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1月13日,北京,中度霾。也许还要很久,洛杉矶用了50年

 九日图书1976 2015-03-28

1958年,洛杉矶。连续3天雾霾之后,一位女士正擦拭不断流泪的眼睛。她准备呼吸一瓶由城外采集的新鲜空气。瓶身上写着“如水晶般透明的空气”

街边,

人们试图从有毒的烟雾中逃出的画面构成了触目惊心的一幕。

视线不清的司机紧张地左右避让着,

妈妈抓起受惊的孩子躲进路边的大厅避难。

行人都艰难如此,

对于那些疲于指挥公共安全的警察来说就更是不堪设想,

更别提那些悬吊着的洗窗工人了。

没错,

这其实是洛杉矶1943-2008年抗霾史的中最为平常的一天。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15年1月13日,

北京,又是一个中度霾标记的日子。

1943年-2008年 ,失去呼吸自由的自由女神。

两位美国的新闻记者奇普·雅各布和威廉·凯莉在《洛杉矶雾霾启示录》里记录了政治人物、科学家、普通民众乃至名媛、医生和好莱坞明星们,在这60年中面对洛杉矶雾霾的芸芸众生相,用丰富的细节和详实的资料,还原了洛杉矶居民对抗雾霾的历史全貌。

1970年4月22日,纽约市政厅前,一名大学生戴着防毒面具嗅花的香气。当天,各种环保活动吸引了约2000万人参与。

60多年后的北京,雾霾成为中国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由此引发的猜测、争论和抗议遍布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在国家工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雾霾(以及其他类似的环境污染)是否是无法避免的?或许,《洛杉矶雾霾启示录》会给一些答案。

洛杉矶的市民们,就连婴孩,也要全副武装。

拂晓时分,如同无形的野兽,毒气开始扩散,狡猾而沉寂,悄无声息,无所不至。灰色的烟雾袭击了洛杉矶,吞噬了矗立的高楼与街边的汽车,太阳也变得模糊不清,让人们失去了对于方向的所有感知,除了脸上烧灼般的刺痛!

也经常有人上街游行,为了求得洁净的空气,但谁也没想到,这种游行要持续50年,雾霾才逐渐消散。

然而,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种神秘的烟雾将使绿意盎然的地球陷入恐慌,使“绿色”从一种颜色变成人们奋斗的目标。首当其冲的是,全城的人都得默默忍受烟雾带来的折磨。吸入的污染物质威胁人们的健康,无论他们是否有过敏史,都会产生急性过敏反应——眼睛红肿,喉咙嘶哑。他们紧握手帕,渴望知道答案。

1950年代,一位洛杉矶居民正在启动他的汽车。洛杉矶环保部门表示有85%的雾霾来自汽车尾气。

1943年7月8日,从格兰德大街(Grand Avenue)到联合车站的人们都在喃喃自语,惊讶于这突如其来的烟雾。他们很快就愤怒起来,想知道谁应该为此负责。这转瞬间出现的霾如同幕布般笼罩一切,美好的一天就这么被破坏了。几小时后,原本该是一个湿润的西海岸城市的早晨,被烟雾彻底毁掉,如同一场被工业大火无情摧毁的派对。

1952年大烟雾下的伦敦市中心皮卡德里广场。

混乱中关于战争的谣言疯狂传开——这像是化学武器攻击,可能是日本人发动偷袭的第一步。这会是继珍珠港事件以及日本皇家海军对圣巴巴拉市(Santa Barbara)的袭击之后,对洛杉矶的再一次攻击?接下来会是芥子气吗?

不到两小时,这黑色的烟雾变得越来越浓,并持续蔓延,向着北部富人居住的山坡地区进军。那里紧邻着覆盖茂密松树的国家森林。

一对最为平常的伦敦夫妇在雾霾里散步。

而现在这些污染,最终还是如同复仇一般回来,似乎早有预谋。失去了本该拥有的纯净空气,数以万计的洛杉矶人出现咳嗽等症状:无论是瘦弱多病的人,还是大腹便便的富人、招风耳的童子军、满身污垢的挖掘者、杂货商,亦或是俄克拉何马州移民,都是如此。

1962年,一名伦敦警察戴着防雾面罩在大街上执勤。

官方努力改善洛杉矶空气质量的活动从未间断。如果你当时预测说这片区域的空气在65年后仍有污染,一定会有人怀疑你是否头脑清醒,甚至怀疑你是否爱国。空气质量一定会改善,似乎成了一种信念。

雾霾中的伦敦街头,混沌中的街景。

20世纪40年代初期,当烟雾笼罩城市的时候,当地政府并没有怎么当一回事,把此事件评估为如同坑洼的林荫大道修复的事务一样。洛杉矶——毕竟不像好莱坞那样灯红酒绿,它是美国最新的工业化推动基地,承担着未来科技发展和革新的重任。首批治理措施收效甚微,从鲍伦乃至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等一批政客又逐渐制定了更加强硬的规定,希望能为市民找回那片蓝天。

对那些普通伦敦人来说,生活在雾霾里已成为习惯,他们经常掩面行走,来去匆匆。

然而,烟雾似乎很有一套,能够将这些期望拽入绝望,让美好的承诺化为泡影。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顽固而狡猾的烟雾轻松地击败了针对它的种种策略,并在受害者中制造纠纷——家庭成员愤愤不平,工业家们被当作替罪羊受到责怪。

人们开始明白,无论加州是代表着“未来之州”,还是昙花一现的现代文明,都会被烟雾所影响。每当你认为毒气已经散去的时候,它又会卷土重来,笼罩西海岸。

--摘自《洛杉矶雾霾启示录》

1970年的东京,标志性的东京塔已经模糊。

20世纪著名空气污染事件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马斯河谷地区是比利时重要工业区,1930年12月1至15日,河谷上空发生气温逆转,造成大气污染现象。河谷上千人发生呼吸道疾病,一个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是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十多倍。

1943年洛杉矶烟雾事件 1943年5-12月,美国洛杉矶市,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中的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使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短短两天内有400多人死亡,多人出现眼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1948年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受由于反气旋和逆温控制,该镇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烟尘和二氧化硫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20多人死亡。

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9日,由于逆温层作用及连续数日无风,煤炭燃烧产生的多种气体与污染物在伦敦上空蓄积,城市连续四天被浓雾笼罩。四天的浓雾共造成1.2万人死亡,这是和平时期伦敦遭受的最大灾难。

20世纪中期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1955年以来,日本四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使得市民哮喘病发作,1964年,连续三天烟雾不散,气喘病患者开始死亡。195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1972年全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

-End-

2013年12月6日,韩国釜山遭受严重雾霾侵袭,城市能见度很低

20118月,意大利米兰大雾弥漫空气污染严重,学校放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