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

 老包书屋 2015-03-26

 

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成果报告

 

◎教育行者

 

    博主按:此项目已获2013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经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教学成果奖评选。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漠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学习成为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牢牢地掌握着话语权,偶尔的课堂提问也是为了检查教师讲解的效果。这种学习方式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导致了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压抑了学生潜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但这种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学生潜能受到压抑而被动学习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其主要表现有:灌输多,互动少;管理包办多,潜能激发少;课前自学不够,课上依赖听讲,课后负担重。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学行为惯性、应试教育的束缚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压抑了学生潜能。

    学生潜能是指学生建立在遗传素质和先天发育素质基础上的,生来就蕴含的发展可能性。每一个人都是具有潜能的,而且这些潜能都有可塑性。尤其是身心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学生。好的课堂就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和释放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当下发展助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潜能压抑为潜能释放的课堂。“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是指连云港市基础教育工作者进行的“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它以尊重学生主体、落实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以激发和释放学生潜能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潜能发展与实现为目标。其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使学生潜能激发和释放有了理念诠释、操作策略,并不断发展提升;使师生的教学活动,乃至师生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和谐快乐;使学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句子、发展特色。连云港市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正努力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地对待学生的自尊心。充分尊重学生自尊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充分相信学生,激发和释放学生的阅读理解潜能、发现探究潜能、表现展示潜能、自我实现潜能,解放师生思想桎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促进学生潜能发展和潜能实现,正是“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所追求的。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

    (一)深入学习,基于实践,设计“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实施方案

    1.学习人本心理学、建构主义等理论

    人本心理学认为人类本性是善的,而且人类本性中原就蕴藏着无限的潜力。人本心理学的研究,不只是了解人性,而且主张改善环境以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以期臻于自我实现的境界。人本心理学的观点表现出对人类自我实现潜能、人的积极自主性的坚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指出,学习方式有“听讲”、“阅读”、“声音及图片”、“示范”、“小组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教别人或马上应用”七种。通过上述七种学习方式学习,24小时后(注:有的研究为2周后)可以记住的内容依次为5%、10%、20%、30%、50%、75%、90%。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们的独一无二,来自于他们基于遗传的,在环境影响下的自我实现。这里说的环境影响,教育教学责无旁贷。基于人本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兴趣、需要,创设适切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互教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而“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多运用“示范”、“小组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教别人或马上应用”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学习潜能会得到激发和释放,学习效果会更好。

    2.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期研究与实践

    2001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研究》、《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与评价策略研究》等省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为“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积累了研究经验。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我们进行“教学质量年”等三个教学主题年活动,举办“百节好课”展示观摩活动,实施“激发学习内驱力工程”等,为“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3.设计“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实施方案

    2009年暑假期间,我集中有关专家和一线教师,研制出台《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实施方案》。

    方案总目标:研究和构建“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教学范式,并分步实施“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教学范式,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分步实施,反思提升,“追求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脚步扎扎实实

    1.推行“三案·六环节”模式

    为便于一线教师上手操作,促进“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理念尽快转化为教学行为,我们于2009年8月,启动“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实施方案,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中,“三案”指学案、教案、巩固案;“六环节”指课堂教学一般包含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环节。其中自学质疑环节处于课前(有的学科在课中)。只要能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六个环节可以任意搭配,灵活使用。该模式的关键是激发和释放学生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推行中,着重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并让教师通过实践与反思,转变教学观念。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推行,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局面初步形成。但出现了教师片面地把“六环节”当做教学“六步骤”进行操作的问题。

    2.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2010年8月,我们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提升为“‘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六模块”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模块。“六模块”和“六环节”相比,突出了每个模块的作用,强调了模块的可选择、可组合、可建构的特点。关键是进一步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进一步释放学生潜能、发展学生潜能,同时解决了教师机械模仿的问题。

    开展“‘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现场推进会、案例研讨会多次,海头高级中学、柘汪二中、师专一附小分别作为案例研讨和推进会现场。各学科开展高效课堂展示、交流、观摩、研讨活动30余次。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施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了学生潜能,使课堂成为了学生“学、教、互教互学”的场所。但有些教师对“模块”的作用和关系理解不到位,不能灵活整合“模块”进行教学;有的课堂存在学生、教师、环境、资源、方法等要素不和谐的问题。

    3.推广“建构式生态课堂”

    针对存在问题,2011年底,我们提出推广注重内涵要求的“建构式生态课堂”。明确了“民主与平等、自然与和谐、自主与合作、探究与生成、开放与选择”等内涵要求。它使师生的潜能都得到激发与释放,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中学生学、教师教、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要素协调和谐共振,课堂教学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生成,在互教互学中共享,在教师精讲点拨中明晰疑惑与知识结构,在矫正反馈和迁移运用中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进一步释放和实现潜能、发展潜能。

    开展教学视导、“建构式生态课堂”现场推进会4次。各学科开展“建构式生态课堂”研讨活动50余次。总结实施成果,出版《从课堂走向远方》。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追求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以主人地位的确立来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学生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以主人权益的行使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幸福感,以主人活动的体验来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与实现。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主旨及核心内容

    主旨:改变课堂结构,释放学生潜能,切实“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核心内容:诠释与践行“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潜能”是与“现实”相对的,指事物内部包含的种种发展趋势。“潜能”变为“现实”又引起了新的“潜能”。

    “学生潜能”指学生身上潜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可能,是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各种能力或能量。

    “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潜能压抑为潜能释放的课堂。就是通过优化课堂环境,落实自主学习,提供释放学生潜能的机会和平台,充分激活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与实现的课堂。

    “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是指连云港市基础教育工作者进行的“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其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相信学生,是指相信学生具有学习潜能,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愿望,相信学生学习潜能通过创设安全学习环境,适当问题引导,恰当的教学活动组织可以得到激发和释放,相信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能够不断地发展与成长。相信学生是“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前提。

    解放学生,是指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交流展示的机会,互教互学的机会,质疑释疑和迁移应用的机会,让学生潜能充分激发和释放出来。也是指让学生从繁重的课后作业与练习负担中解放出来。解放学生是“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根本。

    依靠学生,是指让教学过程向学习过程转变,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把第一阅读、思考、交流展示、探究、迁移运用时间还给学生。让学习问题的发现、知疑、质疑、释疑的过程紧紧依靠学生,让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成果生成主要来自学生。依靠学生是“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关键。

    发展学生,指学生“潜能”不断产生,不断转化为“现实”的无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有些潜能转化为现实,有些潜能得到增强,同时还可以产生新的潜能。发展学生是“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归宿。

    (二)课堂结构概述

    “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结构见图一。该结构突出自主学习,课堂活动指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检测反馈、迁移运用等。学生主要是在问题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同伴互助中,实现潜能的释放和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协同发展;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设计引导自主学习的问题,制作指导学生学习的微视频,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启发和引导学生发展。

    图一

    “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中教师、学生、模块、学习结果间的关系见图二。

    图二

    图二显示,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其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交流展示、互动探究、领会感悟和检测反思;教师作用主要体现在:设计“学案”和根据学情整合模块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设计学案,突出学案中学习问题设计,注意问题解决思路引导,制作指导学生学习微视频并上传在校园网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整合模块组织教学活动,要把握教学内容特点、学情现状,有针对性地或个性化地进行。如,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解决的问题,不再安排其他模块;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展示基本解决的问题,不再安排互动探究和矫正反馈模块;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和交流展示没有解决好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才需要安排互动探究或矫正反馈模块;对学习的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安排迁移应用模块,进行巩固与拓展;对学生存在的个性化问题需要进行个别指导。

    (三)“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主要模块操作要求和功能

    1.自学质疑模块

    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导学问题,使用课本、图片、微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基本解决学案或微视频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完成或部分完成基础练习,提出学习疑问。

    教师精心设计学案中的问题或制作教学微视频,也可以用语言表达或通过板演等形式给出导学问题。注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问题解决情况,及时分析反馈数据,准备好组织交流展示、解疑释疑等的预案。

    本模块是“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基础模块,目的是释放学生阅读理解潜能与发现问题潜能,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并为交流展示作好准备。可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思考和提出问题等习惯。

    2.交流展示模块

    学生交流展示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组织学生互教互学,并通过倾听、观察与思考及时调整教学安排,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使课堂成为师生互教互学和共同成长的平台。

    本模块是“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关键模块,目的是释放学生发现、表现和展示潜能,落实互教互学,反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使学生养成在众人面前大声说话的习惯,表达和展示自我的习惯,听取和吸收他人意见的习惯,与他人分享的习惯等。

    3.互动探究模块

    师生共同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交流。教师注意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注意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互动探究氛围;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注重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本模块是“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重要模块,目的是释放学生合作与探究潜能,解决重要学习主题或疑难学习内容。可养成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等。

    4.迁移运用模块

    学生完成学案中未完成的问题或完成巩固案中的问题,以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注意选择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完成。

    本模块是“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深化模块,目的是释放学生自信潜能、自我实现潜能,落实举一反三能力培养,深化和拓展其他模块学习效果。可养成学生重视应用的习惯,联系实际的习惯,活学活用的习惯等。

    (四)推广策略

    一是教研先行。课题研究、调研视导相结合,着眼推广过程真实问题的分析解决,帮助学校和教师走出误区,从而提高研究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效益。

    二是行政推动。借每年市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解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理念与要求,布置推进程序和任务,加快研究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进程。

    三是典型引领。发现和选择典型,扶植和培育典型,以典型为榜样,引领“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推进与普及。

    四是成就感召。以课改典型学校学生发展成就,师生面貌变化,学校特色等感召其他学校;以表彰领航校长、领航教师等感召其他校长和教师。

    五是发展提升。“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之路,缺少可借鉴的经验,我们且思且行,且行且思,不断发展提升追求的内涵与境界。

    四、效果与反思

    (一)研究与实践效果

    1.研制和检验了“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教学范式

    明晰了“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的理念、框架、操作和内涵,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潜能压抑为潜能释放的课堂。就是通过优化课堂环境,落实自主学习,提供释放学生潜能的机会和平台,充分激活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与实现的课堂。其核心理念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它以“模块”为实施单元,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主建构、互教互学为主要形式,以师生忘我、融为一体为最高境界。是追求师生关系、师生与环境关系和谐发展的课堂,是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2.形成“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区域推进策略,提升了区域教育知名度

    提出教研先行、行政推动、典型引领、成就感召、发展提升等区域推进策略。聚力顶层设计,形成实施方案;教研、教育行政、学校、师生形成合力,实施方案;不断改进,不断深化实施。   “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借鉴路径。相关成果通过《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上海教育科研》《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报》等杂志、媒体报道,提升连云港市区域教育的知名度。

    3.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速度快,并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发展提升

    “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借助教研先行、典型引领、成就感召等迅速转化为教学行为。它突出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潜能受压抑的问题,逐步解决了课堂沉闷、教学不民主的问题,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机械模仿和教学与研究热情不高的问题,以及学生后续发展潜能不足问题等。

    4.学生潜能得到释放,学生发展进入新时期

    “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落实了学生主动学习,释放了学生被压抑的阅读理解、发现探究、展示表现、自我实现等潜能,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状态;将慕课、微课等与学案中的问题导学相结合,实现翻转课堂;维持了学生主动而高昂的学习劲头,使学生自主学习、互教互学、思维碰撞、共同建构、尝试运用等成为课堂常态。学生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心态阳光,健康成长。

    5.教师热情被点燃,教师发展走上新平台

    “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点燃了教师研究与实践的热情,教师研究与实践成效显著。在2013年省教学成果奖评比中,我市有四个项目获特等奖;在被称为省青年教师“奥斯卡”奖的基本功大赛中,我市有40名选手获省一等奖,其中13人为学科(段)一等奖的第一名,成绩名列全省第一;在省“学科德育精品课程”评比中,全省共评出一等奖48节,我市有22节;在全国“学科德育精品课程”评比中,我省有36节获一等奖,我市有13节;一线教师发表与该项目有关的省级以上文章1000余篇,主持有关课题200余项。

    6.校本实施取得新成果,学校发展步入新阶段

    “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使学校找到属于自己发展的句子,学校特色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和彰显。如,海头高中探索形成了“蓝色课堂”。刘兴法校长撰写的“蓝色课堂:青春生命的哺育港湾——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教学改革校本化探索与实践”发表于 2013年6月18日《中国教育报》;白塔高中“分层次问题教学”、白塔初中的“一二三” 课堂、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的“生本·智慧·内涵·开放”课堂等都在枪柄实施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江苏省课程基地创建中,我市有25个项目成功创建,位居全省前列。

    (二)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应用前景

    1.为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效益提供了范例

    2009年11月24日《中国教育报》的专题报道中,这样描述我市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自学、合学、争论、交流,学生的思考和思想汩汩流动,学生在享受自主学习的生命乐趣;教师少了专属的黑板和讲台,成为行走在学生群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

    2.为大面积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提供了范例

    2012年7月5日《中国教育报》发表《回到教育原点推广高效课堂》,认为“连云港市基础教育‘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成果显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是‘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灵魂。教学过程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这种教学改革的区域性大面积推进,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普及。”

    3.为丰富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范例

    2010年12月28日《中国教育报》的《追寻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一文中认为连云港市的高效课堂,是一条适于“本土”的高效课堂,它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改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追寻到超越课堂之上的东西——文化熏陶人,文化感染人,文化提升人。2013年第9期《人民教育》的《激发智慧  释放潜能——江苏省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践探索》一文介绍了“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范式。

    4.为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益提供了范例

    2013年1月23日的《中国教师报》发表《连云港的课改逻辑》,总结出连云港市区域推进课堂改革的经验:“放大校长和教师的自学与展示;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相结合;建设相应的课程体系和资源;让师生快乐和幸福。”

    5.有关专家、领导给予较高评价,连云港基础教育“后发先至”

    2013年12月12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发展处处长沈白榆说:“连云港市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顺应孩子自然天性、尊重孩子生命姿态、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教育革命。”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说:“教育即生长,连云港市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构建孩子自我生长的生态系统,使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人生可能性,并让孩子现在的课堂生活幸福而有意义。”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多次来我市,他对我市推进“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高度关注,他说:“我概括成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呢?‘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好的思路,才引领扎实发展。第二句话,‘不枉此行印象深’,印象深在什么地方呢?再概括成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第三句,‘不负此行信心足’,信心足在什么地方?我就用连云港的一句话,‘后发可以先至’。”

    (三)研究与实践反思

    一是学生潜能是多方面的、巨大的,学生潜能类型与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分析;二是学生潜能是发展变化的,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潜能发展,如何更好地释放学生潜能、发展学生潜能还需要从课程的改变、评价制度的改变等方面加强研究;三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激发和释放学生潜能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研究与实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