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世武功:人体静动平衡与重心的剖析

 白猿五行通背拳 2015-03-30

人体的重心构造是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从浅显的表面与死板的教条框架来梳理它,在武学本身就带有局限和片面性,这样子的剖析不是没有利益,希望我们从中找到适宜于武学的哪怕丁点的好处来。

   深奥的学问在我实在是难啃的骨头,难啃不怕,我慢慢啃就好了,营养总是会有的哦。

   人体的平衡是重力作用下人体需要调节的不得已方式,这样一说,武学就是平衡不倒术,也就是在静动之间,在外力强加之下静动之间不倒的技术,这与生活是有大差距,人是站立的,因了支撑与重心的关系,学问人又把平衡分成了三种:上支撑平衡,下支撑平衡,混合支撑平衡,人体在运动的变化中,在外力强加之下的运动变化中,怎样才能稳定平衡呢?这个问题就大了去了。

    为了获得较高的稳定性,有人喜欢改变重心的高低,改变支撑面的大小,我们知道,两脚分得越开,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身体平衡性就更高。在我们武学格斗中,跆拳道这样说:身体某一姿势的稳定性如果愈高,就愈不利于攻击速度的提高。但是,作为防御,这种不利却正好成为非常有利的条件。

    也就是说,不稳定的姿势不利于防御。

    这样来看,三体式是比较靠谱的,形意的冲撞也是如此演化的,一步一拳,拳到步到(步法),看现在的形意,一步一拳似乎很难看到喽。前进后退皆是如此,难上难了。李小龙有句话是这样的“如果无法于任何时间把握重心上的平衡,则绝无效果可言”,这是格斗的行话了。

    我们看跆拳道的前屈立或后屈立(相当于武术动作中的前弓步和虚步),这也是一种扩大稳定性的动作,这种姿势对前进的动作较有利,但要向后或左右移动,就稍微困难些。李小龙就学乖了,他的姿势就灵便。

    太极仁拳提出来的支撑面问题,我发个图看看:

           绝世武功:人体静动平衡与重心的剖析

     是这样的,平衡运行中,支撑面与重心的关系决定了武学的一个重要,这里面还有两个因素要提出来,学问家给出了两个概念叫“平衡角,稳定角”。

    稳定角:重心垂直投影线和重心支撑面边缘相应点连线的夹角,就叫稳定角。

    平衡角:某方向上稳定角之和,就是平衡角。

    还有一个重要的判定平衡大小的规则“稳定系数”,稳定力矩与翻倒力矩之比就是稳定系数。

K=M稳/M翻=Gr/Fh    K>1   K=1   K<1

   我们还是看图吧.

              绝世武功:人体静动平衡与重心的剖析



             绝世武功:人体静动平衡与重心的剖析

   这些仔细研究的学问,实在是不得了,把似是而非的东西全都用数字标签好了,差毫厘也不肯倒下去哦。
   看到这些,我们似乎是一目了然了,其实,事情还很难说得过去,我们人体不是固态式,一个动作一变,重心就麻烦了,就像到处乱爬的蚂蚁,找不到一点轨迹来照应,重心随姿势变来变去,甚而至于我们的呼吸以及血液的流动都在左右了我们的重心在波动,所以平衡要顺势而为之。  

    那么,什么可以维持保证我们的身体在合适的姿态里比较可靠的平衡呢?

    好的,我们看看这个图片是怎么说的吧:

                    

                       绝世武功:人体静动平衡与重心的剖析

    到了这里,学问家们说:人体在完成或维持静立姿势的过程中,当人体重心发生偏移有失去平衡的倾向时,人体能借助于“补偿动作”在一定范围内“中和”或“抵消”重心的不适宜移动,

    好了,学问家们的研究到此结束了。

   武学是这样的,练得久了,重心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的。
   他们的差别在这里:一个是被动补偿,一个是主动控制。

      

注:此文大部分摘自体育学院专学“运动生物力学”,谢谢大陈给我的好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