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基础教育和语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天正弘玉 2022-03-12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基础教育之思考

 

 

自开国到现在,我们搞的是面向考试,索要成绩的灌输式的应试教育。老师在台上大讲特讲,学生在台下认真地听,仔细地记,全盘接受,基本上就是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消说,给我们的祖国建设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犹如麦田大水之漫灌,虽不太科学,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丰收。

然而这些应试教育调教出来的人才,逐步地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其共存的思维活动缺憾就显山露水了,那就是继承有余,创新不足。他们因袭着旧有的传统,旧有的方式、方法,人云亦云地说、做、教、研,创新意识淡薄得犹如女人脸上擦的雪花膏;固然也有人热衷于搞点创新什么的,但那也只不过是擦在嘴上的口红,做给别人看的,其目的实乃展示自己,通达名利之途。

这样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众所周知的了:在学校高分,到社会低能。中学阶段获得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奖的多的是,参加工作以后有所建树的不多。许多当年在学校班级里面似乎是中不溜的学生,结果走向社会后大有出息;而那些当年在学校曾经屡屡出头露面、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天之骄子”走向社会后却杳如黄鹤,无声无息。最为突出的是,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大陆高校的教授获得诺贝尔奖。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难解释: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长河中,由那些零散的、表面的、粗浅的知识,逐渐深化发展为系统的、深刻的、具有精密逻辑架构的知识,这本来是一种进步,一种升华;而这些知识如果被我们作为一种固定的模式授予学生,则又使学生极易形成僵死的、封闭的思维框架,从而反过来窒息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人逐步丧失感悟能力。

  应试教育,能够教育出抱残守缺的知一守拙的人才,很难造就出见微知著的闻一知十的知权达变的抗鼎之士。我们不再是“夜郎自大”的天朝大国。我们应该冲出亚洲,把一只脚踏向太平洋,把一只手伸向欧美,敢于破格,勇于创新,做出一番赶超知识经济时代的伟业。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重点提高被教育者的素质,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和实践中的随机应变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完善自我、开拓前进的能力。一句话,我们必须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对知识和科学的活学活用的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教育。我们要教育学生“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学的知识要经过实践来检验,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应用,保持和发展鲜活的感悟能力。

  具体说来,我们的教育,不要停留在对完善的既成知识成果的表述和灌输上,更重要的是要对青少年进行联想、想象和感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想象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游戏式教学、观赏式教学、制作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其独立思考,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独立搜集处理信息,驾舟遨游猎取新知,分析解决拦路难题。总之,要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能跳出思维格局出奇制胜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课程改革和探究学习趋向的潮流。1999年我国召开了第3次全国教育工作者会议。会上提出要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把探究性学习、延展性学习不仅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且作为教育的内容标准,开发学生个人自身的潜能,提高智商,培养情商,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

  事实上,探究意识、创新意识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婴儿降生不久,就会对特别的声响、异样的光线作出明显的反应。彩色的图片、动态的画面总是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个学龄前儿童蹲在地上观看蚂蚁战争,可以一蹲半个小时甚至更长。在这半个小时里,他不仅在观察,而且在研究。他可能发现蚂蚁世界的许多秘密,诸如蚂蚁的群体作战,蚂蚁王之间的单打独斗,蚂蚁与蚂蚁之间的团结协作以及战场转移的某种规律等。随着年龄的一点点增长,青少年儿童的视野一步步扩大。对于这个无穷大的世界,他们越来越具有无穷的好奇心。而身体日增一日的强壮和高大,更使他们探索和研究五彩缤纷的问题提供了精力上的支持。人们这种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就是我们平日学习的巨大动力,这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心理出发点。

  由此看来,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是要培养发展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张扬他们的品质个性,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启用各类学习器官,尽可能多地用眼看,用鼻闻,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写,用心想,一句话,要使学生主动发展。

  这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即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利,尊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权利。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制定计划和作出决定,以求心理共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尽可能多地给予表扬和点到为止、以褒代贬的批评,以求树立其自信、自尊和上进心。

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我们应该掌握那些原则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乐学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原则。一个贪吃的人肯定吃得很多,如果有条件的话,他还净拣好的吃;一个乐学的人肯定学得很多,如果引导得力的话,还会学得很好。

二、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来达到“授人以鱼”的目的。传授知识不是主要,重要的是教授方法。

三、教育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积极的暗示和鼓励的方式,少采取消极的命令和刺激的方式。

四、开智明慧,体察性灵。“要想富,先修路。”路路畅通,学习如风。强化思维训练,挖掘潜能,培植情商,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目的。

五、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可以游戏,可以演出,可以欣赏,可以辩论等,激发其好奇心,并沿着这一轨迹去探究。

六、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对学生一视同仁,有涵养,不欺骗,不作伪,不迁怒,不姑息。

七、随地随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激励和表扬,满足其成就感。

归结到语文教学。语文不仅是腔圆声润的汉语,不仅是方方正正的汉字,也不是写几篇作文、做几道试题就代表了的,它还是我们充满诗意的生活,还是我们生活中美的升华,还是那真、善、美中让人荡气回肠的情感。它可以是天边飘过的一片云,轻轻地移动自由自在;它可以是秋天里那湛蓝而又高远的天空,一望无垠,无遮无碍;她可以是黄昏天边那如血的夕阳,映照旅人,染红山川。这些美好的事物,口头描述是“语”,抒写出来就是“文”,它们都是语文的华美乐章。语文处处都在,时时都有,事事都用,它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万花筒,每时每刻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学好语文,它不仅能使我们悦目于曹州牡丹的国色天香,爽情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体会出水浒好汉风风火火的豪壮,伤情于林黛玉泪珠飞红中的愁绪似海;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滋润出一双看清世界寻找光明的眼睛。

学好语文,我们可以轻松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活动课程的参与,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和父母辩论,与客人交谈,给别人写信和辅导,我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庭广众之下滔滔不绝,在美景胜迹处畅所欲言,一抒豪情。

语文的教学,应该更多地注重于学校中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养成语言运用意识,培植情商。正因如此,语文的教学,理应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而不仅仅是字、词、句、章的学习,来达到对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欣赏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体会出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共鸣于那“大雪满弓刀”的爱国豪情。

无处不在的语文,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迅速地从死板教条的课堂教学中跳出来,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猎取新知,形成语言意识和语文运用习惯。具体来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主导着学生进入其主体地位意识,能动地释放其思想的情感力量,同化课文的言语;课堂外,指导学生在其他的课程学习和活动中,无论运算还是问答,都自觉地强化语言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引导学生在看电视、听歌曲、和父母对话、与客人交谈等事情中,积极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人际之间的各种交谈,报告会、交流会、展览会、看电影,听戏剧、参观访问、调查、游览等,都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加强训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