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绩效

 生活本无对错 2015-04-02

查看更多图片   在管理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中,“绩效”基本涵义是“成绩和效果”,可以定义为“个人、团队或组织从事一种活动所获取的成绩和效果”。绩效就是结果,就是收获,就是进展情况,是投入了要素之后的产出,付出了成本之后的收益。凡是有活动,就会有结果,即绩效。绩效有大有小,有好有坏。按照活动参与主体是个人、团队还是组织,可以分为个人绩效、团队绩效和组织绩效。对于一个组织内的关联活动而言,个人绩效、团队绩效和组织绩效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三种绩效的层次不同、大小有别;另一方面,三者又联系密切,团队绩效取决于个人绩效,组织绩效决定于团队绩效。

快速导航

管理学说

学科定义

绩效是组织中个人(群体)特定时间内的可描述的工作行为和可测量的工作结果,以及组织结合个人(群体)在过去工作中的素质和能力,指导其改进完善,从而预计该人(群体)在未来特定时间内所能取得的工作成效的总和。

详细解释

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

从字面意思分析,绩效是绩与效的组合。

绩效管理pdca循环图绩就是业绩,体现企业的利润目标,又包括两部分:目标管理(MBO)和职责要求。企业要有企业的目标,个人要有个人的目标要求,目标管理能保证企业向着希望的方向前进,实现目标或者超额完成目标可以给予奖励,比如奖金、提成、效益工资等;职责要求就是对员工日常工作的要求,比如业务员除了完成销售目标外,还要做新客户开发、市场分析报告等工作,对这些职责工作也有要求,这个要求的体现形式就是工资。

效就是效率、效果、态度、品行、行为、方法、方式。效是一种行为,体现的是企业的管理成熟度目标。效又包括纪律和品行两方面,纪律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等,纪律严明的员工可以得到荣誉和肯定,比如表彰、发奖状/奖杯等;品行指个人的行为,“小用看业绩,大用看品行”,只有业绩突出且品行优秀的人员才能够得到晋升和重用。

绩效源自管理

绩效,单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绩效包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用在经济管理活动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是指主体行为或者结果中的投入产出比;用在公共部门中来衡量政府活动的效果,则是一个包含多元目标在内的概念。

华恒智信—目标绩效管理体系的四个阶段

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完成情况。 由此衍生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管理含义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绩效管理对象

绩效管理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中最难做到的,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复杂。绩效管理的对象是人,人和机器最大的区别是,人有思想、有情绪,会产生业绩的波动。所以,对人的投资有两大特征,第一风险大,第二收益高。

正因为绩效管理的对象特征,在2006年世界经济学会的评估,绩效管理被列为最难的管理难题。

华恒智信认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要引入不同类型的绩效管理体系,避免企业跟风设计,流行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就全员KPI,流行平衡积分卡就全都上BSC,也因此往往出现“职能部门无法量化考核”的问题,“认真负责的干部评分最低”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结合企业本身特色、岗位的不同来设计,实现分层分类的科学管理。各种调查结果都证明,企业实施正确的绩效管理体系,在企业经营管理指标,如经营效益、客户满意度等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率也会提高8%以上。

考评分类

绩效考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通常的分类方法有如下几种:

1、按评价的手段分,可把评价标准分为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

1)定量标准,就是用数量作为标度的标准,如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一般用分数作为标度。

2)定性标准,就是用评语或字符作为标度的标准,如对员工性格的描述。

2、按评价的尺度分,可将评价标准分为类别标准、等级标准、等距标准、比值标准和隶属度标准。

1)类别标准,是用类别尺度作为标度的标准,它实质上同定性标准中的数字符号为标度的标准相同。

2)等级标准,是用等级尺度作为标度的标准。

3)等距标准,是用等距尺度作为标度的标准。与等级标准不同的是,用等距标准测得的分数可以相加,而等级标准测得的分数不能相加。

4)比值标准,是用比值作为标度的标准。这类标准所指的对象通常是工作的数量与质量、出勤率等。

5)隶属度标准,是用模糊数学中隶属系数作为标度的标准。这类标准基本上适用于所有评价内容,能回答经典标度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被广泛使用。

3、按标准的形态分类,可分为静态标准与动态标准。

1)静态标准,主要包括分段式标准、评语式标准、量表式标准、对比式标准和隶属度标准等五种形式。

A、分段式标准,是将每个要素(评价因子)分为若干个等级,然后将指派给各个要素的分数己赋予权重)分为相应的等级,再将每个等级的分值分成若干个小档(幅度)。

B、评语式标准,是运用文字描述每个要素的不同等级。这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

浅议绩效考核中的员工自评C、量表式标准,是利用刻度量表的形式,直观地划分等级,在评价了每个要素之后,就可以在量表上形成一条曲线。

D、对比式标准,就是将各个要素的最好的一端与最差的一端作为两级,中间分为若干个等级。

E、隶属度标准,就是以隶属函数为标度的标准,它一般通过相当于某一等级的“多大程度”来评定。

2)动态标准,主要有:行为特征标准、目标管理标准、情景评价和工作模拟标准。

A、行为特征标准,就是通过观察分析,选择一例关键行为作为评价的标准。

B、目标管理标准,是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评价标准,目标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目标、以开发能力为重点的评价方法,目标管理评价准则是把它们具体化和规范化。

C、情景评价标准,是对领导人员进行评价的标准。它是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来设计问卷调查表,由下级对上级进行评价,然后按一定的标准转化为分数。

D、工作模拟标准,是通过操作表演、文字处理和角色扮演等工作模拟,将测试行为同标准行为进行比较,从中作出评定。

4、按标准的属性分类,分为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和客观标准。

1)绝对标准,就是建立员工工作的行为特质标准,然后将达到该项标准列入评估范围内,而不在员工相互间作比较。绝对标准的评估重点,在于以固定标准衡量员工,而不是与其他员工的表现作比较。

2)相对标准,就是将员工间的绩效表现相互比较,也就是以相互比较来评定个人工作的好坏,将被评估者按某种向度作顺序排名,或将被评估者归人先前决定的等级内,再加以排名。

3)客观标准,就是评估者在判断员工所具有的特质,以及其执行工作的绩效时,对每项特质或绩效表现,在评定量表上每一点的相对基准上予以定位,以帮助评估者作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