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羊年话羊】博物馆里羊真多~吉金羊篇

 RK588 2015-03-30

天眷堂

青铜器在世界上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中国自夏末起到商、周以至春秋时期,被称为中华历史的青铜时代。在这大约1500年的历史过程中,华夏青铜器以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展现了华夏古老文明的神秘魅力。她的灿烂辉煌,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术与文化。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无尽的财富。

随着战国时铁器的普遍应用,青铜时代结束了,但青铜器作为国之重宝,代表着我国先辈的惊人智慧,代表着中华民族伟大隽永的文明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历史价值以及考古意义,仍不时在历史发展中闪烁着光辉。



时至今日,“宝鼎”等各类青铜制品或矗立于广场,或屹立于街心。面对一件件古老的青铜器,人们总是充满了种种神秘的宝物情结。虽因收藏门槛极高,属于“小众”收藏门类,可浓厚的历史文化却使其更具神秘色彩,越发吸引收藏者走进它,了解它,以探求图纹背后的真实历史。


青铜器按用途划分为工具类、武器类、饪食器类、酒器类、水器类、乐器类、杂器类。其中最为珍贵、最有特色的是用于王朝大型祭祀、宴享活动的礼器和乐器。这些重器在祭祀中奉献于天地鬼神,在礼乐中彰显其钟鸣鼎食,尽显王朝气派和威风。祭祀、宴享中的容器包括了饪食、酒器、水器等,如鼎、鬲、釜、锅、豆、敦、钵、簋、尊、彝、鉴、盆、盘、缶、舜、匜等;乐器有鼓、磬、编钟、铃、钲、铎等。青铜重器象征着王权,比如大鼎,象征着立国建邦和统治权力,具有王权性。



青铜器为王者之器、贵族之器,表现着庙堂、王权、秩序的神秘、庄严和威猛,表现着列国图腾和吉祥意味。三星堆铜器的神秘,后母戊鼎的庄严,饕餮纹、夔龙纹的威猛狞厉,兽类的图腾以及凤鸟纹、鹿纹、摇钱树的吉祥祈福,无不体现着青铜器所蕴含的独特文化符号。这些象征形象的背后,是先人们对大自然未知力量的敬畏,是他们朴素的信仰。


大英博物馆藏


以龙、凤、羊等为图腾的华夏历史长河中,不论从文字学,还是图案上,羊都留下了深刻印痕,以羊为题材的有四羊方尊、双羊尊、羊尊、三羊垒、四羊首垒等铸有突起羊头的青铜礼器,更是名震天下。

羊甚至还是一种权威的象征,商代的青铜重器四羊方尊,四个栩栩如生的羊首,在狰狞的青铜器纹饰中,显示出温柔的一面,似乎是刚柔兼济的象征。


随着农历羊年的到来,大家对于羊的话题越来越关心,那么博物馆里关于羊的青铜器多么?让我们一起畅游博物馆里青铜羊的世界,看看各地发现的羊国宝都长什么样?



一、商代晚期 吉羊至尊--四羊方尊

国家博物馆馆藏青铜礼器 通高58.6厘米。

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尊是古代盛酒器,也是祭祀用礼器。

是我国现存商周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千克。

四羊方尊被公认为中国青铜铸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1938年湖南宁乡月山铺(今黄材镇龙泉村)出土

四羊方尊


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青铜器修复鉴定专家、全形拓传承人贾文忠先生2015贺岁之作:《羊年大吉》四羊方尊青铜器全形拓.


二、商代晚期 三羊三鸟尊

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藏

高16厘米,口径20厘米。

三羊三鸟尊:敞口短颈,宽肩鼓腹,圈足,颈饰弦纹,肩饰云雷文,三鸟头,腹饰兽面纹,圈足饰夔纹镂孔。


三、商代 兽面纹羊首青铜罍

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大型青铜器之一。

通高60.5厘米,口径40.8厘米,圈足径35.0厘米。

罍是大型盛酒器,用于重大的祭祀和宴飨场合。此罍铸工精致形体宏伟,腹部高浮雕兽面纹和肩部的立体羊首更添壮观气势。其扁腹与高圈足具有长江流域铜罍的特征。


四、商代晚期 四羊首兽面纹罍

口径26.5厘米,足径26厘米,通高54厘米。

四羊首兽面纹罍:颈部三周凸弦纹,肩部四立鸟将花纹分成四组,每组为云雷纹组成的头号相向的象鼻龙纹。肩外缘铸四个外卷角羊头。腹部及圈足上有四扉棱,腹部饰乳钉纹和兽面纹足上端有四个方形镂孔和一周凸弦纹,其下为兽面纹,下端有六个小圆孔。


五、商代晚期 双羊尊

现藏大英博物馆。容酒器。通高45厘米。

这件双羊尊由两只背部相连的羊组成,羊角弯曲,羊背相连,托起尊筒,双羊共用四角,展现出写实又浪漫的艺术风格。有意思的是,羊的身上长的不是羊毛,而是鳞片。



这件类似的双羊尊则藏于日本根津美术馆,和大英博物馆的双羊尊比较,两件羊尊的艺术风格如出一辙,只是在细节上略有不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双羊尊羊角大而弯曲,颌下有勾曲形棱脊作为羊须,显得更为雄壮威武。而日本所藏的双羊尊,显得更为柔美和小巧。


这两件双羊尊据传均出土于中国湖南省,为商末祭祀礼器。因年代久远,它们出土的具体情况已无从得知,但二者肯定有剪不断的血缘关系。有人说它们是亲兄弟,因为古人祭祀用礼器一般都有备份,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双羊尊也制作了两件;也有人说它们是父子,分别为商末同族的两代首领所制。但不论它们是兄弟还是父子,现在都远离故土,分别身处东西方两个外国博物馆中。

由于今年是羊年,东京根津美术馆从大英博物馆借来了这件宝贝,将这一对摆在一起举办名为“动物礼赞”的特别展。

展览中还有许多能够生动地展示动物的形象是如何被融入到青铜器之中的珍品,令人惊叹不已。本次特别展将持续到2月22日。如果有机会到日本,可以往根津美术馆一睹为快。



六、商代晚期 羊尊

高15.4厘米 长17.2厘米 宽7厘米。

容酒器,现藏于日本藤田美术馆。


陕西宝鸡茹家庄出土


七、商代晚期 四羊首瓿

上海博物馆藏 高38.8厘米,口径31.6厘米,底径29.1厘米,重1.4千克。

瓿是一种盛酒器 注:瓿

四羊首瓿:装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肩上四个高浮雕羊头,羊角弯曲,双目进行了艺术夸张,突出而醒目。羊首是用两次铸造法铸造的,先铸成瓿的主体,在肩上相应地留出孔道,然后在孔道上再搭陶范铸成羊首,因此肩上某些纹饰被羊首掩盖着。羊首两边各饰一独角单足张口尾上卷的龙纹,是龙的侧面形象。中间以起棱的凤鸟为间隔。



八、商代晚期 司母辛 四足觥

河南省博物院藏 高36、长46.5厘米。安阳殷墟出土。

四足觥:盖作羊首形,小耳斜竖,卷如羊角。角后铸龙纹一条。盖面中部有细长扉棱,棱的一侧饰夔纹,另一侧饰怪兽纹。盖下有子口,可与器合。器身扁长,牛头鋬。流前端有小孔。前肢如马足,外侧饰龙纹,后肢如鸟足,粗壮,饰羽毛纹。流下有扉棱,通向胸部。胸前两侧饰夔龙纹。腹前饰夔龙纹,腹后饰翅膀纹。口下饰雷纹。尾端饰饕餮纹。盖里后端和底中部均有铭三字,铭文相同。

所谓的觥筹交错,指的就是这种用具。


九、商代晚期 凤纹羊觥

洋县博物馆藏 高19.2厘米,长21.9厘米,1983年陕西洋县张家村出土。

器作兽形,首和背作盖,颈作流,盖上立二龙,盖后饰兽面纹,器腹饰凤鸟纹,以雷纹为地。


十、商代 羊形牺尊

安徽省博物馆藏 ,高25厘米,身长28.7厘米,腹深9.8厘米,重3.05公斤。

该牺尊铸成羊形体成椭圆形,腹大中空,背上开口,口当有盖,然盖已失。

头平抬,眼圆睁,双角弯曲前伸,角饰花纹,尾作环形鋬手,头、腹间饰有一圈龙纹图案。整个形象,躯体肥壮,胸脯圆鼓,臀部溜圆。大腹便便,在视觉效果上,显得特别能装酒,容量大,足够嗜酒者开怀畅饮的了。但它细瘦弯曲的四腿,令人有足力难支的感觉。

牺尊,是把酒器铸成鸟兽的形状,如鸟尊、象尊、牛尊、羊尊、龙虎尊等。牺尊在商周青铜器中非常流行,到春秋战国已很少见。

1979年春,安徽省青阳县庙前镇汪家村一位农妇在自家菜园翻地时,发现一座窑坑,坑内有一批青铜文物,此牺尊便是其一,为春秋晚期南方吴越之器。此尊造型丰满,纹饰简朴,颇具地区特色,在同类器物中少见。


十一、商代 四羊青铜权杖头

甘肃省博物馆藏。四坝文化(约公元前1900-前1400年)。

玉门市火烧沟出土。状如鸡蛋大小的杖首上,有四个羊首,是威严权威的象征。



十二、商代 羊首勺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羊首勺通长28.5厘米、勺径9.5厘米。

1977年于陕西省清涧县解家沟商代墓葬出土,

长形,勺体为半球状,扁柄。柄端做成羊首形,双目圆睁,作张口嘶鸣状。柄面一前一后铸圆雕立犬与行虎。犬两耳直立,口微张,目视前方。虎长尾曳地上卷,立耳,张口作捕食状。


古代舀水、舀汤、舀酒都用勺。勺柄有长短、宽窄之别。羊首勺出土时和酒器伴出,因此学者们推断应该是舀酒器,但羊首勺的勺体又比通常所见的舀酒器深,最为特别的是在长不过盈尺的勺柄上竟铸有三种不同的动物形象。勺柄端羊头的方向与老虎和立犬相背,给人以处乱不惊、顺应自然的印象。

这件铜勺设计精巧,做工精细,各种动物刻画栩栩如生,具有浓厚的北方草原文化气息。商代北方地区青铜文化与中原地区尽管相互交融、互相影响,但在兵器和用具上,北方民族保留着更多的独立风格,除器形与中原器物截然不同外,装饰上大量采用圆雕动物形象是北方青铜器的突出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当与其狩猎为主的生活密切相关。

羊首勺造型别致,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青铜器艺术的瑰宝。中国古代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崇拜强者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早期人们经常表现的主题。在有限的空间和特定的范围内,用火和金属锻造出如此活灵活现的情景,且刻画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出三千年前商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说明我们的祖先是非常热爱生活的。


十三、羊首神龙器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羊首龙”可见弯弯的羊角、长长的羊须是原生态羊图腾与蛇图腾复合生成的原始“古龙”形象,龙中有羊,龙羊一体,是“龙”“羊”联姻成“华夏族”。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也是“羊的传人”的历史见证。

羊图腾与龙图腾一起,形成至善至美的、“龙凤呈祥”的中华和谐文化形象。

据专家考证,古蜀和古羌族有着深厚的渊源。 羌族以羊为主神,羊神即太阳神。在古蜀文化中出土了大量与羊有关的文物,可见羊在古蜀人心中占有着十分神圣的地位,所以他们用“羊首”来塑造他们心目中的“神龙”形象。可以在龙身外部观赏古蜀羊角龙的硕大身形,也可以走进巨龙的腹部,通过一个貌似时空隧道的走廊,近距离感触古蜀文明的奇异神秘,体验梦回3000年前的古蜀金沙王国的穿越感。


十四、商代晚期 羊首曲柄短剑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通长30.2厘米 。

于1961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抄道沟水库工地出土。


羊首曲柄短剑:柄端铸羊首,双角向后卷曲,额下有环扣,扁圆柄向一侧弯,两侧及中脊饰短线纹;剑格两侧外突,剑身宽短,近长三角形。羊双眼,鼻孔,角上原嵌绿松石,以部分脱落;整体铸造厚重精良,装饰考究。



十五、商代 羊角青铜兽面

四川博物馆藏 高16.5厘米,重560克。

1989年江西省新淦县大洋州乡商目出土

商羊角青铜兽面:薄体面具,浇铸成形,浮雕造型。额顶一对粗大羊角,外翻卷曲。面庞狭窄,臣字眶目,大眼圆睁,十分突出。鼻低微隆,两翼宽阔,似见鼻孔,面无下颌。薄壁轻盈,眼实不透,不见孔洞,亦无銎管,无法系戴或固定,只能手持遮面。

羊角兽面形象多见于此墓所出青铜器物上,应为一种图腾崇拜标志。此器物可能是祭祀用品。


十六、西周 兽面羊首环耳铜罍

四川博物馆藏。1989年江西省新淦县大洋州乡商目出土

1959冬季,四川省彭县竹瓦街的工人们修建铁路时,发现一口大陶缸,陶缸内共有青铜容器8件、兵器13件,包括铜罍、铜尊、铜戈等,总共21件,最吸引人的便是五只青铜罍。如今,它们全部收藏在四川省博物馆

罍(léi),酒樽,也可用来盛水。从商代晚期出现,流行于西周和春秋。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


《诗经》中经常提到罍,在《诗·周南·卷耳》中有这样的记载:“我姑酌彼金罍”。金罍指的就是青铜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姑且斟满那酒罍”。

罍的铸造时期,正是周人逐渐摆脱殷商神秘繁缛的美术传统,形成庄重素雅的自身风格的历史阶段。从器型上来看,已由商代的瘦高形渐变为矮粗形,肩部丰满,同时通过加宽沿部和圈足,使全器达到了一个比商罍更加稳定的造型。在纹饰方面,浮雕都比较低,没有商代器物上的那些耸出器表的锐角巨目。


十七、西周 羊首耳涡纹罍

四川博物馆藏 高68厘米,口径24厘米,腹径36厘米。1959年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


羊首耳涡纹罍:覆豆形盖,四面有立棱,立棱间凸 铸四个四合漩涡纹。圈足形把手,子口与器身吻合。器身直口、 斜肩、鼓腹,下收接于圈足。肩饰立体盘角羊首双耳,环列六个四合漩涡纹,颈间及腹部至圈足四面有立棱,腹下一面有羊首形 耳。通身素地,造型简洁明快,铸造精致。


十八、西周 弓鱼伯羊尊(貘尊)[mò]

通高18.6厘米,通长30.8厘米,重3.25公斤。

1976年宝鸡茹家庄鱼国墓地出土。


  貘酷似羊体,首微昂,吻部前伸,圆目有神,两卷角倒竖,体态肥硕丰满,腹身微垂,四兽形足较短,臀部有半环形卷尾。体中空,置有四角椭圆的方盖,盖与后背以铜环相连,盖上有一立虎,虎头伸向前方,双目直视,旁若无人,似在缓步行进之中。虎背微屈,长尾拖地,全身强健,充满活力。貘两肩胛及后臀处饰四组夔凤纹,夔内卷体呈涡纹。盖内壁有铭文两行八字。

表明此貘尊为鱼伯为其妻井姬所做。以貘作造型的青铜酒尊鲜见,貘为我国古代一种凶猛无比、嚼铁如泥的怪兽,史书虽有载,但早已在我国灭绝。一些热带国家仍有貘存在。


十九、东周 透雕双羊交媾青铜饰件

西安市兵马俑博物馆藏



二十、春秋 三足羊首青铜鼎

安徽寿县博物馆藏 青铜炊器,通高11厘米,口径10厘米,首尾长14厘米,重0.8公斤。

1976年在安徽寿县一座春秋早期墓葬中出土,距今约有2600多年历史,造型新颖别致,光洁完好无损。与一般常见的鼎截然不同,鼎作绵羊形,羊首高昂伸出器外,颈脯与鼎身连为一体,一对大卷角贴于耳畔,眼、鼻、口诸官毕现。整个器物从侧面看来,像是一只丰满温顺的绵羊,使人一见到就有亲近感。

三足羊首鼎的小巧玲珑,使我们看到春秋早期作品重视形制的轻松和纹饰的简练,是一件颇具东南地方特色的成功的代表作。因此,有专家推测此鼎有可能就是当地的方国遗存。它的发现,使我们具体地看到了东南地区春秋时期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

羊在我国古代与通,属于吉祥用语,所以人们往往把羊作为吉祥的标志,用于器物之上。同时,羊也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诗经·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音淳,黄毛黑嘴唇的牛)这是赞美周宣王中兴以后,畜牧兴旺的诗。

诗的意思是说,谁说你没有羊?那三百只一群的羊不知有多少群;谁说你没有牛?除那九十匹黑嘴唇黄牛外,不是黑嘴唇的牛也很多。有人根据这首诗推断,羊与牛一样是人们拥有的财富。所以古人以羊作器,也含有财富之意。


二十一战国中期 盘角羊头饰

内蒙古博物院收藏 高11厘米,长20.5厘米,銎内径5.8厘米。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玉隆泰出土。


这件盘角羊头饰最大的特色是羊头上的双角盘旋弯曲接于吻部,凸现了盘角羊的主要特征,因此,十分逼真传神。羊在草原民族文化中代表吉祥如意,盘角羊更是被奉为神羊。这个杖头饰装饰盘角羊,既是出于美观的需要,更是出于吉祥的祝愿,是草原民族青铜饰件中不可多得的一件代表作品。


二十二、战国 卧羊琴轸钥

山西博物院 长治分水岭7号墓出土


调琴弦器,玲珑精致,既是珍贵艺术品,又是研究古代乐器的重要资料


二十三、战国中期 立式羚羊饰

内蒙古博物院藏


二十四、战国 青铜车辕饰

西安兵马俑博物馆藏



二十五、战国 圆雕伫立羚羊青铜竿头饰

西安市兵马俑博物馆藏



二十六、西汉 鎏金卧羊铜灯

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通高19厘米,长23厘米 。

这件铜灯于1957年在西安市郊区出土,羊身圆浑,呈静卧状,长角卷曲,昂首挺胸目视前方,神态+分安详,通体无纹样装饰,素面。外形是一只卧羊,素面通体鎏金。羊背部是铆接好的盖,把盖翻到羊头上就是灯盘。点上灯,就好象是一头神羊“顶着”光明来到人间。使用时,将羊臀部处的小提纽提起并向上翻卷,羊的背部便成为了羊头上托起的一个灯盘,然后再置油点灯。放置不用时,剩余油脂会通过灯盘一侧的流口倒流回器物的空腹内,羊背折回原位,铜灯便又成为了一件精美别致的观赏品。


  把灯作成羊形,在古人的一些文献中已有记载,大体是由于在当时的汉字中是相通的,吉祥亦可作吉羊,因此汉朝人把灯作成羊的形状,应当是为了取其吉祥之意。这种灯具类型在汉代是+分流行的,目前在上海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及一些国外的博物馆中均有同类型的器物收藏。



贾文忠先生西汉卧羊铜灯全形拓


汉代又出现了崇尚羊的高潮。

著名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卧羊铜灯,羊儿四肢盘跪,神态安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下图)。还有更多青铜器上的羊纹,图案装饰意味浓郁,与饕餮、夔龙等纹饰结合在一起,闪现着神奇的艺术色彩。直到现代,羊也一直是民间艺术喜爱的题材之一,“三羊开泰”已成为现代人吉祥如意理念的代表之一。


二十七、西汉 卧羊铜灯

河北省博物院藏 通高18.6、长23厘米
1968
年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灯作卧羊形,羊昂首,双角卷曲,身躯浑圆,短尾。羊背和身躯分铸,颈后置活纽,可将羊背向上翻开,平放于羊头上作为灯盘。灯盘为椭圆形,子口,一端有小流嘴。羊腹中空,用以储油,出土时腹腔内残留有含油脂成分的白色沉积物。


二十八、西汉 卧羊铜灯

玉林市博物馆藏


西汉卧羊铜灯


二十九、西汉 立羊铜灯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藏 通高11.8cm,宽14.5cm。

汉代的灯主要以脂膏为燃料,一般是动物或植物的油脂。使用时将灯炷缚成束浸在油脂里点燃照明,古人称其为“膏烛”。灯炷以剥去麻皮后的麻秸即麻枲(音喜)制成,将其置于灯盘中。


三十、汉 归义羌长铜印

195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于什格提出土 国家博物馆藏

高3.5厘米、印面每边长2.3厘米。

汉代在西域昆仑山北麓分布有羌族,称南山羌,它与西域其他各族都接受汉政府的统辖。此铜印正方形,卧羊钮,阴刻篆文“汉归义羌长”5字,为汉政府发给羌族首领的官印,其中“归义”是汉政府给予其统辖的边远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


三十一、西汉 铜山羊形带钩

山西博物院藏 山西省朔州市开发路出土。



三十二、鎏金刻花铜羊镇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

9.4厘米长15.8克重1200

西安市红庙坡出土


整体浇筑而成青铜表明鎏金山羊伏于台座上,前腿一屈一伸,姿态安详。


三十三、汉代 鎏金铜奔羊

河南博物院藏 长7厘米,高7.2厘米 河南偃师寇店出土。

汉铜奔羊题材比较少见,这只汉代鎏金铜奔羊,造型生动传神,奔跑的神态富有动感和速感,反映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制作技艺。


三十四、汉代 羊型铜饰

大英博物馆藏


三十五、汉代 羊首铜刀

国家博物馆藏


195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查布哈河采集此铜刀为古代乌孙族的典型器物。乌孙于西汉前期西迁后,其活动中西移至伊犁河流域。乌孙人过着随牧逐水草的游牧生活,多良马。墓中常出羊骨,并往往与小铁匕首共存,有些匕首还插在羊骨上,反映了乌孙人“肉食酪浆”的生活习俗。


三十六、汉代 羊首镶嵌绿松石刀

大英博物馆藏


三十七、汉代 羊纹等动物柄首青铜刀

青铜刀是当时人们使用最频繁的工具之一,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形体较大、刀身较直者应多用于动物的宰杀、切割等;刀身较短的可能用于日常生活及劳作,而刀身呈圆弧形的则应是主要用于皮革加工等。形制多样的各式青铜刀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刀柄部都装饰有造型精美、样式繁杂的纹饰,柄端有的圆雕伫立的羊或马、鹿首等动物形象,多数则为便于佩挂的环状及圆形或三角形镂孔,表现出人们对它的一种器重与偏爱之情。


三十八、汉代 包金卧羊带具

1979年出土于准格尔旗西沟畔汉代墓葬。


由带饰和带扣组合而成,一套4件,均铁芯包金。带饰平面呈长方形,用金片锤蹀成卧羊形高浮雕图案,羊呈卧状抬头前视,羊角弯曲盘于头上,四肢内曲,羊身周围有卷云纹图案。铁质后背平整。带扣呈长方形环状,用金片锤蹀成卷云纹图案。扣合时带饰背部的钩钮搭入带扣的狭长孔内,两个羊头相抵,整套带饰金光灿灿,豪华显贵无比,是迄今所见“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绝无仅有的珍贵艺术品之一。


三十九、汉代 羊铜像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四十、汉代 猛禽袭羊铜带扣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四十一、青海博物馆镇馆之宝纯金“群羊”



四十二、羊形等青铜杖首

据民族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可知:崇拜大自然中的生物,将它们视为图腾,依仗它的神力保佑族群的平安,这是许多原始民族共同的习俗。而将崇拜物形象装饰于杆顶或杖端,则是早期北方民族图腾崇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一方面,它是由图腾柱古俗衍生出的一种更适宜于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代表当时社会集团中不同血源人群的崇拜物和标识物。另一方面,它又将祖先崇拜、神灵崇拜与地位、身份相结合,成为权利的象征。这类包括伫立的羚羊、卧马、狻猊等在内的圆雕青铜饰件,就应该是具备神权、宗族权或地位标示功能的权杖的杖首


四十三、汉代 盘羊形青铜件

内蒙古博物院收藏。高7.2厘米,宽5.5厘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征集,


这件铜钩一端伫立一羊,尾部上卷,巧妙地做成扣环,围绕铜钩均匀分布六羊首,造型独特,在北方草原应有羊肥马壮的美好寓意。其用途可能是衣饰或带饰。


四十四、北魏 立羊形嵌宝石金戒指



四十五、明晚期 铜鎏金卧羊笔格



看了这么璀璨的国宝,是不是意犹未尽呢?其实我们的青铜文化远不止这些,大家都来补充吧!


声明:本文为天眷堂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转自网络

责任编辑:辣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