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太极文化中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

 cstan98 2015-03-25

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哲学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太极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太极哲学中的宇宙一统的一元论宇宙观,阴阳平衡、阴阳和合、五行生克制化、“太极和”理论,“心物一元”论的三元哲学思想等都闪耀着东方文化的生态哲学思想光芒,太极文化在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生态哲学发展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体现了与现代生态文明相契合的生态智慧,也正是这些生态智慧,指导着中华民族在适应自然,利用自然规律保护自然、开发自然中生生不息,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使中华文明经久不衰。太极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太极文化蕴含了深厚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


1、太极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太极”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用来表述宇宙本源及其无限性的一个概念,“太”有至的意思,“极”则为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在孔子所作《易传·系词·上》中记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阴阳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对立而相依的阴和阳两个方面。孔子认为“太极”不仅是宇宙之“本”,也是宇宙演变之大道。宇宙之“本”运行,使阴阳相分并产生天地两仪,阴阳不断相分便产生春、夏、秋、冬四象及宇宙万物。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有“无极”:“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第四十二章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其中之“道”即“无”(无极),“一”为“太极”,“二” 为“阴阳”,“三”为宇宙“物质、能量、信息”三大体系。“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说明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对立统一的太极原理概念。“中气以为和”即指“极中之道,醇和未分之意”,即太极也。与孔子不同的是,老子参透了太极法则中的矛盾论与和谐论。太极之“道”天然包含着对立的阴阳两面,但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与矛盾运动最终成就了宇宙新的和谐体系。


太极文化中太极图是图形哲学,是无字天书,是中华第一图。太极图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是文学作品中所说的伏羲制太极图,二是根据考古得出的科学结论。依据考古发现:大量的太极图雏形呈现在六七千年前出土的器皿上和四五千年的纺织陶轮上。因而太极文化的起源即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太极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之根,中华文明之母,是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总源头,太极文化中的阴阳学说是中华哲学的核心,太极哲学是世界哲学之源。太极文化在中医理论、养生精髓、园林建筑、体育武术、风水人文、自然科学等领域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走向了世界。太极图形在韩国国旗、空军、航空、银行等很多领域应用,在蒙古国、新加坡、丹麦以及联合国的诸多机构作为图徽。梳理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太极和”理念成就了中华文化儒道互补及儒、道、佛三足鼎立、三教合一的文化格局。在百家争鸣中儒、道胜出,而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文化,后来儒道又与外来的佛教文化形成三教既鼎立又合一的局面。促成中华文化这种发展态势的根本原因,是中华先贤对太极文化阴阳互补精神的深刻领悟。三国魏孟康以“太极元气,合三为一”(《三统历》)解释太极图。“三”指阴阳鱼太极图中的黑、白及分界线,后人认为“含三为一”既指万物正、反、合三者组成的矛盾整体结构,也指天、地、人“三极”合一的宇宙结构。


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1017-1073年)的《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生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布顺,四时行焉”。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推道体本原为无极,无极而太极,如吾心之寂然无思,万善未发毫无生动的迹象,是无极也,然此心未发,自有昭然不昧之本体是太极也”


2、太极文化与生态文明的一致性内涵


2.1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尚书》中讲“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为明”。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建立以生态平衡和心态平衡为基础的高度信息化的新的社会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指人们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不断克服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实现人与人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人与宇宙万物和谐共生,即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制度、精神方面成果的总和。以实现物态平和与生态平衡,生态平衡与心态平衡的动态平衡[3]。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2.2 太极文化回答了宇宙的起源及宇宙万事万物的演化转变规律


“道”即“无”(无极),“一”为“太极”,“二”为“阴阳”,“三”可指“物质、能量、信息”三大体系,或指天、地、人。“无极”者,无之极,天地未开,至无至极,无形无象是名“无极”。无者无可说,无可形,无可指,无限量,即大道也。大道无形,大道虚空,大道归无。但是无中不无,虚中不空,虚空中含有能量。宇宙在大爆炸时留有取之不尽的能量,现代科学已证明在宇宙中有暗物质以能量形式存在。人在高度入静时则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能够招摄这些能量[2]。即只有无极是永恒,而不处于轮回之中。太极为一气而未判阴阳,但含有昭然不昧的本体孕有阴阳两仪。故为“有”,分阴分阳后,称两仪太极,分四象后称四象太极,分五行后称五行太极,分八卦后称八卦太极。由此演化生成了宇宙万事万物,由太极而始,宇宙万事万物都处于无休无止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交换的无边无际的轮回之中。人的一生创造的物质是有限的,但欲望是无限的,这就产生了有限物质与无限欲望的矛盾。但人生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一样的,即所谓“哭着来,空手走”的人生规律。


2.3 太极文化与生态哲学


太极者,极大曰太未分一,极者至也,就是说大到无限则其大无外,极之无尽则其小无内。说明大到宏观世界的宇宙,小到微观世界的粒子都存在太极态[1]。即无时不太极,无处不太极,无事不太极。其意指浩瀚宇宙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对立而相依的阴和阳两个方面。而它们之间这种相互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相依存的关系,既是事物存在的一般规律,是宇宙万事万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一切事物产生于毁灭的根由所在。这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哲学辩证法,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光辉体现。即蕴含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太极哲学中的“阴阳共生,心物一元”的思想观念源自《易经》。《易经》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根本,哲学中的哲学,经典中的经典。阴阳二者彼此之间的相互变化,五行相生相克,从中去建立它的宇宙观、世界观、伦理观。从宇宙本体及生命本体考察太极哲学的“宇宙一统的一元论”,不难发现它强调的是人与万物及宇宙万物自身既矛盾又联系,既对立又包容的关系。人与万物在矛盾对立中不断演化、共生,在平衡中达成新的和谐。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整体性的观点是生态哲学的最基本观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和谐性、有序性、动态性等特征表明生态系统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从而太极哲学在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生态哲学思想的同时,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3、太极文化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思想探索


文化是侧重人类创造的过程,文明是侧重于人类创造的成果。当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面临着社会危机、思想危机和生态危机三大危机,社会生活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纷繁复杂的格局,促使人们重新解读与阐释古老的太极文化。明赐东所著《太极图探秘》一书中,阐释了太极(6000年前)→八卦(4000年前)→易经(3000年前)→儒道共禀(2500年前)→百家争鸣(2000年前)→三教合一(1000年前)→世界大同(100年前)→和谐理论(当前)的中华文化波浪图,揭示出了太极文化就是中国的源文化,其哲理精髓滋养了中华文化的各种子文化。即各种子文化都与太极文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关系。中华民族的先哲早就探求出宇宙和人生的最高境界,这就是“道”。道是智慧之源、知识之根、学术之本,它是宗教的终极信仰,哲学的最高本体,科学的原始公设,美学的最高境界,伦理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世界文明的坚实支点,人类精神回归的家园。中华民族的所有文化要素,都是以道为中心展开的,道是其一切文化形态的逻辑起点,也是它们的逻辑终点。即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整体:儒、释、道是一体,三教九流是一体,诸子百家是一体,佛、道、医、儒、武、巫、易、堪舆也是一体,上自治国用兵,中到修身养性,下至百工技艺、医卜星算,皆是研习自己的道。现代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是源与流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均同根同祖——太极哲学,太极哲学是世界哲学之源。所以太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文化。


《太极图探秘》一书中所提出的物质与精神平衡的思想,科学太极思想(即太极图是科学,是哲学图形);哲学是解开太极图之奥的钥匙的思想;宇宙轮回图与宇宙太极模型思想即用图形来表示宇宙大爆炸(包括太阳系、地球的产生)、宇宙轮回及宇宙太极模型。仁者爱物的思想即“仁”不只是自私的只爱人类本身,而应扩充到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人类的朋友,即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老子“道”与和谐及万物归一的思想。明赐东还提出了平衡论——科学基本定律;发现太极图蕴含的“宇宙一统的一元论”的宇宙观以及“太极和”理念,能规避近代西方哲学二元对立思维带来的诸多弊端,以“太极和”的包容、化合为前提,以共存、共荣为目的,在矛盾对立中最终走向多元的和谐与统一。太极和的思想,“和”的文化——世界文化永恒主题,使多元的世界,多元文化之间消弥文化与文明的隔膜,“和”文化引领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同时促进世界和平,世界和谐,建设“大同世界”。从而开创人类文明新纪元。


根据明赐东提出的宇宙轮回及宇宙太极模型,可以看出:自宇宙无始(即无极原始)以来,宇宙生态系统的生态文明进程自然遵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自然演化发展,最后“万物归一”太极返无极,后天返先天的生态文明演化发生、发展及归元,从而是宇宙万事万物轮回变幻的演化过程。而地球生物圈生态文明进程则与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形成有关。而人类生态文明进程则是自人类诞生而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


4、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哲学思考


根据“太极和”的思想,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至今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太极和”的核心是平衡,即阴阳平衡,只有万物的正反两方面势均力敌,处于均势,太极中的阴、阳方能共生和谐,方能此消彼长。因此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不断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方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然而,当代生态危机已经触目惊心,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科学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提倡建设生态文明,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生态良好,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持续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与自然互为影响,人类并非世界的唯一主宰,人类对自然应该担负责任。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助于人类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科学发展道路,是发展与保护两者不可偏废,暨对立又统一,保护限制发展,过度发展,无序发展就不能保护环境;发展促进保护,保护推动发展。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才能消除人类与自然严重对立的局面,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应用太极哲学树立先进的生态哲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生态文化、生态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方面协调发展,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持续发展,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