首先出现于陕西西安普渡村西周墓,编钟为三件一组,其特征为钲长而鼓短,钲间皆以细粒点为界带,枚尖而长,甬上有旋或旋虫,甬两端空而中间实,弧形口。

西周时期,有无枚和凸起柱状长枚钟两种,弧形口,舞平,多有甬而侧悬,正悬纽钟未见。曾著录一件无枚钟,体短而粗,通体饰云雷纹,口微弧。过去有人认为枚是校音的,敲则发出音律,实际上枚是使音色浓重优雅而不致过于清楚,无枚钟的音色更薄而清越。

编钟盛行于春秋战国。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一组编钟,其数量65件居编钟之榜首;其壮观更应居世之冠。此编钟分两层悬挂于曲尺形架上,由六个武士分层托举,还有精巧灵活的钟纽,真乃一绝。

                    古铜器收藏一百问(8)

 

42青铜杯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饮酒杯,有执杯、无耳杯、椭圆杯三类。执杯、无耳杯流行于商代中期至西周中期,椭圆杯流行于春秋至战国早期。执杯、无耳杯的基本式样有5种:

坚式,以上海博物馆藏品“斜角与雷纹杯”为商中期代表,特点是杯似觚形,大坚几与杯同高。宽式,以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宽把杯”为西周中期代表,特点是杯似觚形,大宽几与杯同高。细高圈足无耳式,以陕西扶风法门镇出土“兽面纹高足杯”为商代晚期代表,特点是杯底有高足。透雕双耳式,以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双耳杯”为西周中期代表,特点是透雕的双耳又高又宽。平底低觚式,以“波曲纹杯”(陕西长安张家坡出土)为代表,西周中期之器形。椭圆杯基本形制:椭圆形矮器、深腹、无耳(或有耳或有附耳环)、平底(或有圈足)。基本式样有5种,但都是在基本形制上略有变化而来。

43青铜饮壶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饮壶,炊酒之杯。因出土的西周器上有自铭,而归为一类。商代晚期青铜器中有饮壶之器形,但没有自铭。参照西周有自铭的此类青铜器,饮壶的基本式样如下:

以上海博物馆藏“兽面纹壶”为商代晚期代表,特点是方体如彝,侈口,束颈,有盖,下有圆足。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仲壶”为西周中期代表,特点是椭方体,束颈,垂腹,形似卣,无提梁、无系。以陕西扶风庄白家村西南出土“伯壶”为西周中期代表,特点是口圆,椭方体,腹下垂,两侧有大双耳。

44青铜鉴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鉴,大型盛水器,盛冰。《说文》:“鉴,大盆也。”有方形、圆形两种,在铜镜未盛行之时,古人以鉴盛水照容。特大者可供人洗浴。鉴的基本形似大圆缸,大敞口、广腹,平底无足或有圈足,有两耳或四耳。铜鉴出现较晚,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汉仍有铸造。

鉴与盘的区别是:鉴腹深,盘腹浅;鉴一般无足,盘有圈足或三足;鉴为盛水、盛冰、洗澡之大器,盘用于洗手时接污水之用的小器。基本式样有:

《商周彝器通考》图872“吴王夫差鉴”,特点是兽耳衔环、平底,春秋晚期器。河南辉县出土的“蟠蛇纹鉴”,特点是敛口,鼓腹,四兽耳,平底,战国早期器。《帝国主义掠夺的我国殷商铜器集录》A841春秋晚期“智君子鉴”,特点是束颈,四兽耳,圈足。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的战国早期“几何纹方鉴”,特点是方口,束颈,四兽耳,圈足。

45青铜盘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盘原是盥洗器,也可以盛冰。商代早期就有盘,但不多,至商代晚期才流行“盘”。西周中期时“盘”与“盉”配用,西周晚期,则“盘”、“匜”配用。在战国时因“沃盥之礼”渐废,盘被“洗”取代了。归纳盘的器形特点,有三条是值得注意的:①无耳的盘是商代盘式,②有附耳的盘是西周晚期以后的盘式。⑤圈足下加三足者,是西周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盘式。

(1)商代盘

基本形制是圆形、敞口、浅腹平底、圈足、无耳;盘内多用龟、鱼纹样。盘式变化在于口沿和圈足,有4种基本式样。

(2)西周盘

西周时期。特别是西周中期,盘的形制变化较大,盘腹变浅,一般都增设双耳,有的还有宽流和手,有的在圈足下另加附足,以增加盘的高度。盘除了圆形盘外还出现了长方形盘,有9种基本式样。

虢季子白盘(陕西宝鸡披川司出土,西周晚期),口呈长方形,直口斜壁,深腹,四面各有一对兽头衔环耳,四足作矩形,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是迄今所见最大的盘,其用途当为盛水、盛冰,沐浴时作为澡盆使用。西周晚期

(3)春秋战国青铜盘

仍用西周盘式,基本形制是圆形,浅腹,宽唇,直壁,平底,铭文刻于内底上,大约有12种基本式样。

46青铜匜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匜(音“仪”),原是盥洗器,也可以盛冰,与盘配套使用,古时行“沃盥之礼’,“沃”就是浇水,“盥”是洗手洗脸,一般用医浇水,用盘接水。从器形看,匜也是仿自瓜瓠,器身为长椭圆形,前有向上翘起的流,后有龙形鋬,下有四兽足;少量有盖,盖上有可提的环或鸟首。匜是西周中期新出现的器形,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战国时渐少。

西周匜的器形特点是有四兽足,前流上翘,兽首鋬,大多数有盖,基本式样有2种。1975年陕西岐山出土一件西周?匜,器盖上有铭文13行,157字,这在匜中是少见的。

春秋时有三足匜,或无足区,均为瓢形体,流有长槽形、管形;足有三足、四足、圈足,约有6种基本式样。

战国时,区的器身改为宽椭圆形,流狭窄而长,龙形鋬变小,有的流做成兽首形。由此形成3种基本式样。

47青铜汲壶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汲壶是专门用于汲水的铜壶。有出土的壶有自铭为“盥壶”的。从已出土的汲壶来看,有三种式样:山东莱阳前河前村出土西周晚期“已侯壶”,形似瓠瓜,小口,颈上敛下侈,矮圈足,颈部和腹部各有一对兽耳纽。山东临朐扬善乡出土春秋晚期“公孙壶”,长颈圆腹,颈部和腹部各有一对环耳,颈耳有提链穿系,矮圈足。《商周彝器通考》图749君壶”,特点是颈短,鼓腹,矮圈足。春秋晚期器。

48青铜浴缶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浴缶是盛水器,流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其形制特征是:形似罐,圆腹有盖,腹上有两个或四个提环耳,下有圈足。有三种式样:河南淅川下寺出土春秋晚期“龙纹缶”为代表,圆罐形,短颈,有盖,盖顶上有圆形捉手,平底。河南淅川下寺出土春秋晚期“龙纹盥缶”为代表,圆罐形,肩部有活链,腹上有两小系,矮圈足,盖上有四纽。浙江绍兴坡塘出土的战国“蟠蛇纹缶”为代表,圆瓮形身,肩部有活提链,平底,下有三小足。

49青铜盆有哪些式样,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盆是盛水器,基本形制是有盖,敛口,折沿,直壁下收,平底,无足,是春秋时代出现的器形。有的自铭为“”。现归为盆。基本式样有5种。

以《商周彝器通考》图880“曾大保盆”为春秋早期器形代表,特点是平缘,折肩,兽首耳。以河南新野城关镇出土“交龙纹”为春秋早期代表,特点是侈口,折肩,兽首

耳。河南潢川上游岗$出土春秋早期“子兀舌”为代表,特点是侈口,折肩,兽首环耳。以《商周彝器通考》图40春秋中期“伯盏”为春秋中期代表,特点是高身,宽缘,束颈,三足。河南辉县出土“盖”为春秋中期代表,特点是矮身,窄缘,束颈,环耳。

50青铜器有哪些品类,器形上有何时代特点?

答:乐器是青铜礼器的一部分,商周奴隶主贵族有“礼非乐不履”之说。大意是说,礼制如果没有乐来配合,很难体现出礼的高低贵贱,也没有庄严的气氛。常见的青铜乐器有钟、钲、铙、鼓,錞于、铃、铎、句鑃等。

钟是祭祀或宴飨时用的打击乐器具,还用于纪功烈,《左传·襄公十九年》:“季武子以所得于齐之兵,作林钟,而铭鲁功焉。”钟由商代铜铙演变而来,始于西周中期,沿用于今。唐代以后,钟的用途就不再是乐器而成为打点定时之用。

钟的各部位名称如周纪侯钟命名图示:钟顶为舞,弧形口的尖端为铣,枚下部至弧形口为鼓,鼓中部为隧,弧形口为于,钟中部为钲,钟顶上的柄为甬,甬顶端为衡,甬中部凸出部位为干,悬钟的环为旋,钲两侧突出的乳钉为枚,枚端为景,枚间的花纹斜带为篆。

钟的种类极多,可分为甬钟、纽钟、镈(音“搏”)钟三类。还有按照音响频率编组使用的叫编钟。按照钟的基本形制有24基本式样。

甬钟:即钟舞上有长柄()的钟,侧立悬挂而奏之。

纽钟:即钟舞上无甬而有方、圆或兽形的纽,称其为纽钟。此钟正悬而击之。战国时多为姐钟。舞上有长柄(即甬)的钟。此钟侧悬而奏之。春秋时多为甬钟。钮钟在春秋时钟纽为长方扁形,而战国则为双蟠螭或伏兽形纽。

(音“搏”)钟:大型单件打击乐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贵族们在宴飨、祭祀时与编钟编磬相和使用的乐器。基本形制与纽钟相同。即为钟舞上无甬,却有扁环或兽形纽的平口钟,谓之为镈钟,亦为正悬而击之。还有无枚的钟,此钟多出现于西周晚期。无论哪类钟,其基本形制皆为扁椭体,平顶,弧形口,顶上有可悬挂的甬或纽。

编钟:将声响频率不同的钟,以大小依次排列,成为合律合奏的音阶,有三个甚至十几件为一组的钟。编钟首先出现于陕西西安普渡村西周墓,编钟为三件一组,其特征为钲长而鼓短,钲间皆以细粒点为界带,枚尖而长,甬上有旋或旋虫,甬两端空而中间实,弧形口。

西周时期,有无枚和凸起柱状长枚钟两种,弧形口,舞平,多有甬而侧悬,正悬纽钟未见。曾著录一件无枚钟,体短而粗,通体饰云雷纹,口微弧。过去有人认为枚是校音的,敲则发出音律,实际上枚是使音色浓重优雅而不致过于清楚,无枚钟的音色更薄而清越。

编钟盛行于春秋战国。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一组编钟,其数量65件居编钟之榜首;其壮观更应居世之冠。此编钟分两层悬挂于曲尺形架上,由六个武士分层托举,还有精巧灵活的钟纽,真乃一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