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是湿的(互联网界人人必读)

 读脉一帖 2015-03-26



编辑推荐

    21世纪最有价值的未来学读本,获选《商业周刊》最佳商业书籍,《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比尔·盖茨接班人、微软首席架构师雷·奥兹重磅推荐!不论世界是平的还是弯的,未来一定是湿的!
  微软、诺基亚、宝洁、BBC、乐高、美国海军最推崇的咨询顾问,“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为你直指商业模式变革和社会发展的宏大趋势,彻底改变你看待未来的角度和视野!
  “在这本极具可读性的书里,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和洞见,它们将彻底变革你的思维方式,去看待由社会性媒体主导的新纪元。极力推荐。”
     ——《连线》杂志副总编、畅销书《长尾理论》作者 克里斯·安德森
  “克莱·舍基将一个又一个故事联系起来,回答了为什么我们的商业、社会、生活已经——并且将继续——被网络世界这一社会性工具所改变。”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微软首席架构师 雷·奥兹
  “克莱·舍基是互联网革命中最伟大的思考者。但本书绝对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方面的书,它引人入胜地将我们指向整个社会的未来。任何对人类群体的力量和影响感兴趣的人,都一定要读这本书。”
   ——《连线》杂志的撰稿人兼编辑、《坏事变好事》作者 史蒂夫·约翰逊
  “一直以来,克莱·舍基都是我最欣赏的关于互联网的思考者。不仅仅是因为他聪明,思维缜密,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将不成熟的理论和创意具体化,变成华丽的、耀人的卓越洞见,引发我的思考。”
   ——“福布斯”07年互联网名人、Boing Boing网站的编辑、畅销书作家科瑞·多克特罗


内容推荐

     一位妇女丢掉了手机,但征召了一群志愿者将其从盗窃者手中夺回。一个旅客在乘坐飞机时领受恶劣服务,她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动了一场全民运动。在伦敦地铁爆炸案和印度洋海啸中,公民们用可拍照手机提供了比摄影记者更完备的记录。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由管理甚少的参与者们撰写的……
   不论在何处,你都能看见人们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种公共行动。一部集众人之力的百科全书、一个丢失手机的传奇,这些事情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它们乃至更多事情的影响实际上有着共同的根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我们的交流工具支持群体对话与群体行动。聚集一群人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
  如同印刷机放大了个人的头脑,电话加强了双向沟通,一系列新工具如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也强化了群体交流。因为人类天生就擅长群体工作,所有能够强化群体努力的东西终会改变社会。商业模式以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被改变,更大的社会影响达到极为深刻的程度,以致我们无法认识。现在一个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人可以掀起一场颠覆10亿美元产业的运动。
  在本书中,克雷?舍基,一个新文化的最敏锐的观察者,对此种社会革命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


精彩书评

     未来是湿的,听起来满是内涵。实际上,的确很内涵。自工业化时代以来,机器的泛滥和社会化大生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步物化,商品的关系取代了人的关系,这是一种干巴巴的关系,毫无生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一线生机,人们在网络上自由组织,为了喜欢的事而不是为了利益付出努力。这种无组织所带来的组织力量,即将改变人和社会的关系,它将是湿漉漉的,像是下过一场雨,润物细无声,充满人情味儿。

     在这本书里,有一个概念反复提到——“幂律定律,即80/20原则。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原则,以100人为单位组成的小组在一项工作中,只有20人积极参与,并承担了总工作的80%,在这20人中又可以发现最积极的人所作出的贡献远远超过第二积极的人,它们之间的差距远超过第二与第三之间的差距,以此类推。有趣的是,我们常常在国家财富分配的图表中看到这种分布,以此表现极少数的人掌握绝大部分的财富。这个模式如此普遍,它被称为可预料的不均衡

     作者在书中举了维基百科用户进行文章编辑的例子,尽管只有2%的用户提交过内容,这2%的人完成了几乎所有的工作。维基百科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成功可遇不可求,它也满足幂律分布的原则:每天有无数的策划与点子在网络上被提出来,不断有人加入、付出努力,但是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失败了,维基百科这样成功的个例甚至不到1%。那么,我们还应该对互联网的组织力量报以乐观的态度吗?未来能成功地变湿吗?

     在组织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机构困境n个人的群体协作中,如果每个人之间都两两进行沟通与交流,那必须进行n-1!次的对话,当n逐渐增大,协作所需付出的交流成本和时间显然过于庞大。因此当要完成一件较大规模的工作时,我们采取一定的组织架构,此时的传播分为同级别间的横向传播与相邻级别间的纵向传播,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降低了交流成本。组织架构的应用现今非常普遍,我们所能看到的各种社会团体和企业都采用一定的组织模式。但是这种做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需要相应地付出一定的组织成本,以此来维持架构的正常运作。这部分组织成本无法避免,所有的机构都存在这样的机构困境

     拿我们学校的社团来说,本来大家加入社团是为了兴趣爱好,但是加入了以后却发现会有定期的会议和聚餐,最后大家往往为内建而奔忙,违背了最初入社的意愿。这简直是血淋淋的机构困境的写照,事实上没有一家机构能够把自身的所有能量投入到对其使命的追求之中,它必须耗费可观的努力来维持纪律和结构,这样做只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电子邮件的普及、论坛和讨论小组的兴起、社交网站的风行等共享行为,我们可以向机构困境大声地说NO。人们聚在一起讨论,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联系,不需要商议场地、约定时间、最后不远万里克服地理空间的障碍。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因为一个感兴趣的话题,随时随意地交流,如果这时候有人想做一件什么事,会有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几万人看到,如果这件事听起来不太为难的话,人们会很乐意地加入进来。我们不再需要费劲千辛万苦地成立一个机构,此时的交易成本极低,不再存在所谓的困境。顺便提一句,完成这件事甚至不需要固定的一群人。

     这时候我们再回到前面,回答未来能不能湿的问题。答案已然显而易见:当互联网上的交易成本几近降为零时,会有成千上万的合作被提出来,极少数成功的案例造就了维基百科,造就了LINUX系统,以及此书不曾提到的政治群众运动。而那些失败的案例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当然,有一部分的时间损耗)。

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介,改变了传统媒介先过滤后发布的模式,所有用户都拥有发布信息的权力,这种先发布后过滤的逻辑意味着新的社会系统必须容忍极大数量的失败。所幸的是,我们已经无需为这些失败付出昂贵的代价了。

     本书所涉及的内容不仅限于此,作者还花了大量笔墨讲了一些更为细致的问题。比如他提到一个成功的协作还需要良好的共识、适合的工具和恰当的协议,提到了网络组织仍然存在一些社会性困境的问题等等。我只选择了最具启发性的一点简略地谈了自身粗浅的认识,开篇目标提得很远大,然而要实现一个融洽的社会氛围还需要更多时间的磨合,需要更多的成功和多得多的失败。(《未来是湿的》书评/像泥煤那麼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