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遥的世界 安徽商报

 馆员精舍 2015-03-29

路遥的世界

[编者按]

  因着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长达100多万字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又开始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被热议。很多人在路遥的小说里寻求着感动,寻求着我们一度失去的理想,寻求着我们曾经淡忘了的美好爱情宣言……从这个意义上看,《平凡的世界》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在传播着一种正能量。路遥去世二十周年时,媒体上也掀起一股谈论路遥的热潮,只是,与今天的蔚为大观相比,几年前的讨论只局限在文学圈内。

沿着黄土铺就的路


高杨

  在陕西的北部的榆林地区与内蒙古鄂尔多斯接壤处,有片令人绝望的毛乌苏沙漠。这里终日尘沙满天,黄土蔽日。光秃秃的沙地上长着些倔强和杂乱的毛草,难看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路遥就诞生在这里。我常痴想路遥当年赤精着脚在沙土地里狂奔的样子,嘴里可能还嘶吼着一段陕北民歌,最终他累得喘息着躺倒在沙漠里,让大太阳光晒着脸,衔着一根绿草梗,眯着眼睛在那儿享受着大自然对他的爱抚。在我心里,他就是这么一个属于天和地的儿子,野性乱狂地生长在天地之间。

  在陕西,每个上一点年纪的作家都能回忆起与路遥交往的点滴。他似乎是一个太阳,照耀着每一个写作者和读者,那些失去了写作意志的人,丧失了斗志的人,都渴望在他这里获得热量和帮助。路遥是艰难的,从延川走到省城西安,他的每一个脚印都被血汗浸透了;而他又是如此的无意,险象横生的荆棘之路被他踩踏成一条大道。

  我与路遥是半个老乡,我母亲虽生在西安,长在西安,却是道地的清涧人。对于家乡,她讲得最多的就是贫穷。没有水,种不出粮食,饥饿,病困……每个生活在这贫瘠土地上的人,都有难已抚慰的伤痛。路遥生在一个贫困中之最贫困的家庭。从小饱尝了饥饿的滋味,这种生命体验深深地种植在他灵魂深处,使他痛恨又使他害怕。于是,他向未来伸出无限索取的手。

  路遥上大学时二十四岁了,在这之前,已经是陕西小有名气的诗人,他的才华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让人不能小觑。在延安大学求学期间,路遥连续发表了多篇散文和诗歌,在陕西造成了不小的轰动。1976年秋天,在陕西省作协的几位领导的努力下,路遥、白描、叶咏梅等几位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被请进了《陕西文艺》(今《延河》)编辑部的办公室。

  陕北来的毛头小伙子路遥,天不怕地不怕的路遥,于此时真正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直到1980年,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问世,他从诗歌散文出发,进入虚拟描写的世界已有四年,写出几部当时倍受关注的短篇小说文本。路遥的心怀是大的,他始终想要用大部头的作品来讲述他那个躁动不安而又繁复美丽的内心世界。

  现在看来,《惊心动魄的一幕》的写作稍显幼稚,太过于理想化,对人性的剖白过于简单直接,语言也显得并不练达。但是,在当时文革余痛还未消失的中国文学的大环境下,有位年轻的作家已不再用哀痛的笔触来描写那段伤痕累累的民族记忆了,而是整理好了伤口跳上了新的战车,那是令人震撼的。由此,我们也看到了路遥那充满热血英雄主义的内心世界,还有他那双在黑暗世界寻找光明的眸子。

  路遥的身上有着陕北汉子的烈倔,他深深相信人的力量可以改变一切。他将这种对人对世界的相信融入在他刻画的人物里。同时,他又是胆怯的,他相信任何一个冥冥中的误解都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他将这种对世界的质疑也写进他虚拟的世界。在他的小说里,主要人物几乎都是贫穷的,或者处于极大的困苦之中,这些人物们都在努力地突围,拼命地想冲出艰难的处境。但贯穿他所有作品内部,都有一个极端哀伤的内核。在我看来,那依然是深植于内心的“饥饿”在作祟。

  许广平曾不无疼惜地评价萧红:“谁不知道贫穷呢?可是萧红却太了解了。”人的一生,谁没有内外交困过呢?可路遥似乎太了解人生的内外交困。穷、饥饿,没有尊严,极端的自卑,又由此产生了极度地自尊。对这样看似矛盾的特性共处在同一具肉体之上,我一点都不陌生。在极贫困地区像这样即矛盾又统一的生物,茂密地生长着,路遥不过是从毛乌苏沙漠里移栽进花盆的一株。就像他笔下的高加林,坚强、自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断地向命运挑战,同时又自卑懦弱,向生活现状低头屈从,甚至愿意牺牲浪漫的爱情,换取有尊严的生活。最终他遭到了生活的批判,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爱情,更失去了尊严。也像是孙少平,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吃够了苦,受尽了罪,最终失去了爱人,甚至毁了容,当他尝够了世间一切滋味的时候,转回头走向自己平凡的生活。

  路遥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多变的,更极度悲观。一方面,他一路大声吆喝前行,另一方面,他相信随时发生的任何一次意外,都会破碎他的旅程。在这样辗转在人物命运中,作家该是何其痛苦!

  作为一个陕西的写作者,我没有见过路遥。哪怕是一次,远远地看上一眼,也没有过。但这不影响我作为一个同行对路遥先生的敬佩。他那惊人的热情,巨大的悲痛,都深深影响了陕西、乃至中国文学。每当我处于写作困难中,总是长时间注视他的照片。这就是路遥,“像牛一样劳动”的路遥,塑造了那些血气方刚,奋力追求理想年轻男女的路遥。他的容貌远远老过于他真实的年龄,因为脊背有些驼,显得那颗头颅特别的大,那一头杂乱的发,胡乱地生长着,仿佛是他纷乱思绪,让人看了觉得熬煎。

  有很多人都回忆到路遥的拥抱。白描、曹谷溪、闻频……在他们强忍冷静的眼睛里,都激荡着泪水,被那那短而有力的臂膀抱住,一定会有特别的感受。路遥的四弟王天乐也曾回忆过哥哥的拥抱,路遥忘情地对他说:“朋友,我们这一代看不到了,但我们的祖国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我们必将投入我们的生命来迎接这场变化。”一个获了茅盾文学奖却无钱进京领奖的作家;一个靠兄弟接济才能继续写作的作家;路遥完全靠精神意志支撑着,将最宝贵的生命投掷到写作中,他为了什么呢?但我想,路遥呆立在西安火车站,等候弟弟送来盘缠进京领奖的时候,并没有想这么多。他只是下意识地写作,仿佛一种生命的需要,他不愿意听到任何杂音,再困难也要写,成了生命的基本需要。

  贾平凹说路遥是倒在干渴路上的夸父。由此足以说明路遥对文学炽热深沉的爱和执着。他耗尽了自己,点燃了自己,他把生命补给了他虚拟世界里的人物们。那些有缺陷,而闪着光的人性,照耀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而他,退回到家乡那片令人绝望的沙漠里,倒下去了,深深地拥抱着故土,那是他写了一辈子的黄土地。(作者为陕西作家,出版有《理想花》等作品,现居西安)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清涧县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