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2-13,参加了中国培训师沙龙在杭州举办的五周年庆--“培训师的影响力”主题活动后,按照惯例,给自己制定了5-3-1行动计划如下:
中国培训师沙龙五周年庆“5-3-1计划表”
课程
名称
|
5项收获
|
3项运用
|
1项行动
|
《引导
技术》
|
1、 ORID
焦点
讨论法
|
1、提问方式:
客观性-反映性-诠释性-决定性
|
1、提问方式:
客观性-反映性-诠释性-决定性
|
|
2、在培训需求面谈中,运用ORID
|
2、在培训需求面谈中,运用ORID
|
在培训需求面谈中,运用ORID
|
3、问题设计技巧
1)问是先问自己是否能回答?
2)用大白话来提问题
|
3、问题设计技巧
1)问是先问自己是否能回答?
2)用大白话来提问题
|
|
2、 培训
冷场原因
|
1、问题太复杂
2、直接问诠释性问题,需要思考,
无法马上回答
|
|
|
《七个心理规则》
|
1、利益
|
不要说知识,要利益;
不要说优点,要效果。
|
|
|
2、故事
|
1、独特的个人经历
2、最新的管理案例
3、新闻八卦
4、最近的科技与研究
5、不为人知的往事
|
|
|
《培训师的气场》
|
眼神训练
|
聚焦
|
|
|
《穿出来的影响力》
|
色彩
|
不适合我们的,可能是某个颜色(如:绿色)中的某个系列(如:草绿),而非其中的所有颜色
|
|
|
行动计划表
先复习一下ORID焦点讨论法,包括四个问题:
1、Objective
(客观性): 知
2、Reflective(反应性):感
3、Interpretive(诠释性):悟
4、Decisional(决定性):行
焦点讨论法是一个自然的思考流程,倘若没有客观性,参与者会觉得发问者不了解、不尊重自己,容易
产生敌对情绪;如果没有诠释性,被问者会觉得没有参与感,不明白原因,有被命令的感觉,导致无行动力。
焦点讨论法的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也是达成共识的铺陈工具。
我觉得很贴切,就直接拿来用了,非常感谢。
我的5-3-1计划表中,有一项行动:“2、研究ORID在培训需求面谈的运用”,前段时间一直在思考:到底
应该如何运用呢?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入点。
今天,我根据知、感、悟、行,有了思路,分享给大家:
在进行培训需求面谈时,可以根据ORID的流程来设计问题O
Objective (客观性):客观事实、信息、数据
您主要负责哪些工作?
您管理多少人员?
您的工作职责包括哪些?
R
Reflective(反应性):感受、感觉、情绪、联想
您觉得最开心的是?
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您觉得最挑战(困惑)的是?
Interpretive(诠释性):价值、意义、目的、观点、重要性、诠释
您对管理工作的看法是?
您认为培育部属的目的是?
您觉得目前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
Decisional(决定性):行动、办法、决心、决定、新的问题
您希望这次培训给您哪方面的帮助?
培训后您会去做的第一件事是?
您希望培训后公司做些什么?
以《跨部门沟通》的课程为例: Objective (客观性):
通过客观性问题,收集学员的基础信息
1、
你们部门的工作职责是什么?
2、
在公司里,你们部门常与哪些部门有业务往来?
3、
你们一般有哪些信息需要跨部门沟通?
4、跨部门沟通不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Reflective(反应性):通过问学员的感受,了解其困惑或问题
1、在跨部门沟通方面,最近一个月最让您困扰的是哪件事?
2、在跨部门沟通不畅时,您的感受是?
3、您如何看待目前公司跨部门沟通方面的问题?
Interpretive(诠释性):通过问重要性和意义,了解问题对学员的影响,以及学员的看法
1、
跨部门沟通不畅,给您的部门带来了哪些影响?
2、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跨部门沟通不畅的问题?
Decisional(决定性):通过问行动,促进目标达成
1、您希望从《跨部门沟通》培训中收获些什么?
2、培训后,您会将其中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在工作中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