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木:历史的奇葩古罗马

 闲之寻味 2015-03-27

2.14 历史的奇葩古罗马


罗马可以统一意大利,并且以此为基础,在地中海周边四处征服,建立一个大帝国,可以说是古代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大国的建立,在古代现代都有,但是总是有一些特定的地缘,经济或是技术上的深层次原因。古代的交通、技术条件落后,大一统多半是出现在大河旁边。比如说尼罗河岸畔的古埃及,或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代华夏,因为需要大规模政治组织来应付河水涨落给经济与民生带来的问题,催生大国的形成。古罗马帝国却是围着地中海而建立起来的,并没有一条大河作为纽带。有人说,罗马帝国将地中海变成内湖,可是地中海的面积有两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是我们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比湖大出很多很多。它可以是航道,但是以古代的航行技术,它更多的是天然的阻隔。从东到西,有3900公里的距离。(相形之下,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线距离是2400公里)。从南到北,气候、水土、人文都有很大差异。大国也可以建立在现代的技术之上,蒸汽机,铁路,电报电话,特别是工业化经济对资源、市场的渴求,造就了像美国、俄罗斯这样的现代大国。但是在古罗马帝国存在的那几百年之中,技术水准并没有什么突破或是明显的进步,经济也一直是以农业为主。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何以会产生一个围绕着地中海的罗马帝国?这一问题,让现代历史研究者们绞尽脑汁,却想不出一个像样答案。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围着地中海的大一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有罗马做到。即使是在喷气飞机,卫星导航,光纤通讯的当下,也没有人做得到,甚至都难得有人会想得到。


大一统的建立,肯定少不了军事征服与扩张。在这一点上,罗马仰仗的一是支农民军。在历史上相对安定的华夏,通常概念之中的农民,向望的是安居乐业,守着两亩地,管好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愿出远门,对兵役更是避之唯恐不及。罗马的农民,却是一到农闲季节就放下锄头,组成军团外出征战。这一方面是因为罗马帝国兴起之前的意大利,政治上四分五裂,分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城邦,为保家卫国而征战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则是战场上的胜利可以带回丰厚的战利品与崇高的荣誉,激励民众出征的意欲。处在地中海北部的意大利与希腊都是山势崎岖的半岛,与埃及或两河的冲击平原相比,都应该算作穷山恶水,造就当地分裂的格局,也使民众在长年的征战之中,养成勇武好斗的习性。


在三百多年的扩张过程中,罗马一直沿续共和的政体,官员年年换届,由全体公民投票选举选出执政官。退下来的官员,则是组成元老院,相当于一个顾问委员会,商讨城邦大计。早期的罗马农民军,也是自带装备组成的民兵。富贵人家盔甲、刀剑配置齐全,人数不多,却组成罗马军中的主力军团。穷人置不起装备,只能凑人数,组成几个人多却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后备军团之中。选举的时候,按照军团来点票,富人军团数多,选出的多半是他们想要的人。所以罗马的共和政治,由贵族与富人主导,并不民主。这期间难免有贫富之间的利益冲突,但是罗马贵族通常都会做出妥协,不至于让冲突失控。而且,罗马军团几乎年年都外出征战,在对外扩张之中化解内部的矛盾。


处在意大利中部的罗马城邦,开初也就只有我们一个县的大小。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一方面是在战利品的分配上较为公平,使罗马普通民众得以保持征战的热情。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它长于招降纳叛,对被它打败的城邦不但宽宏大量,给予应有的尊重,还时常将去年击败的对手化为今年出征的盟友,带领他们到更远处去讨伐,也愿意留给他们一份应得的战果。因此,罗马的势力向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张,形成别人难以匹敌的军事动员能力[1],平日里就可以征调9-16%的男性从军,危急时甚至可以征调到25%。工业化之前的西方,只有在两千年后的十八与十九世纪之交,法国革命后掌权的拿破仑才有这样的动员能力。而且拿破仑式的动员也就只能维持个十年左右,罗马的高度动员,却是维持了上百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