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传统手工小吃之挂包

 素心佳一 2015-04-01
北京的烧饼火烧有千百种,但全部是皮在外面,肉夹在里面吃。台湾有种包,叫做割包(也作刈包,国语发音:Koau-pau,意思为“割开”,日常惯以台湾话读作"挂包"),这是类似于西安的肉夹馍的一种主食,为一种发源自福州的小吃。
挂包[点击放大]
挂包 来源:吴暘
    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平定孟获后,为教化当地土箸民戒除祭祀人头的恶习所发展出来的。割包以长椭圆扁形面皮,对折起来包覆馅料的食物,注意不是在包馅,而是直接用皮夹起肉馅。在传统馅料通常不外乎片状五花肉、酸菜、花生粉及香菜这几样,也有为了健康因素以瘦肉代替五花肉的。因为其形状及内馅,所以在台湾还被称作“虎咬猪”。

    近年,台湾商人将这种传统食物重新包装,在内馅中变化许多花样,例如:加入鸡排、鳕鱼排、牛肉、煎蛋,甚至猪舌等。因为这个缘故,不少人也昵称割包为「台湾人的汉堡」。 

    挂包原本是台湾人在尾牙时才吃的小点心,如今已在台湾夜市普遍吃的到。“尾牙”是指公司年终组织的员工聚餐,多是在农历12月26日春节之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