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绪论》(上下)——阿拉伯经典著作译丛

 無情360 2015-03-27

(阿拉伯)伊本·赫勒墩 著 李振中译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5年1月第一版

《历史绪论》

伊本·赫尔敦是中世纪突尼斯著名学者,被誉为阿拉伯世界的孟德斯鸠。在先进的历史观和社会观指导下,他把经济当做影响人类社会文明、国家和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用经济社会学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发现了许多经济原理和经济规律,并在世界经济史上最早系统探讨了经济与政治等的相互关系。他的经济思想愈来愈受经济史研究者的重视。他也被认为是1000年来最有影响的经济思想家之一。

伊本·赫尔敦(Ibn Khaldun,1332~1406年),全名艾布·宰德·阿布杜·拉赫曼·本·穆罕默德·伊本·赫尔敦(Abu Zayd Abdl Rahman ibn Muhmmad ibn Khaldun),1332年5月27日(伊历732年)生于突尼斯,1406年3月20日(伊历808年)卒于开罗。他是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经济思想家。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学者对其著作价值的发现,他又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学者。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并且许多是开创性的。他的经济思想在世界经济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一、生平、著述及经济研究的特点

伊本·赫尔敦出身于突尼斯一个书香门弟和官宦之家,早年在各方面受到过良好教育。他从17岁开始独立生活,辗转谋生于西班牙、北非和叙利亚。他既当过高官,也入过牢狱;既享受过荣华富贵,也饱尝过世间冷暖,一生里在宦海仕途中经历了无数沉浮与坎坷。1374年,厌倦了官场政治生活的伊本·赫尔敦隐居在阿尔及利亚北部一个僻静的城堡里开始了学术研究。他以其丰富的阅历和卓越的见解,历时15年,倾注了后半生大部分精力,完成了历史巨著《阿拉伯人、波斯人、柏柏尔人历史的殷鉴和原委》(简称《殷鉴书》)。该书共分为3部分:前言(论历史)、正文(包括:论文明;阿拉伯人历史;波斯人、柏柏尔人历史)和自传。其中“前言”和正文中的“论文明”合并为一卷,独立成书,这就是使伊本·赫尔敦誉满天下的《历史绪论》。

《历史绪论》包括7部分:第一部分为社会学概论,第二、三部分为政治社会学,第四部分为城市生活社会学,第五部分为经济社会学,第六部分为知识社会学。《历史绪论》全面反映了伊本·赫尔敦的世界观、历史观和社会观。他强调“我们应该研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我们对这个世界相互关系的了解,远远超过我们对神的世界和精神世界各种关系的了解。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可以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感觉,来认识许多具体事物,而这些事物是可以证实的,可以分析出它们的前因和后果”。①因此,在伊本·赫尔敦眼里,历史不仅仅是先知天启的天国史、帝王将相的争斗史和王朝更替的政治史,而且是政治、经济、地理、社会和心理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的一切方面,实际上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只不过是整个宇宙发展的一部分。在这种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指导下,伊本·赫尔敦进一步指出,变幻莫测的人类社会的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各个历史事件是按因果关系相互联系着的,各种社会现象都是历史规律的反映,是受历史规律制约的。根据客观事实,人类通过感性和理智能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伊本·赫尔敦采用实证的方法,对人类社会历史上的文明、国家和城市的兴起、成熟和衰落的规律及循环特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的社会历史观和研究方法在经济思想方面也留有深深的印迹。在经济研究中,他既用归纳法,从整体上分析人类社会进化的原理,试图建立起人类文明发展在社会、政治、经济和空间各方面的因果关系、理想秩序和统一基础。他深刻地认识到,要了解任何一个独立的事件都必须考虑其他与之相关的因素,也就是各种因素对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也用演绎法,把经济原因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分析经济因素在文明、国家和城市兴衰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对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②

二、对经济与文明、国家和城市兴衰关系的论述

在《历史绪论》中,伊本·赫尔敦通过大量的经济分析,探讨了文明、国家和城市的起源、发展、兴盛和衰亡的规律,并向世人展示了历史发展和社会进化是一个遵循普遍规律的客观过程。

1.经济与文明的关系

伊本·赫尔敦揭示了文明产生的经济根源。他说:“文明,就是人类由于为谋生而相互合作的天性。为满足需要,通过群体的方式在一个地方共同居住和互相斗争。”③也就是说,人们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社会,产生了文明。人类之所以要组成群体,形成社会,还在于“一个人获得生活必需品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供应自己物质生活的需要……因此,他们为了获得食品必须组成群体,才会有更多的能力。”④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导致了人类文明的产生。人类只有组织成社会和相互合作才能够获得食品和必需品,从而才能生存。这种文明形成的经济观是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实际情况的。这与在中世纪广泛流行的真主创造了人类和社会的文明起源的宗教观是截然相反的。显示了伊本·赫尔敦经济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伊本·赫尔敦在强调了文明产生的经济根源后,又全面分析了包括经济因素在内的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各种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和地区,社会和心理因素主要是指风俗习惯和群体力量。这些因素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因素,如气候会影响经济的类型与特点。就影响文明的经济因素而言,伊本·赫尔敦特别指出:“经济因素主要是指在富裕和饥谨两种情况下的文明是大不相同的,对人类的身体和道德都要产生极大的影响。”⑤在富裕的情况下,一个人会养尊处优,安于现状,以至于懒惰、颓废,最后丧失进取心和战斗性;而在贫困的环境下,人们为生活所迫、积极奋斗、努力进取,形成奋发向上和敢于反抗的精神。在这两种情况下,文明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因此,他是用经济社会学的方法,通过两种不同经济状况对每个人身体及道德的影响,来间接推出经济因素对整个文明的影响。伊本·赫尔敦还看到:“人口的数量和文明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人口数量多,会影响技艺和工业,使之丰富多彩,因为人口多消费就多。”⑥亦即人口的增加会带动生产与消费的扩大,进而推动经济各部门的全面发展,并为精神生活的繁荣创造条件,从而使人类文明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伊本·赫尔敦还根据不同的经济类型,把文明分为游牧文明和定居文明两个发展阶段,并认为社会的发展主要是游牧生活和定居生活在起作用,即“历史的进程取决于两股力量的消长与均衡,一股力量是游牧生活,一股是定居生活”。⑦这两种生活正是伊本·赫尔敦对他所生活的那些国家和所处的那个时代社会文明的亲身感受和准确描述。他通过对游牧人年和定居人生活习性的观察,得出游牧生活先于定居生活的结论,并进一步从经济上分析游牧生活主要是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定居生活则不仅是获得生活必需品,还有生活奢侈品。所以游牧人羡慕定居人的生活,游牧文明必然地要发展到定居文明。因此,正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导致了两种经济的接触,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各种技艺也随之应运而生。正是定居人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优势,把游牧文明吸引、推向了定居文明。可见,伊 本·赫尔敦把经济归结为文明发展和进化的根本动力。这种经济思想在他之前几乎无人如此明确地阐述过。

2经济与国家的兴衰

伊本·赫尔敦对定居文明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国家、国王等问题上,他认为定居文明像游牧文明一样,也是人类社会的合乎自然的发展。国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国家和国王对于文明就如同形式之于物质,是不可须臾分离的。⑧国家的兴衰,国柞的长短与思想、政治和经济因素密切相关。伊本·赫尔敦的贡献就在于他发现了“经济状况与政治因素有关”和“思想状况与生活状况有关”这样的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的经济规律。他把宗族意识(部落凝聚力)和宗教信仰(国家凝聚力)看做是维系群体精神和社会团结的两大力量。国王的统治是否公正、政治是否清明对群体精神有重要影响。这些又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有益或不利的影响。正是他的这种政治与经济、观念与物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精辟见解,打破了中世纪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才使现在的一些经济史研究者把他当做中世纪第一个认识到政治学与经济学相关联的人,并把他列为1000年来最有影响的经济思想家之一,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歇尔、凯恩斯、熊彼特、哈耶克、萨缪尔森等大名鼎鼎的西方经济学家并列。

伊本·赫尔敦根据亲身的观察和经验,认为国家和人一样,有它自然的寿命。一个国家从兴起到衰亡大体上经历三代人,每代人40年,则一个国家存在的时间为120年。他还把国家的发展分为外部发展和内部发展。国家内部的发展一般分为五个阶段,主要根据道德、政治对经济兴衰的影响来划分。第一代人是创业者,与国家内部发展的第一阶段创业开国阶段相对应。这一时期,全国从上到下都保持着艰苦向上的美德和强大的群体凝聚力,国家空前团结和统一,为内部的经济发展和外部的军事扩张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可能。第二代人是守成者,与国家内部发展的中间两个阶段巩固政权阶段、平稳发展阶段相对应。国王在政治上大权独揽,群体精神被削弱,经济上征税敛财、大兴土木。国王与国民生活在歌舞升平之中,人口数量的增加,对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需求都达到了极限,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国家的发展也达到了顶峰。先辈的美德与成就仍有一些被这代人保留下来,但腐败之风也开始滋生。第三代人是亡国者,与国家内部发展的最后两个阶段维持现状阶段和挥霍浪费阶段相对应。这代人不思进取,忘记了创业者的美德与雄心,以坐享先辈的成果为满足,整日沉溺于奢侈腐化的生活之中,最后,终于招致政治腐败、经济不振,国家凝聚力削弱、国力大衰,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⑨正应了我国“成由俭、败由奢”这句古训。

概括说来,在国家问题上,伊本·赫尔敦的结论是:在正常情况下,经济因政治清明和社会团结而发展,而经济一旦高度繁荣,政治就开始腐败,社会凝聚力就会削弱,人们的道德就会沦丧,去追逐奢侈腐化的生活。这时,经济就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国家亦会走向灭亡。这是在宏观上用经济社会学的思想对国家兴衰的客观描述。

3.经济与城市的兴衰

《历史绪论》的第4部分专门论述了城市社会学,实际上是关于城市发展史的科学见解。伊本·赫尔敦用生态学的观点,把自然环境、文明、国家和城市当做一个生态系统。像有机体一样,城市也有一个年少、成熟和衰老的过程。城市是文明和国家进化的体现,城市是游牧文明向定居文明进化的结果。城市文明优于游牧文明,因为它有手工业和商业,而游牧文明只有农业和牧业。当游牧文明解决了生计和温饱问题之后,就会把注意力转向舒适和方便,而城市正好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他特别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认为只有城市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对舒适环境、奢侈生活和休闲娱乐的追求。⑩伊本·赫尔敦把城市的发展与地理位置、气候和资源紧密地联系起来,认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城市的大小、寿命和类型。从 经济角度考虑,城市所处的位置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即要靠近有水源、牧场、农田和森林的地方,以便获得各种发展经济的资源,靠近海岸的城市还有利于输入外国的商品。这样,城市与其最近的物资供应区按经济功能划分为四个带:中心建筑带(是商业中心和人口聚居区)、牧业带、农业带和森林带。外围地带能为中心地带提供生活必需品,中心地带能为外围地带提供各种生活服务与享受。这就使城乡结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城乡这种依赖关系被打破,城市就将面临衰败和毁灭的危险。〔11〕

城市作为生产、贸易和商业中心,不但便利了商品流通,增加了国家的财富和促进了全国经济的繁荣,而且作为文化中心,还具有多种文化功能,为工艺和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和空间。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城市的社会结构。手艺人和商人根据其政治、经济利益结成不同利益集团,从而打破了旧的血缘关系集团。伊本·赫尔敦根据手工业的特点,把城市经济生活分为两个等级:满足基本生活的手工业,如裁缝、木匠等每个城市都有;而能提供舒适生活条件和生产奢侈用品的金匠、香料生产者、绸缎织工等只存在于文化生活高度发达和人口稠密的大城市。〔12〕这种差异表明“生活水平由于城市文明状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同一座城市内也因为人们阶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一经济规律的作用,反映了城市的经济水平与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彼此相关。
当然,伊本·赫尔敦并没有忽视政治、军事、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在城市发展各阶段的作用,而是把这些因素与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综合考虑,研究诸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

文明与国家的衰落最明显地表现在首都经济条件的恶化上。此时都城进入老年期,由于无休止的奢侈、边界萎缩和资源匮乏,都城物价飞涨,国家税收负担沉重,市民购买力降低,整个商业下滑,穷困人口大增,城市繁荣不再,步入灭亡。

总之,对于文明、国家和城市这些宏观的社会现象,伊本·赫尔敦从经济的角度加以深刻的分析,探讨三者各自的发展规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不少直到今天看来仍不失其价值的结论。同时,他把经济因素与政治、地理、军事、文化等其他因素综合考虑,更为辩证地看待经济因素的独特作用,得出许多给人以启迪的精辟见解。
伊本·赫尔敦用经济社会学的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发现了不少重要的经济原理和经济规律。他把商品分成两种,一种是生活必需品,一种是奢侈品。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因为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奢侈品有可能变成必需品。对有些人来说是奢侈品的东西,对另外一些人可能变为生活必需品。〔13〕他对价值和价值规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认为各种物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们时所付出的劳动,劳动与价值是正比关系,即付出的劳动多,物品的价值就高。他还从各种社会现象中分析影响市场和价格的因素,指出价格依供求规律而变化,需求增加,价格提高,供应减少,价格一般也会提高;如果人口数量增加,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就会降低,而奢侈品的价格则会提高。如果人口数量减少,就会有相反的情况出现。他还强调这一规律只适合于所有居民都能工作,而且从事增加必需品的生产,并受供求规律的制约。〔14〕

对社会分工和主要职业的特点,伊本·赫尔敦也进行了研究。他把职业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部门,认为农业是最先出现的职业,属于简单劳动。而手工业则需要复杂的技术和知识,这种职业只能发生于定居文明中,在游牧文明阶段是不可能出现的。商业是通过买卖之间的价格差来获利的职业。士则包括一些特殊行业的人,主要指从事借贷、服务和炼金术的人。他们不是通过劳动获得给养,而是不劳而获的。士这一职业于生计不是一种自然的需要。〔15〕可见,伊本·赫尔敦在微观经济方面也有独特的见解和贡献。

三、1000年来最有影响的经济思想家之一

伊本·赫尔敦被一些经济史研究者认为是千年来最有影响的经济思想家之一,这主要是由于他把人类社会历史当做一个自然的客观过程,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也被当做客观现象加以研究。这种先进的历史观使经济对社会的作用能够凸显出来。他的经济社会学研究方法也能令人信服地相信经济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因此,他是从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解释文明、国家和城市兴衰的创始人。伊本·赫尔敦对劳动、商品、价值规律和社会分工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经济规律与各种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都有深刻认识。他的研究涉及到的一些经济问题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系统地探讨过,直到他去世几百年之后,近代欧洲的学者们才提出了与他相似的经济社会学原理和思想。阿拉伯近代著名学者哈纳·法胡里评价说:“伊本·赫尔敦在《历史绪论》中所表现出来的细致的观察、深刻的思想、精辟的分析使他成为世界思想界的先锋之一。”〔16〕他是亚里士多德以后、马基雅维利之前这一时期中社会科学方面最著名的人物。〔17〕英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汤因比也对伊本·赫尔敦给予了充分肯定。作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位极富创见的伟大学者,伊本·赫尔敦无愧于他所获得的声誉。(王新中)

① 李振中:《阿拉伯哲学家伊本·赫尔敦》,载《阿拉伯世界》,1984年第3期。

② Mohamed Taher,Encyclopaedic Survey of Islamic Culture, Vol.5, Anmol PublicationsPvt.Ltd.,1997,New Delhi,pp.230~231.

③ 蔡德贵主编:《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西亚北非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79~480页。

④ 蔡德贵主编:前引书,第480页。

⑤ 蔡镕贵主编:前引书,第482页。

⑥ 蔡德贵主编:前引书,第484页。

⑦ 汉密尔顿··基布:《阿拉伯文学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6页。

⑧ 蔡德贵主编:前引书,第487页。

⑨ 蔡德贵主编:前引书,第487~489页。

⑩ Mohamed Taher,Encyclopaedic Survey of Islamic Cvlture, Vol.5,Anrmol Publications Pvt.Ltd.,1997,New Delhi,p.235.

〔11〕 同上,第237~239页。

〔12〕 同上,第244页。

〔13〕 蔡德贵主编:前引书,第490页。

〔14〕 蔡镕贵主编:前引书,第490页。

〔15〕 蔡德贵主编,第490页。

〔16〕 蔡德贵主编,第493页。

〔17〕 美〕J·w·汤普森著,谢镕风译:《历史著作史》上卷,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520页。

文章作者:王新中来源:伊斯兰之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