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论|书家需要历史情怀

 数声风笛 2015-03-30

书家需要历史情怀


【】薛元明



无数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题记


时下书家写错字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自身修养的极度匮乏。当然,提高个体修养并不是时下应急要求,而应当成为书家一贯的宗旨,因为修养和学识并非“恶补”就能实现的。当下书坛不乏提倡书家学者化的呼声,在现实状态下却有些不切实际。社会环境变化,行业分工显著,差别甚大,书家分布在社会各个行业中。但只要爱好书法艺术,不管是业余或专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艺术创作交流与提高。通过书法学习积累实现自我认知,是开展自我批评的前提,完善自我心路历程,进而实现人生价值。要而言之,书家的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决定性作用。尽管书家学者化存在不切实际之处,在笔者看来,书家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技巧常识。书法不是一种专业,取决于汉字的实用性,但凡识字者皆有书写行为。从实用性方来衡量,汉字只有正误之分,而无美丑之别,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书家则必须掌握笔墨技巧,这种技巧依靠临摹创作获得。书法创作首先建立在一定的技法基础之上,技进乎道。关键是有的人由技未必能及道。如果仅仅将笔墨技巧积累作为唯一归宿的话,则非常狭隘。但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常识,就不能登堂入室,始终徘徊于门庭之外,其余的乃至更高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技巧的积累与获得来自于对历史传统的继承。书法是一种文化,交叉着政治、经济、历史和多种文化形态范畴等影响因素,尤其以历史因素首当其冲。了解书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了解熟悉中国历史。


二是历史文化。书法与历史文化之间有割舍不断的血脉情结。了解历史文化,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益处:传统接纳、人文关怀和古典心境。如果说专业知识仅仅是一种技巧获得话,历史文化则塑造了书人的心态。这其中还涉及到民族的、传统的等各种因素。书法产生于古典时代,书家应培养、体验和巩固古典心态。书法实际上就是培养一种心态,当下书法充满了浮躁和急功近利的行为,不正是因为颠覆了这种心态吗?


人一旦专一地投身于功利,最终结果是失去心灵的自由,将自身封闭在狭隘的世俗范围内,甚至会陷入社会生存情绪激奋而精神贫乏的疯狂旋涡。现代人的不安超过以往时代,表明现代人对精神生活有更高要求。如今有比任何时代都丰裕的物质,更理想的生活享受,却仍然感到失落,这就证明人天生有一种独立于身体及其外在的活动,并依据来寻求、体验和评价生活的意义,即人内在的精神生命——灵魂。如果对历史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就有了广阔的参照系。现实世界只是历史极其短暂的一部分。衡量一种精神价值的主要标准不是眼前效果,而是整个历史。身处这样一个信仰失落和心灵不安的时代,书人必须并且能够独自面对自己的上帝,获得精神个性。了解并最终热爱历史,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


三是哲学思想。如果说,从事书法的人不读历史、不读哲学,则对于艺术的理解始终极为肤浅,更谈不上会有所建树。哲学使人思考,给书人精神性命题,寻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书法说简单,仅仅是一枝笔、一张纸,如果说复杂的话,字里行间涵盖各种思想、心态和人生经历,是各自朝圣的路。颜真卿楷书形式上是“横平竖直”,但他在从容赴死时的慷慨激昂,预示了一种精神信念。黄道周也有相似之处,奔赴断头台前仍能从容作长篇小楷,波澜不惊。像徐渭、八大和弘一等人,这些人的作品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笔墨技巧可以包容的,并非通过形式描摹就能领会的。


信息时代来临,工具、科技和理性对人的支配作用越来越大。三者所决定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有缺陷,只对既存的事物和观念做出事实判断而缺乏历史价值判断,不具备批判意识和否定性思维,强调概念化和数字化,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事物置于普遍性的逻辑规则之下,本能地要求共同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在信息时代,随着网络在生活中的日益普及,这种思维方式在社会中越来越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有可能成为整合一切的文化通则,而个人的意志自由,促使社会健康发展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在这种气氛中将逐渐被销蚀掉。随着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人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依赖日益增强,慢慢失去思考能力,成为网络延伸和信息的载体。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始终是人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在接受网络传播的信息和知识的同时,要保持自身个体一贯的独立性,这是书人在网络时代的又一重要任务,而能担当这一任务只有哲学。


书家强调个体修养,注重读有字书,其实更应该提倡读“无字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伴随着阅历、修养、学识和体悟等各方面修养素质共同提高,才能从笔墨技巧步入人生创作之境,才能最终融入整个历史。面对时下创作中的急功近利行为,应该记住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邹逸麟在《我与中国历史地理学》一书中说过:“希望后人超过我们,而不能绕过我们。”




江蘇書協微信平台

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打造專業書法微雜誌

每日出刊

歡迎轉載轉發

微信號:240019026

邮箱:jsssfjxh@163.com

有任何意見、建議及推薦內容都可與我們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