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爱玲的情感经历

 汉青的马甲 2015-03-27

张爱玲的情感经历
文/歇枝老鸽

 

两次趟过婚姻的河流,生命中记录了两个特点鲜明的男人,张爱玲的情感生活充满着传奇故事,要是拍成电视连续剧,肯定有不菲的收视率。

 

 

在张爱玲走红之际,一个人偶然间读到她的小说而生仰慕之情,并随后结下了一段奇世姻缘。这个人就是曾任汪伪政府宣传部次长的胡兰成。

 

两人的初次见面富有戏剧性。43年10月的一天,南京的胡兰成收到上海寄来的《天地》月刊创刊号,他看了发刊词,接下来随意翻了几页,当看到一篇署名张爱玲的小说《封锁》时,才看了一二节,就坐不住了,直起身来细细的读了两遍。随后去信问主编,张爱玲是何人?答复是个女子。不久,第二期《天地》月刊寄到,上面又有张爱玲的小说,并附有张的照片。胡沉不住气了,乘火车来到上海《天地》月刊编辑部,主编说张爱玲不见人的。他就要了张爱玲的地址。第二天,胡兰成去张宅,因没有带名片被拒门外。第三天,胡接到张爱玲的电话,说来胡处看他,随后两人终于见面了,聊得很投机,5个小时后,张才离开。

 

胡兰成长张爱玲15岁,阅历丰富,颇有才华,性情别致多趣,能读懂张爱玲的人和文。胡兰成给张爱玲写了一封象”五四新诗”的信,信中道出张爱玲心里的话,于是张爱玲回信道:“因为懂,所以慈悲。”从此,两人关系日渐亲近,天天坐谈文艺。

 

不久,胡兰成在《杂志》月刊上发表了《评张爱玲》的文章,以一种纯美的情致抒发了对张爱玲的人和文的礼赞,他认为:“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也如同她的绘画,有一种古典的,同时又有一种热带的新鲜气息,从生之虔诚的深处迸激生之泼刺。”

 

他又说:“张爱玲是一种新生的苗,寻求着阳光与空气,看来似乎是稚弱的,但因为没受过摧残,所以没有一点病态,在长长的严冬之后,春天的消息在萌动,这新鲜的苗带给人间以健康与明朗的,不可摧毁的生命力。”

 

其实,无论年龄、经历、观念,甚至审美观,胡兰成都有别于张爱玲。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区别和不同,如张爱玲的自私、冷漠,不多愁善感,与胡兰成的悲天悯人、恃才傲气形成对比。

 

有人对他们的思想交流做过如下描述:轮回转换,日月风云,由历史到戏剧,由艺术到起居,呈万花筒般在两人的对话里旋转。这对于他们都是第一次,张是第一次恋爱,胡是第一次与一个大雅大儒的女才子恋恋有情,新鲜与欢快充溢在两人的交谈间。张爱玲其实是将小女孩般的玩物及老年人样的成熟全搬出来给胡兰成看,胡兰成在选看时常感到诧异与不安:如此幼稚又如此老道,如此零碎又如此庄严,他完全被张爱玲的奇人奇事所迷住。

 

胡任情与张爱玲发挥他的小聪明,使张愈来愈沉浸在对胡兰成的好奇与喜欢中。后来,胡兰成老婆因此而与胡离婚。44年,在张爱玲创作的顶峰时期,胡张二人签定婚约: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妻,愿使岁月静好,现实安稳。

 

有资料这样描述:他们的婚后生活象从前一样浪漫和平实,两人的最大快乐是夫妻双双欣赏文学与艺术。美滋滋地品味诗词佳句、西洋华章;靠肩坐读《诗经》,闻佳句而举座皆喜;黄昏看晚景,谈时事而惜良辰。随后两人喜孜孜地去街上品尝西式糕点,享受生活。

 

这样的短暂相处,确实曾经激发过张爱玲的想象力。对两人相处的日子,张爱玲论事论物,皆有回春妙语,精奇譬喻。有一回,胡兰成想要形容张爱玲行坐走路,总没有好句子,张爱玲就代他道:“《金瓶梅》里写孟玉楼,行走时香风细细,坐下时淹然百媚。”胡兰成说‘淹然’两字好,要张爱玲细说,张爱玲又道:“有人虽遇见怎样的好东西亦滴水不入,有人却像丝绵蘸着了胭脂,即刻渗开得一场糊涂。”又有一回,胡兰成说苏青的脸美,张爱玲道:“苏青的美是一个俊字,有人说她世俗,其实她俊俏,她的世俗也好,她的脸好像喜事人家新蒸的雪白馒头,上面点有胭脂。”由于抗战节节胜利,沦陷区眼看要收复,胡兰成深感末日就要来临,便对张爱玲说:“我必定逃得过,惟头两年里要改姓换名,将来与你虽隔了银河亦必定我得见。”张爱玲道:“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又或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胡张二人这种浪漫的婚姻生活,使人联想到中国古典名剧《长生殿》中唐玄宗与扬玉环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唐玄宗没有留住扬玉环,在马嵬坡兵变“不杀贵妃,誓不护驾”的呼声下,杨贵妃自缢于梨花树下。而张爱玲也没留住胡兰成。

 

胡在武汉做《大楚报》主编时,与医院护士小周来往频繁,关系暧昧,在胡张之间埋下小隙。随后,日本投降,胡兰成遭通牒逃到温州,与范秀美住在一起。张爱玲到温州来看胡,提出胡在她与小周间有个选择,胡没答应。张责问他:“你与我结婚时,婚帖上写现实安稳,你不给我安稳?”胡说他与小周相见无期。张爱玲叹气道:“你是到底不肯,我想过,我倘若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后来,胡到上海看张爱玲,两人开始争吵。最初是为武汉的小周,后来胡告诉张他与范秀美之事,张伤心之极,与胡争吵得更凶了。送走胡几个月后,张爱玲给胡兰成去了一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

 

自此,这一段奇世姻缘划上了句号。不久,胡与范秀美结婚,逃到日本后,又与佘爱珍结婚。仅管胡兰成与张爱玲后来有文字上的交往,胡兰成在《今生今世》中对张大发溢美之词,但张爱玲总是远离着他。

 

 

张爱玲离开胡兰成后一直独身,直到1956年2月,她来到美国,遇见赖雅先生,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

 

赖雅长张爱玲30岁,是一个很有才气的剧作家。1927年客居柏林时,与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初会并相交,从此成为莫逆之交,以致他的名字曾被认为是布莱希特的笔名。赖雅还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徒,他信仰共产主义,不相信任何有损于共产党的传说。他热情爽朗,是一个外向型的人。

 

两人相识于麦克道威尔文艺营。文艺营是美国向一些有才华的艺术家提供免费住宿和创作条件的组织。每天上午,艺术家们聚集在一起共进早餐,之后便各自回到工作室专心创作。午餐是从放在工作室门口的篮子里自由提取的。过了下午四点,是文艺营自由活动的时间,然后共进晚餐。

 

正是在集体活动的时间里,张爱玲认识了赖雅。通过交谈,赖雅了解到张爱玲来美国的经历,在他眼里,张爱玲庄重大方,具有东方女子的美。开始时他们常在餐桌旁、走道上对谈,半个月后,他们便到对方的工作室做客。张爱玲把自己英文版的小说给赖雅看,赖雅对它赞赏不已。他们谈论中国的政治、书法,谈论文艺创作,彼此好感日益增多。两个月后,这一对不同国籍的老少作家恋爱了。这时赖雅65岁,张爱玲36岁。

 

1956年8月两人结婚了。没想到的是,他们接下来的11年婚姻生活,一直在经济困窘、心理紧张中度过。张爱玲的这一段情缘,有人形容是:“像一个华丽而又苍凉的手势”。

 

他们婚后就没有自己的家,最初在几个文艺营间打转,半年搬一次家。后来住进廉价公寓,常因收入拮据换地方。有一次,住进了政府廉价住所——黑人区的肯德基院。英文里有句谚语:“没有人是座孤岛。”而张爱玲说:“我有时觉得,我是一座岛。”她又说:“人生是在追求一种满足,虽然往往是乐不抵苦的。”

 

张爱玲婚后的写作几乎都是为了钱,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但是,由于对美国社会缺乏深入的了解,她很难写出为美国社会所接受的作品。她对以二三十年代为素材写出的作品进行修改,可同样让美国人难以接受。寄出去的稿件被多次退回,即使采用也改得面目全非。为了糊口,她不得不为一家香港电影公司写电影剧本,这些商业作品给她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并不能给她带来快乐,她为自己的才华被消耗在这些通俗之作上而感到伤心。

 

她曾去过一趟香港的,认为只有在那里才会挣回她所需的费用。她在香港呆了五个月,为一家电影公司写《红楼梦》电影剧本,如果采用,可得1600美元至2000美元的稿酬。为了能及早返回美国,她每天从上午十点开始,一直工作到凌晨一点,她的眼睛不好,时常出血。

 

《红楼梦》剧本写完后,却被公司搁置在一边。张爱玲经济上陷入了困难,她连买衣服和眼镜的钱都没有。电影公司又让她写另一部剧本,稿酬800美金。她计算着,这笔钱可以供她与赖雅在美国4个月的生活开支,于是答应了。虽然她连写3个剧本均获得通过,但融进了自己才情的《红楼梦》剧本仍然杳无音讯。张爱玲绝望了,希望变成了泡影。她感叹在这茫茫的世界里,除了远在大洋彼岸的赖雅,自己完全是孤独的。

 

赖雅的中风病是挥不去的阴影。新婚不久,赖雅的病又犯了,经过一番努力,他挺了过来。这之后,赖雅的病一直反反复复。1958年赖雅患上了背痛疾病,张爱玲不得不常常给他按摩,放松他的背部肌肉。1960年赖雅又患上了腿和脚病。1964年的一天,赖雅从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出来,在街上跌了一跤,断了股骨。这期间,赖雅又多次中风,最后瘫痪在床,张爱玲在自己的起居室里支起了一张军用床,一边写作,一边护理。

 

此后的两年里,赖雅一直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全由张爱玲照料。她为此做出了最大的牺牲。张爱玲对赖雅的照顾无微不至。她尽可能使赖雅干净,舒服。有时间的话,她还给赖雅念一些小报。赖雅开玩笑,说她念的都是垃圾。张爱玲回敬说,他们是垃圾的制造者。

 

仅管老天不怜悯两个苦命人,但他们生活中也有亮色。

 

他们曾在哈特福基金会文艺营住了半年,在加州洛杉矶附近,靠近赖雅服务了半生的好莱坞大本营。张爱玲对前往的地方十分兴奋,不时向赖雅打听那里的传奇故事。到好莱坞,画卡通,喝咖啡,是张爱玲小时候的梦想。现在,她就住在好莱坞附近,身边的丈夫又是好莱坞出身的编剧。

 

赖雅曾陪张爱玲出了一趟远门,去波士顿看望表兄。在波士顿最大的百货公司,张爱玲喜悦地欣赏着那些华丽的商品,她只是给赖雅指点着,这个,那个,设计得多么巧妙,颜色用得多么妥帖。张爱玲是欣赏多过占有。

 

赖雅还陪张爱玲去了趟纽约,到戴尔出版公司商谈张爱玲小说的出版事宜。对方说要研究研究,即使这样,张爱玲的生活感受还是有滋有味。她和赖雅去了纽约最大的商场,即使买上一件东西,张爱玲也充满了欣赏和兴味。

 

赖雅过六十七岁生日那天,张爱玲又和赖雅去购物。张爱玲特地妆扮了一番,穿上从上海带来的服装,披起母亲留下的厚羊毛披肩,像一个来自东方的神秘公主。赖雅的身体还很虚弱,只能坐在公园里的长凳上休息,等待张爱玲满足她的购物心愿。他知道,在张爱玲当时的年龄,生命力刚刚焕发,生活对她还很有诱惑力,她还没有走到他的这一天。

 

有一次,赖雅遇到烦心事,因为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他没把情绪表现出来。说晚上去电影院,让张爱玲做几个中式小菜。晚餐吃得简单可口,出门前,赖雅建议张爱玲换上漂亮的晚礼服。两人并肩坐在电影院里,开心地看了一场喜剧电影《刻不容缓》。在回家的路上,赖雅才告诉张爱玲,今天是她三十八周岁的生日,这是赖雅特意为她算出来的阳历生日。以前,她都是过的阴历生日。张爱玲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快乐的一个生日。

 

在艰难的日子里,张爱玲仍旧保持着使自己看上去别致的爱美之心。有时参加赖雅女儿举办的派对,她也要将自己打扮得出众一些。她把母亲的大围巾改成了披肩似的外衣,看上去就像50年代好莱坞影星的气派,使参加派对的客人赞叹不已。

虽然开支紧张,但张爱玲对自己的皮肤保养和发式很在意。她一直用伊丽莎白·雅顿牌的护肤产品,这种产品是一个新牌子,香型淡雅,对改善皮肤很有效果。为了节约开支,张爱玲便自己在家烫发。赖雅是她的下手。

 

几年的磨练,张爱玲逐渐适应了美国的城市生活。她不在乎赖雅的贫穷,也不在乎赖雅治病所需的医疗费用,但她却计较自己的稿酬收入,计较日常生活开支。计较的结果左右着她的情绪。进项丰厚,她就快乐;进项少,她情绪就低落。

 

赖雅有些读不懂面前的这个中国女人。他曾经富有过,甚至可以说,他的前半生就没有经济困苦,以至于他不会考虑生活开支问题。他不理解张爱玲对金钱的计较,只是觉得她除了天使般温存和圣洁外,还像普通主妇一样,习惯于琐碎而平庸的生活,难得的是她乐在其中。

 

在美国呆了10年,张爱玲有了几个文坛上的朋友,这些朋友都是出自对张爱玲小说的崇拜而结识了她。通过朋友的帮助,张爱玲接到位于麻州康桥的赖德克利夫大学做驻校作家的邀请。

 

张爱玲和赖雅来到康桥时,赖雅的身体已经虚弱到极点。张爱玲此时也有朋友时常来信,但她从未向他们提过她的困境。赖雅与她一样自尊。

 

张爱玲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照顾自己的人只能是自己,和几个爱自己的人。她从赖雅的身上,体会到一种永恒的人生悲剧。老了,一切退化了,是个悲剧,但壮年夭折,也是个悲剧。人一生下来,就是要用活着来对抗死亡的,只要有一天的生命存在,人就要为了活着这一具体的目的而努力。

 

一次,赖雅的表亲来看望他。赖雅竟将头转向墙壁,向表亲挥了挥手,要他回去。他不愿让别人看到他的病情,为之难过。从此,张爱玲再也没有让人来家中看望赖雅。他们只是安静地走完自己最后的路程。二十多年后,张爱玲去世时,也是选择了这样的方式,直到最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尊严。

 

到康桥半年后,赖雅终于走到生命的终点。张爱玲紧握着他的手,她没有眼泪。她知道,这一天对赖雅来说,是真正的解脱。她要让他放心地上路。

 

这一年,赖雅76岁,张爱玲47岁。

 

奇丽、苍凉的两段情缘,添色了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半个世纪前的旧事,今天回顾起来,仍是别样滋味在心头。人生的喜怒哀乐,命运的起伏跌宕,张爱玲的话是最好的诠释: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