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年级期末总复习整理教案

 lmzxxwhua226 2015-03-28
  六年级期末总复习整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9页整数、小数的意义、数位顺序和读写方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总复习。通过总复习,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总复习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今天这节课,首先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

  1、整理整数的概念。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表示?提问:你还看出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里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一说)小结自然数在数物体时表示的意义,说明自然数是整数,并说明以后还要学习比0小的整数。

2、学生练习。

      做“练—练”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整数,圈出自然数,然后指名学生口答。第2题指名学生口答。

  3、整理小数的概念。

    (1)提问:第1题里3.26和0.4是什么数?

    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第3题里小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2)自学教材。

    什么是小数呢,小数可以怎样分类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57页上小数的意义和分类这一部分内容。提问:什么样的数是小数?(板书:小数)它与整数有什么联系?(把整数“1”平均分后得到的)小数可以分成哪几类?(板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有什么区别?你能举出循环小数的例子吗?它是哪一类小数?(板书:循环小数)你知道无限小数还包括怎样的小数吗?(板书:无限不循环小数)你能举一个认识过的无限不循环小数的例子吗?(板书:π=3.1415926……)

    追问:循环小数是什么小数?

三、复习数位顺序和读写方法

  1、复习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

    出示小数2034.518。指名学生说一说小数点左边和右边依次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提问:计数单位“一”所占的位置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十”和“十分之一”呢?说明:每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提问:谁再说一说上面这个数里小数点左边和右边依次各是哪些数位?

  2、整理数位顺序表。

    请同学们按照数位顺序,填写教材第58页上的数位顺序表,并分清整数部分的数级。同时用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集体订正,顺次看一看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几?我们学习的整数和小数都是几进制的数?整数部分的数每几位一级,每一级上有哪些数级?小数点开始从左往右有哪些数级?说明:整数可以从高位起,按数级一级一级地读数、写数。

  3、复习读写方法。

    提问:整数要怎样读数?怎样写数?小数要怎样读怎样写?

  4、学生练习。

    (1)读出下面的数。

    4003    40034003    3043000000

    指出:读整数时,每四位一级,每级按个级上的数读,并读出级名“万”或“亿”。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五百    三千五百万三千五百    十二亿三千五百万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后指出:写整数也是每四位一级,每一级都按个级上的写法写,注意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

    (3)做“练—练”第4、5题。

    第4题指名学生读数。第5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2、做练习十一第2、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知识要点。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5题。

   

 

(二)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小数性质和数的改写、“练一练”,练习十一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改写成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或把小数化简。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或根据要求截取一个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指名口算练习十一第6题。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数的改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

二、复习小数的性质

  1、复习小数的性质。

    (1)提问:小数的性质是什么?(板书小数的性质)谁能举例说明小数的性质?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写出各数,然后指名回答,老师板书。

    (3)做练习十一第7题。

    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追问:为什么20末尾的0不能去掉?0.020里小数点后面的。去掉,会改变小数大小吗?为什么?

  2、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提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板书:小数点右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左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观察每组数的排列,然后指名口答。追问:如果把一个数扩大或者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怎样移动小数点?

    (3)做“练—练”第3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依次写出各题得数,然后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

    (4)做练习十一第8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三、复习数的改写

  1、复习数的改写。

    (1)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把第(1)、(2)题做在课本上。提问第(1)题的结果,老师板书。提问: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为什么要这样改写?提问第(2)题的结果,老师板书。提问:怎样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指出: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常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相应地添上“万”或“亿”作单位,也就是先把一个数缩小一万倍或一亿倍,再写上“万”或“亿”作单位,这样原数的大小不变。有时,根据需要往往要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写近似数一般是看保留位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人的方法求出近似数,并注意近似数要用约等号。

    (2)把3.24956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各是多少?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要求说明怎样想的。强调保留三位小数时要写出末尾的0,以表示精确度。

  2、做练习十一第10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第10题,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板书。注意讲清第(3)题怎样想的。追问:0.5万就是多少?0.6万呢?0.38亿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谁来说说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

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怎样把较大的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怎样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9题。

   

 

(三)数的整除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数的整除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1~1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整除里的一些概念,理解和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应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2、使学生正确掌握分解质因数和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或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按照方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一第11题,指名学生口算。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意义,今天复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特性的认识,掌握好数的整除的意义及其中的一些概念,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二、复习约数和倍数

       1、提问:什么是数的整除?(板书:整除)如果a能被b整除,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当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时,还可以怎样说?

  2、做“练一练”第l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是整除的式子。指名口答,口答时强调倍数和约数的依存关系。并要求说明其余三个式子为什么不是整除。

  3、学生练习。

    (1)从小到大写出9的五个倍数。   

    (2)写出18所有的约数。

    学生先写在练习本上,再指名口答。提问: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怎样找一个数的约数比较方便?(一对一对找)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找出18所有约数的?

三、复习质数和合数

  1、提问:按照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分类,除0以外的自然数可以怎样分?怎样的数是质数?怎样的数是合数?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质数和合数。

    (2)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

    (3)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78    5l    23    57    91    90

  3、提问:你能把9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吗?(板书)这里每个因数又叫做90的什么数?追问:一个数的质因数一定要是怎样的数?(要是它的因数,又要是质数。把90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什么?谁来完整地说一说,什么是分解质因数?

  4、做“练—练”第3题。

      先让学生写在练习本上,再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结合提问为什么有些约数不是30的质因数。

四、复习公约数和公倍数

  1、学生练习。

    (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约数,指出其中的最大公约数。

    (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五个公倍数,指出其中的最小公倍数。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提问:什么叫做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什么叫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做“练—练”第4题。

    让学生求出结果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提问:9和8公约数只有几?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什么数?你能举出几组互质数的例子吗?这三组数各是怎样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

    (板书:

               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所有除数的积  所有除数和商的积

    倍数关系:  小  数          大  数

    互质关系:    1            两数之积)

    追问: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五、复习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

  1、提问:在数的整除里,我们还学习了什么知识?能被2、5、3整除的数各有什么特征?

  2、做“练—练”第5题。

    指名学生口答。让学生找一找哪几个数能同时被2、5、3中两个或三个数整除,并说说理由。

  3、提问:上面的题里,能被2整除的都是什么数?不能被2整除的呢?按照能不能被2整除,自然数又可以分为哪几类?追问:怎样的数叫偶数?怎样的数叫奇数?

  4、口答。

    说出比10小的奇数和偶数各有哪些?

六、课堂小结

    谁来根据黑板上的内容,说一说复习了哪些知识,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七、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一第12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

  2、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15、16题,第17题(3)、(4),第18题。

 

 

 

 

(四)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运算法则、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整数和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加深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并能验算。

二、复习意义和法则

  1、复习整数四则运算意义。

    提问: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结合学生说明的意义,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注意减法和乘法举例联系加法,除法举例联系乘法。

  2、提问:你能根据刚才整理的知识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之间的联系吗?

  3、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减法对于加法、除法对于乘法各是什么运算?

  4、做“练—练”第2题。

    (1)做第(1)小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加法题和减法题。口答得数,老师板书。提问:计算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有什么共同特点?计算整数减法和小数减法有什么共同特点?大家把黑板上的加、减算式比较一下,再想一想:整数、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出: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并且都从个位算起。加法里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里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2)做第(2)小题。

    指名两人板演列竖式计算,分别做乘、除法。学生分两组,分别完成乘法和除法计算。集体订正。提问: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计算和整数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出:计算整数乘、除法都要按法则进行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再根据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在积里点上小数点;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来除,同样注意小数点的处理。

  5、学生练习。

    (1)计算:2637+851  42-7.5  1.4×15  2.4÷12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一练”第3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算。提问:谁来说一说,在计算时有。和1时,有哪些规律?

三、复习四则运算关系

  1、整理四则运算关系。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5页上的填充。提问:加、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乘、除法算式之间呢?(老师板书)

  2、学生练习。

    (1)提问:四则运算的这些关系有哪些应用?

    (2)做“练一练”第4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四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要求说说各是依据什么来验算的。

四、综合练习

  1、口算练习十二第2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口算结果并板书。引导学生讨论,说说每组计算有什么规律。

  2、做练习十二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题填符号,然后思考在乘法和除法计算里,你发现结果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3、做练习十二第4题。

    让学生估计得数,并说明想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题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4题。

  

 

 

 (五)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运算定律、规律,及其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二第6—8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定律和一些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7.2+2.8      4×2.5    8×12.5      3×4

    1-0.8         56+44     0.5×0.2    10-3.7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今天,我们复习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过的一些运算定律和运算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学会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方法。

二、复习运算定律及应用

  1、整理运算定律。

    (1)出示第66页表格。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板书填表)谁能用数举例并用字母式子来说明加法交换律?(根据口答板书填表)

    (2)对下面这些运算定律,大家都能这样举例和用字母表示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3)提问:谁来根据字母式子,说说每个运算定律是什么意思?乘法的运算定律与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类似的地方?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不同在哪些地方?

  2、应用运算定律。

    (1)提问:运算定律有什么应用?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可以根据算式里数的特点,使一些运算简便。这样,就可以又对又快地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下面就分析一些题里数的特点,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

    (2)做“练一练”第l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出简便计算的依据和为什么这样算。

三、复习运算规律

  1、出示第66页最下面两题。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符号。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指名说一说每个等式表示的意思。

  2、提问:你知道减法和除法计算时,哪些情况可以应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吗?指出: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用口算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就可以顺着用这两个规律使计算简便;反过来看,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能直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两个规律使计算简便。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先看数的特点,再说依据什么来计算的。

  4、做“练一练”第3题。

    (1)做加、减式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怎样想的。提问:从这里的计算,你发现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样的简便算法?加、减接近整十、整百……数的时候用简便算法可以怎样想?指出: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时,可以先看做整十、整日……的数计算,然后根据应该加上的数,确定再加上或减去几。

    (2)做乘法式题。

    出示乘法题,让学生思考怎样算简便。指名口答,老师板书,井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综合练习

  1、说说下面题里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简便。

    0.8+4.6+0.2+5.4    12.5× 2.5×0.8×4

    9.6-5.7+0.4          6.3×1.4+3.7×1.4

    25×99          341-103              418+297

    159+102       253-98               490÷35÷2

  2、改错。

    出示练习十二第7题。让学生改在课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改正,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出:我们在式题计算时,要注意先看清题目,分析数据的特点。如果数据符合一些运算定律或规律,能用简便算法时.一般应用简便算法,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6题后五行。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8题。

   

 

 

(六)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四则混合运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二第9~12题,练习十二后面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复习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后,我们再来复习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算法。

二、复习运算顺序

  1、提问:在四则运算里,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2、整理运算顺序。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67页上关于混合计算的几个问题,再讨论一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大家.

  3、做“练一练”。

    (1)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做上面四道。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注意运算顺序,检查计算过程。

    (3)做第三行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奉上。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9题。

    (1)做第1小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计算过程,老师板书。追问:能先算1.5-O.5吗?为什么?指出:计算时,不能简便计算的一定要按运算顺序算.

    (2)做后3小题。

    指名三人扳演,其余学生分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估算,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3、做练习十二第12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依次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要求说一说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四、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提问:数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根据甲数与乙数的和是345,这道题怎样做比较简便?(列方程)请同学们课后再想一想,试着把这道题做一做。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10题和第11题后三道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二第11题前四道题。

   

 

(七)整数、小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应用题复习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l~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整数和小数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之后,可以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通过计算来解答应用题。今天,我们就复习整数、小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和它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应用题

  1、复习简单应用题。

    说明:我们学习过许多应用题,最基本的是简单应用题,也就是一步计算应用题。(板书;简单应用题)

    出示应用题:

    (1)六年级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一共多少人?

    (2)六年级有48人,平均排成4行,每行多少人?

    提问,这两题的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都是用几步计算的应用题?一道应用题至少有几个条件和几个问题?指出: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问题;要求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条件。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2)题为什么要用除法算?指出:解答应用题时,要看条件与问题的联系.第(1)题,是要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就用加法算。第(2)题要把48人平均分成4行,求每行人数,所以就用除法算。因此,解答应用题,要根据数量关系,联系四则运算的意义确定解题方法。

  2、组织练习.

    请同学们看练习十三第1题,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每组数量的关系式。

    你还能说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吗?

  3、复习复合应用题。

    (1)认识复合应用题。

    提问:谁能将上面的两道应用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出示合并后的应用题。提问:这道题要几步计算,是怎样编出来的?指出:像这样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解答的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接“简单应用题”板书:一复合应用题)它是由简单应用题组合起来的。

    (2)提问:解答应用题要重视分析数量关系,请大家讨论一下,我们主要学习过哪些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明两种分析的思路,指出:解答应用题时用这两种思考方法进行分析,一般就可以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提问;谁来说一说,检验应用题有哪几种方法?

  4、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第(1)题可以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到的?(根据“每天做25套”和“做了4天”想到一共做多少件)指出;根据条件的联系,可以求一个相关的问题。现在大家看一看第(2)题,按上面的方法,说一说从条件想起要怎样想?先相互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解答复合应用题,有时可以从条件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然后解答。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指出;第(2)题是在第(1)题求出一共多少套的基础上卖出80套,求还剩多少。解答时,都先根据条件想到,可以求“一共做了多少套”,所以解答这一步的算式是相同的;第(2)题要再用求出的一共l00套减80套,求还剩多少套,所以第(2)题是复合应用题。提问:第(2)题可以怎样检验?说明解题后要注意检验写答案。

    (2)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第(1)题需要补哪个条件?为什么?指出:根据题里的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把缺少的条件补出来。现在大家看一看第(2)题,相互讨论一下,按照上面的方法,从问题想起要怎样想,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解答复合应用题,有时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两道题的算式。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补条件和解答第(2)题都是怎样想的7   

    这两题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这两题的问题相同,都可以从问题起想数量关系式,找出需要的条件。由于第(1)题两个条件已知,可以直接算出一共多少公顷;而第(2)题玉米的公顷数没有直接告诉,所以要两步计算,先求玉米的公顷数,再求一共多少公顷。

    (3)启发归纳。

    提问:从“练一练”两道题的解答,你认为可以怎样分析应用题?指出: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就是分析数量关系.分析时,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3题。

    指名两人扳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这两厨你是怎样想的?解答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同?

  2、做练习十三第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第(1)题是怎样想的,要先求什么?第(2)题与第(1)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解答第(2)题是怎样想的?这两题都是先求哪个数量?为什么方法不一样?指出:这两题所说的是同一件事的数量,但其中一个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不一样。解答时都可以根据问题来想,找出数量关系式,明确都要先求乙队架设的米数。但由于已知条件不一样,所以求乙队架设米数的方法也不一样。求出了乙队架设米数,就可以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结果。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各是怎样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2、4、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三第7题。

  

 

(八)整数、小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练习十三第8—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好地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2、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

  (1)5小时一共行多少千米?

  (2)实际每天织布多少米?

  (3)五、六年级一共栽多少棵?

  (4)实际比计划多生产多少台?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整数、小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指导分析方法

    出示练习十三第8题。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学生可以按不同思路想,老师按教材板书:每天要生产的件数二剩下的件数÷3)   

    按上面这样的分析方法,接下去可以怎样想,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让学生说说可以怎样检验。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9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每题中每一步各求的什么?提问:这三道题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在解题方法上,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板书:先用除法求单一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这三道题都要按“8天生产了3200只”来求题目的问题,所以都要先求单一量,也就是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由于问题不同,求问题的方法就不相同。所以解答时还要注意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选择相应的方法来解答.

  2、做练习十三第10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解题时可以怎样想,同时注意第(1)题的不同分析推理方法。提问:第(2)题有没有解法不同的?(板书不同解法的算式)提问:这两题条件、问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1)题只有一种解法,第(2)题可以有两种解法?第(2)题的两种懈法有什么联系?

  3、做练习十三第14题.

    学生默读题目。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求公路全长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指出:这类题的数量关系是每一部分的总千米数相加,就等于总路程,或者速度和乘时间等于总路程。

四、课堂小结

    解答应用题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指出;解答应用题可以根据条件想能求什么问题,或者可以从问题开始想需要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确定中间问题,知道解题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11~14题。

  

 

 

(九)解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 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2) 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 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十)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4页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一练”,练习十四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明确其中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 比一个数的2倍多5是70。

    (2) 一个数加上它的1.2倍是13.2。

    (3) 20乘以4的积,减去一个数得11。

    (4) 一个数的2.5倍加上3个0.6是6.8。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列方程时是怎样想的。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会根据几个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复习根据应用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答,(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来解答应用题。同时还要能根据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算术方法或用方程来解答应用题。

二、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1、复习解题步骤。

    提问:我们过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板书: (1) 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

           (2)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3) 解方程;

           (4) 检验,写答案。

      你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为什么?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步骤进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板书:关键:找等量关系)因为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来的,只有等量关系找正确,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才正确。

  2、做“练一练”。

    请同学们弄清“练一练”里三道题的题意,想一想每道题里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把它填完整。指名口答等量关系,要求说说根据哪些条件确定每一题的等量关系的。指出:从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出,一般顺着题意就可以找出题里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对照什么关系式列方程的(注意第2题不同的方程)。提问: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根据什么列方程?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题里的等量关系,方法是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接“找等量关系”板书:→列方程)然后解方程就可以求出题目的结果。

三、综合练习

  l、做练习十四第6题。

    让学生先讨论,然后指名口答。

  2、做练习十四第7题。

    学生读题。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要求说明根据什么找出等量关系的。说明:我们一般是顺着题意,根据条件之间的联系来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比较方便。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列出的方程,老师板书。提问:为什么前两题方程右边是6.5,第(3)题的方程右边是33.5?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顺着题意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对照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做练习十四第8题。

    让学生读题,思考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方程里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追问:这两题的等量关系是怎样找到的?

  4、讨论第9题。

    请大家默读第9题里每一道题,讨论各用哪种方法解答比较合适,然后告诉大家。提问;这三道题都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板书:客车路程+货车路程=铁路全长  (客车速度+货车速度)×时间=铁路全长】谁来说一说各用什么方法解答比较合适?为什么第(1)题适合用算术方法解答,第(2)、(3)题适合列方程解答?指出:解答应用题要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如果顺着题意就能直接列出算式来求出问题,就适合用算术方法解答;如果顺着题意不能列出算式求出问题,但比较容易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就适合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5、做练习十四第10题。

    让学生列出每题的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各是根据怎样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为什么等量关系不一样?指出:列方程解答应用题,一定要根据题意找准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对照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

四、课堂小结

    你通过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的步骤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找准等量关系,对照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就可以求出问题的结果.找题里的等量关系,一般顺着题意,根据条件之间的联系来找比较方便。如果顺着题意能直接列出算式求出问题的结果,一般用算术方法解答比较合适;如果顺着题意不能直接列出算式解答,但容易找出题里的等量关系,一般列方程解答比较合适。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9、10题。

    家庭作业: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的解方程。

 

 

 

 

 

(十一)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10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相关概念,认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出下列小数的意义。

    O.3    0.13    0.258    O.013

    学生口答后,说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干分之几……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知识,今天开始,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一些相关概念,认识这些概念的联系,并提高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提问:根据上面每个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怎样的数是分数吗?(板书:分数的意义)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什么叫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2.说出下列各题的商。

      2÷9             4÷13                ÷7

    提问:在上面算式里,能用整数表示这些算式的商吗?像上面这样两个数不能整除时,用什么数来表示商?指名学生口答商是多少。提问:除法与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3.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l、2题。

      学生填在课本上。指名口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2)口答练习十五第1题。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分数不一样?

   (3)口答练习十五第2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4)口答练习十五第3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句话的含义。

  4.比较每组数里小数与分数表示的意义。

     0.3和     0.13和     0.013和

    你觉得每组数里小数和分数表示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是怎样的分数?

  5.复习分数的分类。

   (1)提问:我们把分数怎样分类的?

   (2)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口答。

   (3)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的?(接“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分子<分母    分子≥分母)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值有什么区别?

   (4)提问:假分数可以改写成怎样形式的数?带分数和整数能改写成假分数吗?

   (5)做“练一练”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带分数或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6.复习最简分数。

   (1)提问:怎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谁来举几个最简分数的例子?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①4米是6米的 。

    ②9千克是12千克的 。

    ③5厘米是1O厘米的 。

    指名口答后提问: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三、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做“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填(    )里的数,然后口答,老师板书出97.5%提问,97.5%是什么数,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合格率97.5%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合格的零件数占零件总数的97.5%)从上面的数里,你能知道怎样的数叫做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请你说出几个百分数。你认为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2.复习“成数”。

   (1)提问:“成数”实际上是什么数?在哪里用“成数”来表示?

   (2)做“练一练”第6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回答。追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五第5题。

    让学生填在课奉上。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做练习十五第6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追问:分数单位是言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多少?

  3.做练习十五第8题。

    先让学生讨论,再填在课本上。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4.做练习十五第l0题。

    让学生找规律,在□,里填上恰当的数。学生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提问:你知道这样填下去,会越来越接近哪个数?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谁来说说今天复习的这些概念含义?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7、9题。

 

 

 

(十二)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教材第78~79页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数的改写方法、“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1—18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分数与小数基本性质的联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和约分。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互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学生练习。

   (1)下面各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0.3    O.30    O.300

    学生回答后板书:0.3=O.30=O.300。指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2)提问: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谁来说一说除法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

  2.引入课题。

    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规律,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分数里也有类似的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先要复习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1.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提问;你能根据除法商不变的规律,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出示分数的基本性质)谁来用分数举例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回答板书分数等式)大家来把第78页上的例子填写完整。填写后集体校对。说明:这个例子也表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以外的数,大小不变。

  2.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填在课本上,然后集体校对。说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分数写成和原来分子、分母不同,但大小不变的分数。

   (2)做练习十五第12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3.认识分数与小数性质的联系。

    提问:大家思考一下,这里的O.3=O.30=0.300能不能改写成用分数表示?大家仔细观察,上面等式表示什么,下面等式表示什么,改写后得出的这两个等式说明什么?为什么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是一样的?指出:从上一节课我们知道,小数实际上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所以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致的。小数末尾添上O,实际上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同时乘l0,或100、1000……。这样的数,所以小数大小不变;小数末尾去掉O,实际上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同时除以10,或100、1000……这样的数,所以小数大小也不变。

  4.复习通分和约分。

   (1)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应用?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通分和约分有什么联系?(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和约分有什么不同?

三、复习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

  1.说明:我们已经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它的应用,接下来再复习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改写。(板书:数的改写)

  2.整理方法.

    提问:小数和分数之间怎样互化?(照第79页图解板书)你能举出例子吗?(板书所举的例子)你明白为什么这样改写吗?(说明理由)小数和百分数之间怎样互化?(照图解板书)谁来举出小数和百分数互化的例子?(板书例子)说明:因为两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所以两位小数的部分就是百分之几分子里的整数部分,而百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去掉百分号,就要把原来分子部分缩小100倍。分数和百分数怎样互化,(照图解板书)谁来举例说明?(板书例子)为什么分数和百分数要这样改写,

  3.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4.学生练习。

   (1)做练习十五第13题。

      指名学生口答。

   (2)提问: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吗?怎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指出:根据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是可以互化的。我们可以通过数的互化解决不同数的大小比较。

   (3)思考练习十五第15题。

      指名说一说每道题可以怎样比较大小。

四、综合练习

  1.让学生把练习十五第16题做在课本上。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2.做练习十五第17题。

      提问:你估计一下,摸出红铅笔的次数大约是多少?为什么?根据你的估计算一算,摸出红铅笔的次数大约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怎样想到大约占总次数的 ?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让学生说一说常用数据的结果。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14、1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五第18题。

  

 

 

 

(十三)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3页分数的四则运算及混合运算、“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复习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十六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 + 、 -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十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容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7—11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答算式或方程.

    (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

    (2)50米的 是多少?

    (3)多少米的 是20米?

        学生口答后提问:第(1)题的40%是怎样求的,表示什么意义?第(2)、(3)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这两个式子都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节课就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更加明确它们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解题思路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  (2)杨树50棵

   (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

   (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

   (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松树多少棵?

   (3)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 ,杨树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杨树棵树”做除数?第(2)、(3)题为什么都用“杨数棵数”乘言?你认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关键:确定单位“1”的数量)追问:上面题里与“÷”对应的数量是什么?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要怎样算?第(2)、(3)题都是技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各把哪个数量看做单位“1”。让学生填写数量关系式,然后口答。结合提问学生第(2)题的数量关系式里为什么是“节约”的数量,强调数量对应关系。提问:从上面可以看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找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基本关系:对应数量÷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数量】

指出:我们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根据含有“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这句话确定单位“1”的量和题里的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来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学生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求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用除法算,都用单位“1”的量做除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同? 指出:解答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要先确定好单位“1”的量.再根据问题里数量间的对应关系找准需要的数量,然后列式解答。

   (3)做“练一练”第3题第(1)、(2)题。

      学生默读题目。提问:这两题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数量?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这两题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的?为什么第(1)题用算术方法直接列乘法算式解答,第(2)题用方程解答?指出,这两题都是已知谁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这个条件,解答时也是看这个条件先确定好单位“1”的数量,再根据单位“1”的数量乘几分之几,等于几分之几的对应数量列式解答。当单位“1”的量已知时,就可以按数量关系式直接列算式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就要按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解答。(板书:

      单位“1”已知→算术方法解答

      单位“1”未知→列出方程解答)

   (4)做“练一练”第3题第{3}题。

     学生改编应用题,老师依次出示。提问:你能从改变后的条件看出求小麦面积的数量关系各是怎样的吗?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提问:为什么这两题的式子都是两步计算的?解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板书:注意:数量的对应关系)当题里的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不对应时,就是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答时,要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式,并按照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然后提问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口答算式和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所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问题相同,而解题方法不一样?这两题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子的?

      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式子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你进一步明确了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十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第12~16题,练习十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及工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基本方法

  1.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分析思考?

  2.分数乘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是桂树的 ,玉兰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比桂树少 ,玉兰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列出的算式为什么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3.分数除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是桂树棵数的 ,桂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比桂树棵数多 ,桂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为什么列出的方程不一样?你认为,这里的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也要注意什么?

  4.小结。

     从上面两组题可以看出,在分数应用题里,先确定单位“1”的量,如果已知单位“1”的量,用算术方法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分析数量关系时,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问题或已知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不对应,就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先要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或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12题。

    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两个算式。(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的。

  2.做练习十六第13题。

   (1)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或方程。集体订正,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提问:第(2)题与第(1)题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为什么两题的算式不一样?指出;当所求的数量与分数对应时,就直接用一步计算求出结果;当所求数量与分数不对应时,就要用单位“1”的数量加上或减去几分之几的对应量,求出结果。

   (3)提问:第(3)题与第(2)题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解题方法不一样?解题时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指出:从这里的比较可以知道,根据单位“l”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确定用算术方法做还是用方程解答。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需要先分析,根据数量的对应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式,再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式子解答。

  3.做练习十六第14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强调根据题意,一桶油的重量减去第一次用去的,再减去第二次用去的,就等于剩下的重量。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提问:解题过程中有哪些是相同的?哪里不同?为什么?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还要注意题里分数是表示的什么意义,弄清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还是具体数量。

  4.做练习十六第1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提问:这类应用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过程怎样?解题时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讲解思考题

    学生读题。提问:第二次降低的是哪个价格的15%?想一想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可以看做原价的百分之几?(1—20%)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怎样算,自己试一试。

六、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六第12~14题的计算。

  2.练习十六第15题。

   

 

 

 

(十六)量的计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88~90页量的计量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或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中,都要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例如长度、重量、时间等等。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的计量。(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我们所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板书;量  计量单位)更加认识这些计量单位的大小及同一类计量单位相互间的进率。(板书;进率)

二、整理计量单位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量的计量?[接“量”板书:长度  面积  体积(容积)  重量  时间]

  2.复习长度、面积和体积。

    (1)让学生看第88页图示,说说各是哪种量的计量单位,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追问:长度是指什么,它有哪些计量单位?(接“计量单位”板书出长度单位)请同学们比划一下或说明这些长度单位的大小。什么叫面积?面积的计量单位你知道有哪些?(板书出面积单位)请同学们依次用手势比划或说明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提问:你能估计课本封面和教室地面的大小吗?什么叫体积,有哪些计量单位?(板书出体积单位)怎样的正方体是1立方米?谁来用手势比划出l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与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板书)

    (2)复习进率。

       让学生填写第88—89页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进率。提问:你能发现长度、面积和体积相邻计量单位间的进串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引导学生用面积、体积进率的推算方法来说明)

    (3)组织做“练一练”第1~3题。

       让学生先画一画或做一做,再在(    )里填数。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3.复习重量。

    (1)提问:计量物体轻重的是什么量?

        请同学们在第89页上从大到小填写出学过的重量单位和进率。提问单位和进率,老师板书:计量单位。

    (2)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称哪些物体重量一般要用“克”?请你举出例子。你能举例说说1吨的重量吗?追问:重量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4.复习时间。

    (1)提问:时间的单位有哪些,(板书;年  月  日  时  分秒)请同学们在第89页上填表里的时间进率。小黑板出示表格,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提问:一年有多少天?(板书: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2)让学生看“想一想”的问题,然后指名回答。

        追问: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板书:四年一闰)让学生说出3个闰年年份和5个平年年份。

    (3)做“练一练”第5题。

      指名学生口答。指出:我们一般是根据年份数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l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订正。

  2.做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七第3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

  4.做练习十七第4题。

     指名学生口答。

四、回顾复习内容

    这节课复习了量的计量,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各类量的计量单位,想一想各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和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为复习名数与名数的换算做好准备。

 

 

 

 

(十七)名数的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名数和名数的换算、“练一练”,练习十七第6~10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在认识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名数换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名数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十七第6题。

    提问,你觉得一个数乘或者除以10、100、1000……时,怎样能较快地算出结果?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量的计量.在计量一个具体的量的结果时,通常要用到名数,有时要进行名数的换算。应用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时移动小数点求得数的方法,就能较快地进行名数间的换算。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名数和名数的换算。(板书课题)

二、归纳换算方法

  1.提问;什么叫名数?谁来举例说明?

    谁来举例说明什么是单名数,什么是复名数?

  2.学生练习。

    (1) 3米=(    )厘米

        3吨=(    )千克

    (2) 50分米=(    )米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换算时是怎样想的,第(2)题是怎样想的?

  3.归纳方法。

    请大家按照刚才的解题和回答,在第90页上把换算方法归纳完整。指名口答归纳出的方法。

    追问:如果进率是lO、l00或l000,怎样做比较方便?说明:在名数换算时,要先看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再想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然后用相应的方法求出结果。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分别说说怎样想的。

  2.口答:3.05米=(    )米(    )厘米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单名数,只要直接乘进率求出结果;复名数改写成相应的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只要把其中高级单位的数改写,再加低级单位的数;小数改写成复名数,一般是整数部分直接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小数部分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分别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2050克怎样改写成2千克50克的?(除以进率,整数商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是低级单位的数)指出: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只要直接除以进率求出结果,复名数改写成相应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把高级单位的数作整数部分,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复名数,只要除以进率,把整数商作高级单位的数,余数就是低级单位的数,也可以先改写成小数,再改写成复名数。

  4.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在课本上做“练一练”第3题。指名口答,老师板书。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强调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换算一定要注意进率是60,方法与其他量的单位换算相同。

  5.做练习十七第10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7—9题。

              

 

 

 

(十八)线和角的知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93~94页线、角的有关知识、“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和角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二、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

      请同学们看第93页上面的表里各是什么图形,填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小黑板出示表格,指名口答图形名称,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根据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想法,你能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吗?请大家填在课本上的表里。指名口答填写的联系和区别,老师板书。追问: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复习角

  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老师同时画出角的图形。

  2.复习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各部分名称,指名一人板演写角的各部分名称。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追问: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提问: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板书: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锐角是怎样的角?(老师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特征)大家能画出其余几种角的图形和说出每种角的特征吗?请同学们在第93页下面表里画一画,填一填。指名口答,并板书出来。

  4.做“练一练”第3、4题。

     先让学生填在课本上,再指名口答。

  5.做练习十八第3题。

     让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指名学生口答量的度数,并说明各是什么角。

  6.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

四、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提问概念。

      我们知道了角大小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五、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八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学生口答,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2.做练习十八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

  3.做练习十八第4题。

     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并交互检查。提问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迫问: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六、布置作业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5题。

     

 

 

 

 

(十九)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材第94~96页三角形、四边形、圆、轴对称图形和“练一练”,练习十八第6~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师生都准备三角板、圆规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圆的纸片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线和角的知识,线和角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平面图形中的封闭图形。(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这些平面封闭图形的特征,掌握一些图形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判断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并能画出一些图形。

二、复习三角形

  1.复习三角形的概念.

     提问:用线段来围出一个平面图形,至少要用几条线段?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三角形”并画一个三角形)

  2.复习三角形的分类。

      提问:三角形可以狡什么来分类?(板书:按角分:     按边分:    )出示第94页的分类图,让学生说说各是按什么分类的,各分为哪几类三角形。(接“按角分”板书: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接“按边分”板书: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提问:谁来根据左边的图,说说这三类三角形各自的特征?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画出这三类三角形,同时指名一人在黑板上画出三个三角形。提问: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板书画一个等腰三角形)请大家拿出等腰三角形,折一折说明两条边相等和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板书画一个等边三角形)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说明等边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角分别相等吗?试一试。

  3.学生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完成后口答,老师在黑板图上板书。提问: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指出: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里的一种特殊情况,只要有两条边相等,它就是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5.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6.做“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口答。

三、复习四边形

  1.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板书“四边形”并画一个四边形)

  2.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第95页四边形的图。指名学生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提问: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指出: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平行四边形,另一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是梯形。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3.做“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图形的高。提问: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互相垂直)

四、复习圆

  1.复习圆的特征。

      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圆,井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在黑板上画出圆)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在圆里画出几条表示这样的距离的线段)为什么?

  2.学生口答。

     请大家看第96页“想一想”的问题,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口答。

  3.做“练一练”第5题。

     学生填充,然后口答。

五、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板书:对称轴)追问: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3.提问:我们学过的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4.做“练一练”第6题。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画出对称轴。指名学生说出轴对称图形,说明各有多少条对称轴。

六、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八第6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判断,然后口答,并说明理由。

  2.做练习十八第7题。

     学生在课本上选择,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八第11题。

     让学生画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指名说说是怎样画的。

  4.做练习十八第12题。

     让学生画在课本上,然后说明各有几条对称轴。

  5.讨论练习十八第13题和第14题。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和各自的想法。

七、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8、10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9题。

  

 

 

 

 (二十)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00一10l页周长、面积的意义,周长计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学过的周长计算的公式,能正确地进行周长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认识了平面封闭图形的特征以后,这节课先复习它们的周长计算。(板书课题)同学们要弄清什么是周长,掌握一些图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复习周长、面积的意义

  l.明确意义。

     提问:想一想,一个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什么叫做面积呢,出示一个正方形后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指出,周长是指围成的平面图形周边的总长度,(板书:周长:围成平面图形的周边的总长度。)面积是表示围成的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它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板书: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

  2.学生练习。

    (1) 请同学们根据第l00页上的要求,描出周长和涂出面积部分。出示相应的表示周长和面积的图形,让学生交互检查。

    (2) 做练习十九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提问:你认为这两组图形说明了什么?

        指出:从这里可以看出,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因为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复习周长计算

  1.巩固计算公式。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公式,请大家先在第100页上填出这些图形周长计算的公式,再告诉大家各个图形为什么这样算。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公式。

     追问:“π””是什么?你能说出一个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吗?我们一起来按照刚才说的关系,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填充后口答,

  3.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算式,老师板书,集体订正。

  4.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汀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2~5题。

  

 

 

 

 (二十一)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面积计算和“练一练”,练习十九第6~15题,练习十九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了解这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面积的汁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出示练习十九第6题,让学生口算。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学习过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弄清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应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整理公式

  1.提问:什么叫面积?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面积的计量单位有哪些,你能说一说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大小吗?

  2.整理公式。

      出示第101页的图形。说明:这里的一组图形,表示了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请同学们看着第101页上这样的图想一想,每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再把面积公式填在课本上,然后告诉大家这些公式和它们的来源。如果有不熟悉的,可以相互讨论。让学生填写公式并思考推导过程。

  3.归纳公式。

     指名学生说明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老师板书公式。追问: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时都要注意什么?(除以2)提问:从图上看,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出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由其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又推出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想一想,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以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来推导的?指出,我们在推导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后面学习的一些新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割、补,拼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已经能计算面积的图形来推导出来的。

三、组织练习

  1.做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算式与结果,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指出:根据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做“练一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在小黑板上,结合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是怎样算的。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学生要怎样换算成“公顷”。

  4.做练习十九第9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追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你发现哪个面积大一些?有什么想法?(长方形和圆如果周长相等,那么圆的面积大)

  5.做练习十九第13题。

     让学生测量、计算。指名说一说每个图形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6.让学生口答第14题,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求面积。

  7.做练习十九第15题。

     让学生操作、计算,然后口答长、宽和面积,老师依次板书。

四、讲解思考题

      请同学们观察刚才不同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讨论一下: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指名学生交流每组的讨论结果。追问:这些不同的长方形里,哪一个图形面积最大?指出:长方形周长一定,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当它成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8、11、12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九第lO题。

 

 

 

 

(二十二)立体图形和表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立体图形及表面积计算、“练一练”,练习二十第l一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加深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都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2.说明各自的特征。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填出四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然后告诉大家。(学生回答时板书立体图形的名称)谁能根据老师这里的立体形体,说出每个形体的特征。(老师依次出示四种形体,指名学生说明各自的特征)请大家看书上的图形,自己说说每个形体的特征。提问每个立体图形里字母表示什么。

3.说明下面每个图形各是什么形体。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答。

4.提问: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复习表面积计算

1.复习表面积的童义。

    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请同学们拿出立体图形,看着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的面积。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圆柱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第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要求什么问题?(底面铁皮部分不同:第(1)题有两个底面部分,第(2)题只有一个底面部分,第(3)题没有底面部分)在解答这三道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并要求说一说解题的每一步求的什么,三道题解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练习二十第3题。

      提问:配上的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宽各是长方体的哪条棱?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能完整地回忆一下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吗?谁来说出几种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4题。

  

 

 

  (二十三)体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06页体积计算和“练一练”,练习二十第5一14题,练习二十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理解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

法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等式的?为什么用方程解答?第三种解法是按怎样的方法解答的?列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提问:这三种不同的解法,都是根据哪个条件来找数量之间的关系的?指出:这三种解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盐和水的重量比1 :15这个条件,从倍数、分数和比的意义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找出盐和水的重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应的三种解法,求出了问题的结果。

  3.做“练—练”第2题。

     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注意学生中的不同解法。

  4.做练习二十二第5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找一找三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谁来说一说,每题里元数与份数是怎样对应的?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每道题用两种方法列出算式,不要计算结果。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种解法是怎样想的。追问:这里都是把哪个条件经过转化后找出不同解法的?

  5.讨论练习二十二第6题。

     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合唱组人数是舞蹈组的2倍可以怎样理解?两题里的人数对应的份数各是怎样的?

  6.做练习二十二第7题。

     让学生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问:第(1)题男衬衫和女衬衫件数的比是几比几?第(2)题男衬衫和女衬衫件数的比是几比几?这里两道题请同学们都用两种方法解答。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提问:用分数知识解答这两道题列出的方程为什么不一样?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的?用比的知识解答这两道题时列出的式子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指出:解答应用题要根据题意,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提问:比和比例应用题,或者倍数、分数应用题,用不同知识解答时,主要把哪个条件从不同角度理解的?(用比、分数或倍数表示两种量关系的条件)指出:由于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条件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所以,解题时就可以根据每次理解这个条件的知识,用相应的方法灵活、合理地解答。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第6、8题。

    家庭作业:“练一练”第3题。

    

 

 

(二十八)统计表和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119~121页统计表和统计图、“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练一练”第2题的两张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起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作用,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统计表

  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

     提问:怎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你能根据上面的过程,说出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吗?

  2.做“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1题。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按要求整理数据,然后填表。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    )里。指名口答分析结果。提问:从表里还可以看出哪些问题?(如哪一段人数最多,哪一段人数最少,各占百分之几等)

  3.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

    (1)口答校对第l题。

    (2)出示第2题表格。

       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三、复习统计图

  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时要用统计图?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出示“练一练”第2题两个统计图。

    (1)提问:这两个统计图各是什么统计图?

    (2)说明:这是“练一练”第2题的两个统计图。(让学生看第2题)从题里可以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统计图都表示了某厂两个车间全年产值的统计数量。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的?(板书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及数量变化的?(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让学生口答第2题的两个问题。

       提问: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什么?折线统计图除了看出数量多少,还可以直接看出什么?你认为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分别板书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4)提问: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比,它们的特点、作用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追问:统计时只要求看出数量的多少,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既要看出数量多少,又要看出数量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好?

  3.做练习二十三第3、4题。

    (1)让学生做第3、4题,完成在课本上。

    (2)让学生口答第3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3)让学生口答第4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要怎样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