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山玉:文明印迹万年为期

 海潮轩 2015-03-27
红山玉:文明印迹万年为期

    太阳神

    勾云佩

    玉猪龙

    C形龙

    张杰巍  袁媛

    江山不夜雪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萧萧冬日,暖阳微醺,这样的日子,怎能没有玉?一个适意的午后,徜徉在中国古玉研究会副会长段岳山先生的藏玉之地——岳山阁,柔软的光线中,只见茗烟袅绕,段先生缓缓开启那扇用心血和热忱打造的古玉之门,传来那旷古文明的回响,一片畅明。

    孙守道赞赏玉猪龙

    “若讲我的古玉收藏,就绕不开红山文化和孙守道老先生。因为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在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孙守道老先生则是著名红山古玉考古鉴定专家,享有很高的威望。2004年在孙老生前的最后50天里,他两次从东北来北京,看我收藏的红山古玉,留下难忘记忆。”段先生的开场白,把我们的思绪推到更深更远的沧桑浮沉之中。

    伴随着段先生的介绍,展柜中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玉猪龙、玉鸟、玉蝉、太阳神等一一落入眼底,岁月悠然而去,它们默立无言。那最引人驻足的便是一只大型长鬣玉猪龙,孙守道先生观此件玉猪龙后曾欣然写下:“玉呈青绦色,头尾颈部有黄褐沁,间发白,当属软玉,雕琢精工,莹润光洁,为罕见之作。其特别之处在猪首头部又独特雕出一飘扬的长鬣来,与举世闻名的三星他拉大玉龙的长鬣极其相似,指明两种类型的龙,即C形龙与玦形龙两者有密切的关系。”轻轻抚过万年光阴不曾湮没的神韵,我们怎么能够不为古人那高明的智慧、精巧的工艺折服慨叹!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神似,大都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艺,将动物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极具古朴苍劲之韵味。

    顺着段先生的指点,那红山古玉质朴的雕工、典雅的造型交相呼应,不可谓不多样。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曾经祖先们把这些色泽晶莹的“美石”,经过专心细致的打磨,制成不规则形状的部族图腾,将它悬于柱上或置放于祭祀场所,追求着天人合一的信仰……段先生说,玉石文化与上古先民思想中对于农业发展、社会发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后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更产生了许许多多和玉紧密关联的神话和传说。红山玉太阳神便是古人对天地神明最热切的追寻。望着太阳神的独特造型,一种上古特有的神秘色彩牵引着我们的脚步。它沁色浑厚、工艺精美、神态威严,犹如历尽沧桑的老人,浑身弥漫着一种古拙的气息。这件玉器是红山先民最早的神灵器。表面已经有了溶蚀,握在手中更增添了几分历史沧桑的沉重, 其神秘的气质令人想穿越到那个时代,一窥它当年的风华绝代。

    勾云佩——早期的抽象艺术

    跟随着段先生的目光,一块勾云形玉佩带我们走近了另一种红山文化的典型玉器。此玉为青黄色,间有红褐色沁。温润光洁,保存相当完好,加之体形硕大,是十分难得之器。从形体上看,中间两个大卷勾,一向上,一向下,是逆向的,而四偶双尖小卷勾,也是双双逆向的。双大卷勾下端中间加固了一单间小卷勾,构成了此器在勾云形玉佩中独一无二的样式,对研究勾云形玉佩极具价值。

    勾云形玉佩,作为红山玉器中的典型器物,大都为薄片状,边缘多呈弯勾云形,造型比较抽象,形制繁多,无一定规律。其平面所呈现的图案形态各异——有的似翻腾的云纹,有的如同盘曲的龙形,有的像正视的鸟形,有的宛若简化的花朵,还有的貌似带齿的兽面……段先生说此类红山勾云形玉佩,应属红山先人的精彩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早期抽象艺术的代表之作。各种特色的勾云形玉佩,乍看之下有如白云飘荡,变化多端,像是世间各式各样的生灵,在里面扮演不同的角色;再看又宛如海浪翻腾,气势磅礴,应为红山文化时期先民对宇宙万物理解的一种表述,令人叹为观止。

    用古人的视角鉴赏古玉

    “鉴赏红山古玉,要穿越时空,走近历史,与古人对话。”在段先生看来,赏古玉首先要用古人的视角看问题,要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琢玉条件及社会的文化背景。现代人难以理解的问题,用古人的思维去推论,就容易得出正确的答案,比如红山玉质以当地玉为主,难见和田玉,那是当时的交通条件限制的原因。

    段先生鉴赏红山古玉非常注重原始、创造、古朴、抽象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讲,红山古玉是中国玉文化的开篇,见证着早期人类的社会发展和艺术渊源。红山古玉的历史就是玉“从美石到美玉”的演变史,刻印着文字之前的“文字”,诉说着语言之初的“语言”,讲述着先人真实的故事。

    古人琢玉使用的工具是原始的,工艺是创造性的,艺术形态是不断演变的。对于红山古玉的鉴定,段先生特别强调要注重地方玉质、原始工艺、沁蚀明显、古朴造型、耐看实用、韵意厚重、还原历史等特点。看玉时提倡使用“三光”:日光、灯光、自然光。坚持“五用”:用眼看,用鼻闻,用手摸,用脑想,用良心鉴。

    午后,斜阳独自归。展柜中一件件红山古玉演奏着古朴凝重与单纯精炼之美的和弦。自上世纪70年代,红山文化伴随着龙形玉的破土而出,激发起世人对文明曙光的遥想和热忱,红山文化的传世之美,古朴、醇厚的岁月之美,人类对天地的敬畏和探索,不正鞭策着我们发扬传统文化的脚步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