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形势下农村科普创新模式及长效机制研究

 bdcxrh 2015-03-30

新形势下农村科普创新模式及长效机制研究 ——以河北省为例 一、引言 目前,我国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据科技部《2004 年中国农民素质发展报告》 ,2003 年 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7.6 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占 75.14%,系统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 劳动力仅占 9.1%,此外农民生活方式相对落后,致使有些地区已濒临灭绝的疾病又死灰复燃,求神拜佛等 反科学,伪科学活


动在农村地区日渐泛滥。这也是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农村科普发展还处于“公众接受 科学”阶段,离“公众理解科学”和“公众参与科学”的阶段还有很大差距。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并够勾画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新农村建设蓝图,这对农村科普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新形势下农村科普工作所肩负的历史 使命就是为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安居乐业和 提高生活水平,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氛围服务,从而为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繁荣 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农村科普工作就是站在开发人力资源的角度,用现代科技意识和科学态度武装农民的头脑,用现金科 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农民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能力,因此,探讨新形势下农村科普创新模式和长 效机制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思。 河北省农业科技传播站概况 河北省首创的农业科技传播站是适应新形势的一种农村科普创新模式,农业科技传播站立足产业,由 龙头企业和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协会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对接,建立产、学、 研相结合,直接服务于“农”的科技开发联合体。 传播站实行企业化运作,采取双向选择、自愿结合、 技术资金入股、签订合同等方式,依据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聚集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科技资源,进 型农业技术的引进、开发、师范、传播和服务。传播站资金筹措采取社会资金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 主体投入由企业自筹解决,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资助。目前,河北省已在 25 个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 上,建设农业科技传播站 85 个,有 530 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进站工作,签订研发合作鞋业 100 多份,累 计示范、推广新品冲 32 个,推广新技术 170 项,技术覆盖面积 300 多万亩,直接培训农民达 3 万多人, 辐射农户达 60 多万户。据统计,户均收入比实施前同期增加 500 多元。 农业科技传播站全部建在县(市) 、乡(镇) ,由县级科技管理部门具体指导,具有相对独立的、较完 善的办公设备,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配有现代信息网络手段;有不小于容纳 30 人的培训场所;能够对 先进技术进行中试、熟化;对成熟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对农民进行培训;对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服务;对 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并有较好的专家食宿设施;有相应规模的试验场地和示范场地。因此,农业 科技传播站的建立是是适应市场经济、 有效解决农村科技服务的创新模式, 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 增加了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的重要途径—通过农业科技传播站的建设,实现了专家,企 业、农民和政府的“四满意。

三、以科技传播站为平台的农村科普创新模式 (一)建立农村科普传播站,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有效连接 目前,我国农村科普工作面临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机遇,已初步形成了全社会重 视农村科普的新局面,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在新形势下也出现了科普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尽管以往农村 科普工作在服务能力,队伍建设,资源和设施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和农 村青少年对科学知识和科普设施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且由于主要以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事业为主,政府投入 的明显不足有进一步阻碍了农村科普的发展。农村科技传播站的建成,就可以按照“企业主导、专家指导、 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加快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向农村的转移和普及,并在此基础上搭建科普惠农宣传 平台、科普惠农技术平台、科普惠农物资平台和科普惠农人才平台,实行由企业主导、专家指导和政府引 导,产、学、研相结合, “公益”和“产业”双轨运行的农村科普新模式,将是适应当前农村发展形势需 要的农村科普工作的创新机制。 传播站上联企业和首席专家,下联农户、是双向互动的信息流通模式、首席专家及专家团队保证了农 民对科学知识需求的涞源,专家根据农民的需求,运用智力进一步丰富传播内容,以满足不同群里的农民 需要,如石家庄种业技术传播站在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的同时,与灵寿、井陉等县市妇联相结合,针 对广大农村妇女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旨在提高农村妇女学科技、用科技的信心和积极性;辛集市农业科 技传播站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村妇女进行农村家政培训,提高他们改善家庭生活、教育孩子的能力;张家口 农业科技传播站在做好产业内部培训和服务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传播内容,与“一县一业一园”和星火培 训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由此可见,以农村科技传播站为平台,可以聚集各级农业技术 推广部门、各类专业科研机构、专业院校、各类协会、咨询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的技术、资金、信息和人 才资源优势,通过农村技术传播站的行为主体建设和良好的机制建设,是现有的社会科技资源达到最优组 合,并发挥出最大效益,逐步形成有技术依托、专家支持、广大乡上人才共同参与的农村科普网络,确保 了村镇科普有人管、有人转、有人干。 (二)把农村科普工作融入产业,创新运行机制 由于农村科普具有双重属性,及公益化和产业化两个方面。政府在推进公益化事业,强化是基础设施 环境、公共中心建设,实现农村科普公益性事业的普及化等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这些方面需要政府的支持 和引领。对于能够结合产业发展的,传播主题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和条件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通 过工艺和市场两条腿走路,从而保证农村科普的需求与供给良性运转。产业科技专家工作站一方面可以促 进农业科技投入,示范和推广,另一方面也传播了使用的农业知识信息。融入产业,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机 制,不仅扩散和传播了科学知识,而且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简历典型农村科试验示范基地 根据各区域农村、农业、农民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及产业发展优势,在农业科技传播站基础上,通过政 府引导、全社会参与和市场推动的运行机制,建立一批各县特色的农村科技传播站,作为农村科普试验示 范基地[11]。按照“典型引路、全面推广、整体推进”的思路,逐步辐射到各乡,各村和各个农户,普及到 每个农民。根据河北省农业科技传播站建设经验,首先选择区域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作为试点,制定农村 科普发展规划,通过以农民为中心的科普网络体系建设,增大政府投入,对弄明实现全方位的科学知识的

普及和教育,塑造新农民,把农民被动性接受转变为主动性参与,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并 以此带动 全省科普水平的提高,促进农村科普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农村科普的信息化建设 由于不同受众的学士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受众全体进行科技传播的方式和媒体 选择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在现代农业阶段,网络传播是现代农业科技传播的标志, “市场+网络+农民” 是农业科技传播的基本形式。因此,在新形势下,实现由传统科普手段向信息化,传媒化发展也是农村科 普发展的必然选择
【 4】 .

。通过建设上联信息、知识、下联农户的农村科普传播体系,增强农村科普的社会

化服务能力,适应新农村建设重塑新农民的发展需要。 四、农村科普创新模式的长效运行机制分析 (一)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农村科普公益性事业的开展 农村科普的直接受益者是广大农民,间接受益者却是整个社会。因此,政府应把农村科普纳入政府公 益性事业,将农村科普经费列入地方各级参政预算,加入各级政府参政投入,并完善资金监管条例,确保 各级配套资金的及时落实,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资金投入主渠道的作用。在农村 科技传播站实践基础上, 在个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一批科技馆、 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科普场馆, 确保农村科普文化服务功能的实现。 (二)以企业为主体建立新型投融资机构 建设农村科技传播站,需要大量资金,如果全部靠政府投入,短期内很难实现。因此,可采取社会资 金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的资金筹措方式,通过产业化发展所创造的效益反过来可以补充公益性科普资 金的不足,是产业化和公益性事业的发展成为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由于各船舶站都有专家指 导,专家可以通过技术和资金入股,此外,企业享有科技成果的使用权,拥有成果的知识产权,从而提升 企业积累资金的能力,促进企业增加投入。另外,各传播站还依托专家的重大科技成果和农业高新技术, 来信引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资金投入;以良好的发展尽头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以农业优良新 品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吸引外资。 除了政府直接投资和产业化获得资金外,国家还应制定农村科普的政策和制度建设,如加大商业性金 融支农力度、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组织,满足农民的金融要求、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业担保公司,根据农 村发展实际,拓展农村担保业务等。 (三)完善多元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保障机制,促进农村科技传播站可持续发展 农村科技传播站由企业主办、专家指导、下联农户,通过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的高位聚集,采用 企业、专家、农民利益相结合的机制,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服务方式,推动新型农村科普服务网络体系的形 成和发展。其中涉及到了企业、专家、农民利益的保障问题,这也是传播站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照农业科技传播站的做法,农村科技传播站与专家之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与农民建立合理的利益 链接机制。传播站与专家之间签订技术合作协议书,同时规定专家到站时间和应得的报酬,传播站与农民 之间采取自愿合作,合作约定的方式,实行“科技+企业+基地+农户”互动合作模式,农户按合同约定, 按采用新产品、新技术、新信息增值增效部分提取报酬,以此来实现专家、企业、农民三者的相互“双向 担保” ,真正建立起以利益为纽带,实现专家、企业、农民三者互动。总之,专家、企业、农户通过传播

站的链接, 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一方面为专家的技术转化创造了平台, 又使企业和农户在技术应用中受益, 传播站也因此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利益保证。 (四)建立科普人才培养制度,保证农村科普工作的高质量运行 人才是农村科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应加强学校的科学教育,延长农村青年受正规教育时间。其 次,涉农高等院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农村科普创作和科普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农村科普的志愿者 活动中去。此外,为较强农村科普队伍的专业技能,高校可设置“科技传播专业” ,承担起为国家培养科 普队伍的重任 。高校还应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承担为社会各界培训科普人才的任务。第三,对于农业 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来说,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是农村科普的中坚力量,他们广泛分布在各 个科学领域,离农村、农业科技前沿的信息最近,有责任把知识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面向农民的通俗化 知识和生产力。最后活跃在农村、农业的各类乡土人才也是农村科普的重要力量,他们土生土长,对农村 发展实际可农民需求相当熟悉,借助农村科技传播站可对这部分人才进行培养,是他们成为农村科普的示 范户和带头人,然后通过他们带动广大农民工主动参与到科学普及的工作中来。 (五)构建公益性和市场化双轨运行机制的激励机制 对于公益性事业,政府部分应制定对个示范点的监测,评估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对于缺乏明确发展 目标和绩效考核措施,起不到示范带动作用的试点,取消其资格,坚决不予财政支持。此外,构建多元化 的科普奖励机制。组织实施科普基地的认定工作,每年评定优秀科普基地;每年评定在农村科普中作出突 出贡献的企业和优秀科普工作者;开展优秀科普作品推介、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扩大资源的共 享范围;鼓励建立民间科普奖励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征国主编农业科技传播评论与实际 [M].待出版 [2]翟全杰科技传播事业建设与发展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 [3]高潮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是农村科普工作的新发展[J]学会月刊 1996.3.9.10 [4]彭光芒大众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作用[J]科技进步与管理 2002.8:84-85 [5]汤书坤我国大学教育中的科技传播专业设计模式[J]教育与现代化 1993.3.57.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