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我们就知道,耐高温,不怕干旱的食材或药材是有清凉解热作用的。而耐寒的则具有生热,振奋阳气功效的。
芡实,薏米和水稻都是生长在水中的,这就说明它们不怕水,即祛湿的功效特性。也真的如此,芡实,薏米祛湿功效的确是好。至于水稻,常言道:“烧稻草灰多,吃稻米尿多”。
水里生长的是具有祛湿利尿功能的;而干旱环境生长的一定有保持水液,生津功效的。
葛根,能钻破坚实的土壤,延绵生长,那它就有解痉挛的作痛。发热,头项强直,葛根汤就是有效。
味,
五味跟五脏是对应的。比如,苦入心,苦的食物或药材对心功能(这儿说的主要是中医概念的心)有益;苦还有泻下的功用。柴胡,味是辛,辛具有发散的功效,所以肝郁都少不了柴胡。但柴胡太过燥烈,酸能解燥,所以柴胡大都用醋炒后再用......五味入脏有益,但绝对不能过头,过头就变成了有害的东东。所以有“苦伤心、咸伤肾......之说。
中药有归经的说法,意思也就是不同的药在某一经中具有最理想的功效,但是对于归经,不如性味那样意见比较统一,各类本草书籍,甚至医家们也有分歧,这不足为奇,因为中医药是建立在临床经验之上的,临床使用中,药物的实际功效总是被不断的发现刷新或改正。
中医的药观念和医观念一样,是秉承了中国的天人相应的哲学观念:人和地球上的一切事物,包括动植物,矿物,都是大自然化生的,发生矛盾,或偏转,大自然是会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病痛,生命遇到坎坷,从化生我们的自然界应该,也是肯定能找到化解的药物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中药的性味是由气得以生长的环境条件决定的,进入人体后的功能的功能就是体现了其性味的实际功效,能够消病去痛,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