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中医冬病夏治

 昵称10019288 2015-03-26
细说中医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其是对一些在冬季容易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冬病夏治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在冬季或受寒后易患病者多属于平素脾肾阳虚、正气不足,这些人因受夏季阳气隆盛的影响与促动,和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一年中变化的峰值,虚阳有欲动而趋于好转的态势,体内寒凝之气也因此易于解除,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佳效,即为“春夏养阳”的体现。
在人体的穴位上贴药防治是颇有代表性的方法,一般称为“三伏敷贴”,中医称为天灸。主要由细辛、元胡、干姜、白芥子、肉桂等刺激性的中药制成,使用时固定敷在特定穴位上,保留一定时间,通过药物对皮肤的刺激,疏通背部穴位,一气贯通,从而系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咽炎、甲减、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强直性脊柱炎、产后风湿等)、脾胃虚寒类疾病(腹泻、腹部冷痛等)、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痛经、冻疮及体质虚弱所致的易感冒、手足发凉等。
“冬病夏治”疗法包括多种治法,除穴位敷贴,还有中药内服和外用、艾灸、中药熏蒸、中药药浴等。好发“冬病”的病人多以肺脾肾三脏的阳气虚损为根本,通过内服益气扶阳的中药可达到补阳目的。内治以补肾、固护正气为主,据病情不同可选用扶正抗敏合剂、健脾益肾理肺膏、宁肺合剂、健胃胶囊等中成药。灸法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培补脾胃、强壮元阳、扶正祛邪。《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如常灸足三里具有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的功效,灸神阙、气海、关元穴能温补元阳、健运脾胃,艾灸对于虚寒性消化系统、妇科疾病等均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