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克星”

 水共山华 2015-03-28

Vorapaxar 是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PAR-1)的拮抗剂,同时具有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现作为标准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之一,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患者,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减少血栓性疾病的复发。

目前有假说称,对于有冠脉支架植入史但病情已稳定的患者,服用 Vorapaxar 可降低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概率。为了验证该假说,来自美国波士顿的 Marc P. Bonaca 博士及其同事展开一个名为“TRA 2P-TIMI 50”的研究。文章近期发表在 JACC。

该试验是一个多国家合作、随机化、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总共纳入了 26449 例曾有过心梗、周围血管病变或卒中但病情已稳定的患者。其中 53% 的患者既往曾有冠脉支架植入史。 ST 的诊断标准选用美国学术研究联盟所拟定的标准。

经过平均 2.5 年的随访,研究人员确诊了 152 例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大多数(92%)患者发病都比较晚。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服用 Vorapaxar 组可以降低 ST 发病率(1.1% vs 1.4%)。不管 PCI 的时间、糖尿病史、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或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疗法等的情况如何,Vorapaxar 都可以降低 ST 的发病率。

当然,Vorapaxar 发挥了强有力的抗凝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出血的风险。然而,该研究结果发现,致死性出血和颅内出血的概率却没有增加。

此外,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诊断是根据详细的病例决定的,但并没有着重审查血管造影图像等原始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统计效能。第二,该研究的样本量虽足够大,但也降低了晚期和非常晚期 ST 的整体发病率,识别亚组分析结果的统计效能也降低。第三,若将 ST 的终点事件更加广泛化,vorapaxar 的治疗效果仍然与确切的 ST 相同,但差异却没有统计学意义。确切的 ST 无疑更能反映针对 ST 治疗的真实效果,而更广泛的 ST 定义,虽然可以增加整体终点事件的数目,却降低了真实 ST 终点事件的特异性。

总而言之,对于曾植入冠脉支架并接受标准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而言, Vorapaxar 可作为长期的二级预防药物,可明显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病率,包括远期 ST。(附 Vorapaxar 作用机制图)

Vorapaxar对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JPG
图 Vorapaxar 作用机制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heart2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